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护理专家提醒父母:生病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耐心。护理病儿最重要的是爱,而不是特别的技术。按照医生的要求,护理病儿并不难,难的是父母能否保持良好的情绪,镇定自若,亲切温柔地照料孩子,让他感受到温暖和亲情,消除紧张情绪。护理病儿最要不得的是父母自身的紧张和焦虑。可是,面对病中撒娇、变得蛮不讲理的宝宝,父母该怎么做?让我们来看看几位妈妈的妙招。  相似文献   

2.
<正>父母是孩子最佳的语言老师。在家中,他们可以很直接地看到孩子语言的发展,并能从中感受到他们情绪的变化。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给予最合理的指导,对处于语言关键期的孩子帮助极大。理想的语言环境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强调让孩子学习规范的语言,能比较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家长也要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表扬。一、当今家庭语言活动的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3.
嘉木 《父母必读》2014,(11):114-117
帮孩子认识情绪,以正确的处理方式对待坏情绪,不仅可以让他们开心起来,还可以帮助他们走向真正的成熟和独立。 孩子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面情绪,但他们很难将这种复杂的心理感受用语言贴切、完整地表达出来。那就让聪明的父母陪他们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认识情绪,释放并讲述出来,最后一起赶走大怪物一样的坏情绪!  相似文献   

4.
每逢节假日过后,在儿童医院门诊部里,呼吸道、消化道病儿骤增,因意外事故而住院的孩子也比平时多,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家长们在节假日里没有注意调理好孩子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语言教学的情境,便于优化语言教学,也便于在情绪上感染幼儿,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一、活动内容的情境性幼儿园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很容易疲倦,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不稳定,年龄小的孩子更为显  相似文献   

6.
学生主观的写作恐惧情绪,客观的词句贫乏无话可说,起源都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家长进行孩子启蒙教育的开始,与孩子交流的言语习惯、思维习惯都已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的语言与思维,这两点也直接地影响了将来孩子在写作中语句、内容、情感、观点的几大写作要素的发展。因此,以家庭教育为入口,从根本上解决写作难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每逢节假日过后,在儿童医院门诊部里,呼吸道、消化道病儿骤增,因意外事故而住院的孩子也比平时多,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家长们在节假日里没有注意调理好孩子的生活。为了使你和你的孩子节假日过得愉快,你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打乱孩子日常的生活规律。白天,  相似文献   

8.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把一句或一段话说通顺就已经不错了.还要让他们写下来,无疑是有难度的.如果引导不当,很可能使学生对写话。甚至今后的习作产生厌恶与恐惧的情绪。相反,如果能在低年级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写话兴趣.就能获得写话的不竭动力,提高写话教学质量.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丰富孩子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因“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而引起一些对抗性的语言和行为,为此家长很苦恼,亲子关系不融洽。在咨询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家长把心态放平,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允许孩子进行暂时情绪发泄;教会孩子面对冲突时的应对策略;父母双方在孩子面前统一好角色;家长一定要做到忍与等。经过一学期的调整,通过孩子的测验画及家长的反馈,我们看到该家庭的亲子关系开始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0.
有科学研究表明,家长对孩子学习第二语言的观点与期望,直接影响孩子语言学习的质量。如果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不了解,对幼儿的语言教育方法不了解,就会形成错误的英语教学观念,最终将导致孩子产生抵制情绪,从而影响孩子将来对英语的学习和掌握。家长可采取以下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1.
正孩子做噩梦很常见,有些孩子能用语言向大人详细地讲述他的梦,有些孩子可能无法说出自己梦到了什么。该如何安抚呢?半夜妈妈醒来,发现2岁半的亮亮正坐在床上哭,身体不停地发抖。妈妈赶紧把亮亮抱过来,亮亮小声地告诉妈妈自己刚刚做了个噩梦,梦里被一个可怕的怪兽追赶,他害怕极了。妈妈安抚了很长时间,亮亮的情绪才慢慢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12.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的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要让孩子在阅读中真正领会绘本的意义,"无声阅读"就略显单薄了。对于简单的绘本文字,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有声语言,富有节奏、生动地表现感染孩子的情绪,使孩子在倾听过程中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理解,同时经过教师的指导,孩子们能够对绘本进行理解性的有声语言二度创作。有声语言阅读与品格教育的结合,让孩子更加主动地深入领会、内化绘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学生的第一堂语文课起,我们就开始了每天的对话和思想的交流,习作教学也悄然开始了。老师那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会在孩子的心灵里留下情绪,有着优美修辞的语言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美好,有着清晰逻辑的语言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条理。在你还没有告诉他  相似文献   

14.
一、善于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教师要是演唱家,要会煽情的语言,来调动课堂的气氛,使学生情绪高昂地参与学习;教师要是童话家,要会讲孩子的语言,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和孩子平等交流;教师要是小品家,要会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活化课堂。我们的课堂上应多一些"我们一起来好吗?""你敢来试一试吗?""你敢和他比吗?""你真了不  相似文献   

15.
伤心的时候,他们号啕大哭;高兴的时候,他们满面笑容;妈妈抱了别人家的宝宝,他们可能会撅起小嘴巴了……伤心、高兴、嫉妒的时候,孩子都会用他们独特的情绪语言来告诉他的父母们。别看这些孩子都只有那么小一丁点儿,他们的情绪语言可丰富着呢,一蹙眉、一咧嘴,可都是情绪的反映哦  相似文献   

16.
芸旖 《家教指南》2004,(6):57-58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两种方式,一是有意识地用语言与孩子交往,另一种则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目光、表情、服饰、姿态等非语言行为与孩子交往。这种非语言行为既能表露一个人的意志、性格和情绪,又能表示某些意图。家长的非语言行为可以补充、加强甚至代替语言,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目光的透视目光是极为常见的一种非语言行为,柔和、热诚的目光会给孩子以激励;埋怨、责怪的眼神则使孩子感到不安和失去信心;瞪着大眼、斜着眼则会使孩子产生自己被鄙视的感觉。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始终保持亲切、和蔼、信任和期待的目光,这样的目光,能使正在…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感染教育呢?感染教育就是利用幼儿情绪易受感染的特点,以父母良好的情绪、语言、行为和家庭环境来影响他们,使幼儿向好的方面发展。孩子一来到人世,父母给他们的影响就是直接的,而且是主要的。孩子的认识,兴趣最早是以父母的影响开始的,因此,父母的情绪、言行、习惯,无时不在感染着孩子。马卡连柯曾经说过:“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孩子的当然教师,应该用自己好的品格、行为来感染孩子,影响孩子的成长。这些都应从幼儿开始。如果父母从小一味地溺爱孩子,一旦成了习惯,大了就很难扭转。正如一棵树一样,在它还是树苗的时候,就任随它弯曲地生长,到了长成大树的时候,要想将它扭直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8.
适时对留守幼儿进行心理辅导,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以提高其语言发展水平. 一、调动留守幼儿的情绪体 验现代心理学研究指出,孩子最初的语言是表达情绪、情感和愿望的.可见情绪在幼儿语言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针对留守幼儿的心理特点,摸索了一些调动他们积极情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是一些智能不足的残障儿童,如自闭症、脑瘫、多重残疾、精神障碍等,这些学生在情绪行为、肢体、语言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功能障碍,需要教师更多的照顾和训练。我作为培智学校的康复教师,面对的孩子更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在这一岗位上,我将自己的康复专业与特殊教育有机结合,用自己所学的康复专业知识帮助残疾孩子克服肢体、语言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发展幼儿语言,激活幼儿思维,丰富幼此想象力;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是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的功能,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情感”这条线,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在美的熏陶中产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