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符合中国社区教育学科特色与实践发展需求的话语体系是社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共识与责任。社区教育话语包括政策话语、实践话语、学术话语、传播话语等。政策话语作为顶层设计确立基本框架,明确学科归属,主导理论研究的方向;实践话语特征多重,实践主体诉求多样,内涵丰富;学术话语目前尚未构建起理论体系,可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不多;传播话语的意识亟待加强,传播途径亟待创新。社区教育话语研究既可丰富社区教育理论的内涵,也有助于推动社区教育实践的发展,同时还能扩大社区教育价值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劳动教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中国特色劳动教育政策话语采用渐进主义发展模式,经历了政策价值取向话语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过渡、政策内容话语由“教劳结合”向“劳动教育”演变、政策实施话语由“单打独斗”向“多方联动”推进的实践发展历程。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政策话语体系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政策制定话语导向,以“三全育人”为路径参考推动劳动教育政策实施,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促进劳动教育政策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选取 2 0 0 0年和 2 0 0 2年教育行政部门受理的 2 2 5封反映教育政策问题的公众来信 ,用社会语言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来信话语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公众来信的话语秩序、问题域结构、话语谱系等基本特点 ,以及与相关的学术话语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 ,从而对公众认可的热点问题与教育政策之间的关系 ,进行了话语意义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异地高考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过程当中,政策话语、学术话语、媒体话语和公众话语四种主体话语展现出了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和话语特征,它们既相互独立又交互影响着政策生成的整个过程。探析多主体话语表达在异地高考政策议程设置、政策方案确定和政策执行三个阶段对政策生成的影响后,应防范政策制定的非代表性、防止过度话语信息触发决策层"盲目决策"并应搭建话语信息的接收与反馈平台。这对于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政策,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政策具有重要话语结构意义和价值导向作用。对"双一流"建设的教育政策文本进行全维分析,能够揭示文本话语特征及其价值追求。对山东、安徽、广东和江苏四省的"双一流"建设的系列政策文本进行综合研究发现,"双一流"建设具有战略遵从和市场化的鲜明价值取向,进而形成了改革推进、进位赶超、自主化和差异化的实践策略。同时,在"双一流"政策推进中要谨防窄化建设内涵、过度管理主义和漠视中国特色三种倾向。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通过不同层面的话语改革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各种话语都会以其独特的方式言说对教育改革的思考和理解,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话语层面与类型。课程改革分为三个话语层面,即理论层面、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理论话语层面关涉课程改革的宏观和微观理论问题,力求立足本土;制度话语层面对课程改革有统领、规范的作用,体现伦理公平;实践话语强调课程主体的直接体验、感受,要做到话语释权。不同的话语层面构建了课程改革的整体,课程改革的三个话语层面,需要在协调互动中才能实现动态的转换与衔接,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欧五国幼儿教育和保育的最新政策话语进行文献调查和文本分析,发现北欧国家幼儿教育和保育政策话语的最新变化包括:幼儿教育和保育的定位从作为民主实践场转变为社会投资品、教育内容从重视保育和游戏到关注终身学习、教育评估更重视对质量的监管与评估.虽然北欧幼儿教育和保育政策所根植的历史传统仍旧强大,但教育全球化的冲击促使北欧的幼儿教育和保育在与强调"入学准备"的英美政策话语的冲突与妥协中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8.
语篇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其社会功能包括参与、再现和建构三种功能。本文以福喜食品安全事件为例,以福喜公司的官方声明为分析文本,通过对文本中话语策略进行分析,阐释文本的分类系统,情态系统,和语体链。进而分析福喜公司如何通过语言选择来再现社会事实和建构社会身份。本文的结论是,话语生产者在生产语篇的过程中使用一定的话语策略,再现了食品安全事件这一事实,为福喜公司建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通向农村”这一具有中国高等教育本土特色的学术话语曾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然而随着“三农”建设实践的深入及其对理论的迫切呼唤,这一话语却悄然“失声”,没有与时俱进地发展并获得应有的话语地位和实践影响。在乡村人才振兴战略背景下,应围绕“话语文本内涵、话语建构发展、话语社会实践”三个维度,通过拓展新视野、丰富新内涵、优化新思路、探索新模式四条基本路径重构这一中国教育话语。  相似文献   

10.
比较教育:话语与权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比较教育作为一门解释不同民族国家教育现象的教育学科 ,其话语实践总是同民族国家的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这种话语实践往往隐含着不同民族国家在教育科学乃至社会文化方面话语权力的争夺。通过分析研究本土生活中的日常生活层面的教育话语、本土教育实践中活跃的教育话语、民族传统教育理论中具有生命力的教育话语和民族交流本身产生的教育话语 ,进而使之体系化 ,探索并逐步建立兼具第三世界本土特色和国际通用性的比较教育话语体系 ,在教育和文化解殖民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政治话语风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作为典型政治文本,运用共情话语激发群众共鸣、巧用革命话语彰显目标指向、善用修辞话语展现主体魅力、引用名典话语彰显民族特色。文本融古贯今,遣词造句颇具考究,具有鲜亮的话语风格,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自信与话语自觉,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话语舆论传播力和引领力的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出发,着重分析了<孤独者>文本话语的对话性特征.在叙述者、主人公各自的话语内部以及他们之间都存在着对话性,形成了巴赫金所说的"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而且,在结构的构制上也存在着对话性.这种对话性体现了鲁迅思想的复杂性,也体现了五四时期话语的多样混杂的状况对鲁迅的影响.从对话性入手,从而能更好地理解鲁迅的小说以及小说背后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和"搜狐网站教育论坛"三家媒体关于"教育乱收费"及治理政策的报道为案例,对政策议题在媒介中展现的话语形态进行框架分析,发现教育政策相关群体的媒介分布格局及接近权呈现出差异;不同类型媒介反映教育政策议题时的话语特征存在着系统性修辞基调差异;政策动员、政策论辩与诉求表达三种话语形态分别在平面媒介与网络媒介中得以展现。教育政策的媒介话语空间呈现出多元性,在成为政策信息传播通道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公共意见领域。政策话语与媒介话语的沟通及网络进入媒介后的影响,尚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话语视角看,近70年来的语言政策研究可以分为4个阶段:话语阐释、话语批评、话语互动和话语规划。其中,话语阐释是一种实证性话语叙事,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政策现象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话语批评更多涉及语言意识形态、权力和不平等问题,认为语言政策并不中立,而是为了维护主流群体的利益,应该寻求针对语言权利的补偿措施;话语互动认为语言政策是“多声部”的,政策的制定、传播和实施都涉及话语协商和利益博弈,政策主体会按照自己的需要“援用”政策话语,导致语言政策的“再语境化”;话语规划认为“政策即话语”,语言政策进程就是塑造、指导和影响人们语言观念的话语操作进程,其核心问题是确定哪些语言问题应受社会关注,哪些语言理念应写入政策文本之中,哪些意识形态应作为社会共识而传播,哪些政策话语在本地化过程中落实为具体措施。美国“英语促进会”(ProEnglish)致力于推动官方英语立法,这一机构的语言政策包括5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注意、创制、传播、援用和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模式,呈现出明显的话语规划特征。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教育政策分析研究往往重视正式制度忽视非正式制度,这是教育政策分析研究的重要缺失。作为新制度主义的一个理论流派,话语制度主义重新界定了制度、个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教育政策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制度视野,解释功能和方法论意蕴。此外,话语制度主义的制度逻辑也为教育政策分析提供了一个包括:观念、话语和制度的三维分析框架,有助于我国专业化教育政策分析研究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体系建设一是需要以前瞻性为基点推进教育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建设:立足长远,做好学科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学科特色;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夯实学科育人根基。二是要以创新性为重点推进教育社会学的学术体系建设:把握教育社会学学术体系建设的时间向度,协调教育社会学学术体系建设的三对关系,坚持教育社会学学术体系建设“三学”并重。三是要以影响力为焦点推进教育社会学的话语体系建设:明确教育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实践进路,加强教育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逻辑,提升教育社会学话语体系的双重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的科学发展,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话语转换及其说事话语的转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的转换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和话语思维大众化的基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程式化的弊端,代之以鲜活、生动、贴近生活,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话语,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亲和力。  相似文献   

18.
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政策实践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我国教育政策实践的范式。教育政策实践范式的三个基本范畴是教育政策文本话语模式、教育政策价值选择和教育政策活动特征。在我国教育政策实践范式的历史变迁中,教育政策话语模式由"政治本位"、"经济本位"转向"教育本位";教育政策价值目标由"平均主义"、"效率优先"转向"有质量的公平";教育政策活动特征由"经验决策"、"理性决策"转向"科学化、民主化和系统化决策"。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实践话语是基于行动、活动等分析概括而成的文本语言。由中外教育实践话语的流派发展起来的实践话语的谱系,从实证性的、经验性和隐喻性的研究视角诠释了教育实践到底是什么,使我们初识了发展中的教育实践话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话语是反映高等教育实践活动重要且独特的言语符号系统与价值意涵表征。基于话语权力视角的构建与分析,可以认为:高等教育话语权是高等教育话语所展现出的理论话语主导权、学科话语表达权、工作话语支配权,高等教育话语与高等教育话语权是一体同构的互动关系。然而在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却陷入了高等教育理论话语主导权的"本质性弱势"、高等教育学术话语表达权的"边缘性失语"、高等教育工作话语支配权的"机械性排他"的困境。因此,为切实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能力水平,应通过"塑化理论话语的合法性基础、增进学术话语的学术性认同、消解工作话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对立"三位一体式的策略来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