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王存楼 《考试周刊》2011,(5):214-215
儿子刚上幼儿园,回家总爱把园中发生的事告诉大人,其中许多事情我听过便忘了,但仍有几次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如一天回家后他一脸委屈地说:"老师要扇我耳光。"我听后一惊,忙问他犯了什么错误,他却说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一次说老师让他到黑板前认拼音,结果有一个一时想不起来了,我问:"后来呢?"他说:"老师说‘滚’,我就回去了。"话语中仍有伤感。这里我不想对儿子的老师作任何评说,但同样身为老师的我更深深地体会到:不管老师的语言是不是自觉的,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从这一点来说,教师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2.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33):7-I0002
1993年1月18日,魏书生老师在宁夏体育馆的篮球场上给银川市第十五中学的学生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四周的看台上坐的都是从四面八方来的老师。翻译课文时,学生请魏老师给译,他说:"我这个人很懒,总让学生自己试着干,实在不行了,我再帮忙。"  相似文献   

3.
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为此,有些学校开展了"学生评选我最喜欢的老师"活动。通常的做法是向学生发放评价表,让学生自己选最喜欢的老师。为了体现公平、公正,为了让学生真正把自己喜欢的老师评出来,学校通常会在校园内设置投票箱,让学生不经过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手把评价表直接投进票箱,然后安排专人负责统计、汇总。这样看似可以很好地评选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但我认为,根本没必要这么麻烦。  相似文献   

4.
敬军 《今日教育》2012,(5):56-56
当我读到那一句"我已经厌倦了老师在我面前的那一声叹息"时,我的心都紧了,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惧与失落。不久前,我让学生写学月总结,并告诉他们,写出内心真实的状态。小恒(化名)的总结最让我揪心。他说,初二结束的暑假,他给自己定下许多目标,要脚踏实地地学习,做一个全新的自己。但上了初三后才发现,自己越来越跟不上步伐,数学开始听不懂了,语文和英语是他最骄傲的学科,也尽了最大努力在学,但进步总不明显。他开始怀疑自己,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老师一追查,他就抄。他上课也  相似文献   

5.
朱明灿 《学子》2012,(5):30-30
一、批评要尊重事实 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只有尊重事实,才能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精"了,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不尊重事实,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如,我班的张闯同学,  相似文献   

6.
崔建斌 《师道》2012,(7):18-19
郑立平老师曾经说过:"在成长的路上,我们究竟能走多远,不仅要看自己的执着,还要看和什么人一起同行。"2010年末,我在博客里邂逅并结识了郑立平老师(追梦书生)。是他,让我与昨天告别;是他,让我走进心语(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是他,让我走进《心语月刊》,开始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追梦之路。  相似文献   

7.
有幸聆听魏书生老师的讲座,惊异他从教数十年,考卷让学生自己出,作文让学生自己批,作业让学生自己留,学生的成绩却遥遥领先……心灵备受震撼的我开始认真阅读他的书籍,发现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魏老师决不包办代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也决定试一试。  相似文献   

8.
学生头痛的是"你给我写作文",学生喜欢的是"写自己的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老师让学生"你给我写"的状态,学生在不情愿、在没有写作兴趣的状况下很难写出好的作文。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的优缺点,很多学生只写了自己的缺点而没有写优点。"老师,我想不出来自己有什么优点。""每个人都会有优点的,大家好好想想,也可以跟同桌讨论讨论自己有哪些优缺点。""以前我也觉得我有很多的优点,可我总是被父母批评,在他们眼中我是没有优点的。"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作文,我想头疼的不止是学生,还有我们的老师。面对作文题目学生"望洋兴叹",在他们眼中写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面对学生的习作老师"苦苦摇头",在老师眼中作品空洞索然无味。特别是刚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从教十余年的经验告诉我,无法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无法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又怎会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脱离苦海,我做了如下尝试。(1)激发写作热情———让学生乐写,(2)日积月累———让学生"厚积"而后"薄发",(3)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取材,(4)练习评改———让学生在改中练,(5)肯定与赞赏———让学生更加爱上习作。  相似文献   

11.
周剑芳 《班主任》2014,(12):13-13
一年级某班美术课,老师让大家练习画小猪。小朱一边听老师讲,一边模仿老师画完了小猪。看着自己画的胖嘟嘟的小猪,他觉得既欢喜又有点得意。这时候,他一抬头,看见Z老师正在巡视,忍不住想表达一下对老师的喜欢,于是在自己画的"小猪"后面添上了满意的新构思,写了这样几个字:"=Z老师"。Z老师看到学生竟把自己等同于一只猪,勃然大怒,立刻找班主任告状。  相似文献   

12.
我耕耘在教与学的天地,撒播着一批批种子,收割着一茬茬庄稼。我用一颗炽热的心去温暖孩子们,体味他们成长的甘甜与苦乐。不失时机,用心让孩子"闪光",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学困生罗××由于父母离异,爷爷奶奶又过于疼爱,造成了他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性格。他不仅自己不完成学习任务,还故意和老师抬杠:"我就不做作业,你能把我怎么样?"对于他的缺点,我没有过多指责,而是以最大的热情,关心照顾他,做他的知心朋友,用爱感化他的心灵,让他体验到老师的真诚。  相似文献   

13.
现象一:老师问:"这个问题,哪个小朋友来回答?"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我……"有几个甚至离开座位,"勇敢地"走向老师,把他的小手举到老师的眼前,甚至做一个蹦跳状。当老师说:"××,你来回答。"其他学生的手依然高举着,等不及的就在座位上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秘招     
11月2日晴爱默生(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初中的马力诺老师在30年春风化雨之后,决定要退休了。同事们给他开了一个欢送茶会。马力诺老师除了在爱默生上的初中很有名之外,在学区里也小有名气。大家都知道他学识丰富,教学认真,又为人风趣。而最让其他老师印象深刻的是他那让所有学生都愿意参与的能力。参观过他教学的人都说,每次他问问题,全班学生都会争相举手抢着要回答。参加茶会的人不少,大家都上前去与马力诺老师握手致意。轮到刚教完第一年的新手史密斯老师时,他问马力诺老师:"你是怎么让你的学生都能热心参与的?"这是一个大家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霎时,老师们的眼光都转向马力诺老师。只见马力诺老师微笑着说:"也没什么。我就是在每学年一开始,告诉学生们在我问问题时,每个人都要举手。"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课堂上经常看到老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察言观色,来明白老师的意图,这不是学生求知认知的结果而是学生察言观色趋炎附势的结果,这是一种暗示行为。那么,课堂上"察言观色"的究竟应该是老师还是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他应该具备的能力不是让学生对他的察言观色,而是他对学生的察言观色。察言观色,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善于察言观色,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  相似文献   

16.
陈迎  赵莹 《班主任》2012,(6):50-50
我曾教过一个叫陈强的学生,在学校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他父亲是某单位老总,手下几百人。我几次给陈爸打电话,他都说自己忙不开,革草说上几句就挂,一直不肯面谈。我仔细分析后得出,他确实很忙,但不至于连见一面的时间都没有。不想见面主要是因为"面子"问题,在单位能管几百人却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可能是羞于见老师或以前因为孩子的问题挨了不少批评,受刺激了。怎样才能让他愿意和我见面呢?灵机一动,我想到,作为老总,找他办事的人一定很多,我何不"求"他一回?于是,我打电话给他称有事相求,  相似文献   

17.
爸爸     
我爸爸是个"捉虫"高手。每当我完成了作业,爸爸就会让我自己先检查一遍,然后,便轮到他来检查了,甚至是老师批改过的作业、批改过的卷子,他也不会轻易放过。这一检查不要紧,他还真的常常会捉到一两个"小虫子"——错别字!这时,他准会说:"这里有这么个‘虫子’,怎么行?"  相似文献   

18.
温儒敏先生     
我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除了导师谢冕先生,交往最多的老师就是温儒敏教授,以致很多人都以为我是温老师的博士,需要解释才明白。温老师也把我当作他的学生,很多事情都让我去做。比如他当年主持的孑民学术论坛,安排我去接待邀请的专家学者,他对自己的学生说:让高秀芹去,我放心。很有点你办事,我放心的口气,我也就更加不敢懈怠,只要温老师交待的事,都会很漂亮地完成,那份难得的信赖让我对自己要求很高。  相似文献   

19.
人们都说恩师难忘,但我要说"严"师更难忘。在我成长的路上,有一位老师让我刻骨铭心,至今感激不尽,他就是我高中时的数学老师——李平。李老师看上去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平常,他其貌不扬,但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却是一流的。有幸做了他的学生后,我才知道了他的不平常和严厉。最初我有点"恨"他,因为他课前提问太严厉。每次赶上数学课,同学们都会早早坐好,准备好课本和练习本及有关学习用具,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等着  相似文献   

20.
"你长大了干什么?" "我要当老师的老师。" "为什么要当老师的老师?" "我要给老师布置很多很多的作业,让他每天也做不完。" 这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和一个大人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