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渗透性、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并呈现出规模化、国际化、融合化、集群化、虚拟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是与先进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议应突出“蓝色、高端、新兴”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生产性服务业开拓发展空间并提供政策支持,从而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国际分工、制造业竞争力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为新国际分工条件下我国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需求必将显著增加,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链条十分脆弱,其根源是体制瓶颈。国有控股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国有控股制造业企业的"联姻效应"是强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链条的关键,同时还可以因此避免后工业化时代易于出现的"空洞效应"。建立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互动与融合机制基础上的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是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3.
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是新发展阶段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区位商、协同发展指数等指标,从结构优化、专业化优势以及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三个维度评价东北三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上发展滞后,其结构优化主要源于经济衰落导致的低端服务行业衰退而并非高端行业的快速增长;黑龙江和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初步呈现出专业化优势,新一轮东北老工业振兴战略下,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程度提升,而黑龙江和吉林因制造业发展缓慢而下降;同时,生产性服务不同行业之间专业化优势以及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上述发展特征,基于新发展理念提出促进东北三省生产性服务业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逐年提高。但随着辽宁制造业改革升级、结构调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已经不能适应制造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融合,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奠定基础,是今后辽宁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等其他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中间投入。生产性服务业核算、生产性服务业对于经济的贡献、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外包等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竞争力理念的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研究,将为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生产过程融入越来越多的服务要素,服务业与制造业出现了融合互动的态势。唐山市作为典型的工业基地,其制造业快速发展和升级,但缺乏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战略支撑。因此,唐山市需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层融合,依托深水港口和基础产业优势,以唐山湾"四点一带"和"四大主体功能区"为布局重点,推进现代物流、专业服务、会展服务等关键领域的发展,以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7年投入产出表和中国统计年鉴,根据服务业的中间使用率,运用参数估计方法,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及制造业对它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高的间接就业效应,增加该类行业的就业人数会成倍的增加全社会就业人数。此外,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的影响空间及机制不尽相同,其中影响较大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相似文献   

8.
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举措。综述学术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研究成果,揭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通过供需循环体系和创新循环体系形成内在互动关系,但也存在制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效互动的瓶颈因素,从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服务外包化等方面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内部发展起来,又贯穿于制造业发展的始终。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简称VAR模型)探讨了唐山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行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唐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持久稳定的均衡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子行业对制造业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唐山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冲击作用由积极变消极。建议选择性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且政府应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财政投入,注重相关人才培养,加快构建市场平台。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锡依靠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独特的优势。无锡必须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及其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验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体系的关系密切。在把握生产性服务业内涵的基础上,从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体系的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出现融合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系统起到内部化合作用,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基地有机融合和形成复杂的产业集群等方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体系形成的机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可以从改变观念、转换思想,放宽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以及加强监管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造业发展模式已由传统的范围扩张转为分工合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随之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广西属于中国欠发达西部落后地区,又是近年来制造业发展最为迅速的省区,但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受到行业发展层次低、发展不均衡以及科技水平等因素制约,自治区各级政府应结合广西制造业发展趋势均衡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区域合作、引进培育高科技人才等措施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泉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存在需求不足,内部结构不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比较低,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不高,对制造业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还比较有限等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诸多问题.改变这一局面,需要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泉州市产业政策中的地位,推动服务外包,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体系,扩大对外开放和市场准入,完善公共服务,创造有利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  相似文献   

15.
指出东北老工业区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向制造业延伸的服务业存在着发展速度较慢,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传统服务业比重较高、知识密集程度较低等诸多缺点,以及市场化程度低、社会专业化程度低、观念落后和人才匮乏等问题都严重阻碍了东北老工业区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认为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一问题,对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同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徽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内部结构层次偏低。由于制造业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存在"挤出"效应,生产者需求促进该行业增长的效应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要发挥FDI对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必须实现有序的跨越式转移,加强政策引导,加快皖江城市带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利用西江经济带7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对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2)西江经济带7个地区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发展存在差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广州、南宁和深圳,第二层次为梧州,第三层次为佛山、肇庆和柳州.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滞后于制造业发展,应该通过实现协同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借鉴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上海、北京、香港、台湾、广东、江苏等省市促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融合发展的相关经验,从通过技术升级换代来提高竞争力、加强不同制造业的联系以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组建跨行业的共享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平台、鼓励制造业进行产业分离、培育适合于制造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实现两者协同发展的措施安排。  相似文献   

19.
目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首先应该解决的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问题。国外对生产性服务方面的研究较早,主要集中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因素、与制造业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而我国关于生产性服务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作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建议等方面,尚缺乏关于面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向的深入研究。本文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并结合具体实例对面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的几个主要类型的发展方向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部分,一方面,吉林省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另一方面,省内制造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瓶颈",其中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互动程度不够已成为阻碍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但国内外对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迫切需要开展这方面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