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梳理了"研究生院"与"研究生院制度"的内涵,并从理论上理清了二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国研究生院制度确立以及发展的历程,并时我国现行"研究生院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从组织结构的视角来完善研究生院制度,进而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是我们的主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几乎"和"简直"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对副词,二者的使用有一定的交叉,这给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本文主要从语义、语用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差异,分析二者能否换用的原因,并对二者在副词中的次类问题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3.
量词"对"和"双"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二者的相似性使得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都出现了比较突出的偏误.本文以印度留学生为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了其偏误,对比了二者的异同,并探讨了"对"和"双"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陈顺成 《现代语文》2006,(5):106-108
"制定"和"制订"使用情况较为混乱,与现行辞书对二者的界说不无关系."定"、"订"在本义和引申义上都不相同,与"制"结合后,"制定"和"制订"二词的语法功能无异,意义却是泾渭分明.近代,"制订"误用为"制定",二者渐混.应该从意义角度对二者的使用条件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1927年所说的"一次革命",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主张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同时打倒之意.其实,瞿秋白此说是从世界无产阶级联合"革世界资产阶级命"的意义上来立论的,是为了批判把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割裂开来,由两个阶级分别领导的"二次革命论",强调两个革命阶段均须由无产阶级一个阶级来领导;强调在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同时,所要推翻的是与二者相勾结共同压迫中国人民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6.
"以"和"为"是古汉语中两个用法比较复杂的词,它们结合成"以为"的固定形式后,既保留了复音词一般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单位来使用的特点,又显示了二者随着语境变化而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石家庄市元氏县王家庄片的助词"了"的不同语音形式,将其分为了a、了b.详细描写分析了了a、了b的主要分布,并将二者与普通话中助词了1和了2进行比较,总结了了a、了b的主要用法,二者分工明确很少交叉重合.  相似文献   

8.
时间副词"刚"和表示完成意味的动态助词"了"何时可以共现,以满足句子的自足条件;何时二者取其一,才不会造成语义多余和重复表达,这是外国学习者比较困惑的地方.本文旨在针对这些问题来探讨"刚"能否与"了"共现的问题,以及共现的条件,规律及其相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应力避"知识化"倾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科学知识和德育内容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对于二者的把握也应分别采取反映和理解的方式.传统的高校德育由于过分强调"知识化"而困难重重,因此新时期高校德育必须实现从反映到理解的方式转变,力避"知识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探索"主体"与"主导"作用的最佳结合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二者最佳结合的契机.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评价的统一性、课程设置与学生知识结构、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因素对二者结合都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罪"与"兽性":《红字》与《蝇王》人性恶主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性的探讨是古今中外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关注的主题.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和英国小说家戈尔丁的<蝇王>都表达了关于人性恶的主题,指出"恶"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此外,二者都使用了原罪的原型来揭示人性本恶,但他们对人性并不是完全悲观失望,都指出了人性中亦有善的一面,并且表达了抑恶扬善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关于"均等化"与"均衡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理解和认识"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内涵及其关系,直接影响着、甚至决定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走向.本文首先重点辨析、梳理了二者的概念及关系,进而提出了在推进"教育服务均等化"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四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改革和完善与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相配套的经费配置机制的五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方爱萍 《考试周刊》2008,(12):74-75
"对不起"与"すみません"分别被广泛地运用在中日两国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语义上讲,在表达歉意时,二者意义大致相同.然而,"すみません"比"对不起"的用法更为宽泛,使用频率更高.本文将从语用表达和文化两个方面对"对不起"与"すみません"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参照物角度对"有点A(了)"和"A(了)一点"的语义进行分析,并试图分析二者在用法上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5.
选择连词"其"和语气副词"其",是古代汉语中极易混淆的两种虚词用法,在某些具体文献用例中,"其"字到底用作选择连词还是语气副词往往难以识别.作者试从二者的源流关系和它们的现代汉语译文等角度,分析造成二者难以识别的原因,并由此探求在具体文献用例中怎样进行识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高中德育课程衔接涉及课程本身与构成要素的关系、单一课程与课程体系的关系、课程体系与社会动因的关系三个层面.以课程内容目标为切入点对比,可见二者存在多重对应关系,但二者的衔接也面临着来自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育人模式、教学特点、教学方式等多个层面的困难和挑战,应考虑"衔接从双向互补的方向上展开"的总体原则,并在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和构成体系的单一课程模块两个层面分别采取不同的衔接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比较的角度看"校本管理" 与"校长负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等各种各样的"校本"活动进入我们的视野,并逐渐为教育界人士接受的同时,本文试对西方国家推行的"校本管理"与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施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作一比较,并试图阐明:"校本管理"和"校长负责制"都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二者有相同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目前要做的并不是大力提倡"校本管理",而是要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借鉴校本管理的某些经验来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18.
邓玉文 《文教资料》2008,(11):64-65
我国儒家文化将"内圣外王"作为人格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古希腊柏拉图把"哲学王"视为理想国的最高统治者.它们作为东西方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比较二者在人性论、教育理念、对人格的要求方面的异同,以便更好地把握二者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9.
赵石 《教学随笔》2016,(6):146-147
近义助动词"能"和"可以"存在着一个语义共性特征:二者从不同侧面指出主语所具备的条件决定了宾语的实现没问题.两个语义区别特征:一是"能"强调宾语的实现条件充分,"可以"强调宾语的实现无妨碍;二是"能"具有积极性特征,"可以"具有消极性特征.语义决定语用,进而分析了二者语用效果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错误在于将"理"与"欲"绝对对立起来,并把"理"加以合理化,把"欲"虚无化.我们应当反思其实质和危害,并正确把握和处理二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