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月红 《生活教育》2013,(10):82-83
本文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整合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让综合实践活动与"生活"零距离,促进学生"生活化"成长。  相似文献   

2.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当今新课程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门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趁势。然而,如何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文试就小学数学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谈点个人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但目前该课程的实施现状并不理想,多数中学对该课程重视不够,师资缺乏,课程资源开发也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样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呢?本文以中学为例,探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  相似文献   

4.
“生活·实践”教育是新时代人才培育的新模态,探索育人方式变革的新视界。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及其团队提出“生活·实践”教育理论,凸显以生活为中心,倡导学生在具身生活实践中全面发展。分析“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校本德育课程的内涵;透析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原则,建构“立足三个岗位、弘扬四种精神、争做五好学生”为宗旨的校本德育课程,并设计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主题活动。通过创设生活实践教育场馆,在学生获得多元生活实践体验中,推动“生活·实践”教育与校本德育课程内容的双向对象化,在互为转化中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精神发展和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5.
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内容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德育与生活相统一,体现教育的社会化精神。我校作为全国劳技教育示范学校,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突出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领域之一的劳技实践活动课的开设。该活动课程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鲜明的实践性,二是强调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6.
吴海云 《辅导员》2011,(6):44-45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与活动为主要形式,融综合教育于一体,充分动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为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要想使课程得以顺利开展,笔者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尝试,认为课程教学应以"活"字当头,即处理教材  相似文献   

7.
曹林男 《生活教育》2014,(23):50-51
正《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纲要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运用知识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的学科课程领域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它是作为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改革之亮点。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实践不是一  相似文献   

8.
自进行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摆在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但对于该课程主旨的把握和领会却出现很大的偏差。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必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一个最佳的枢纽。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追寻该课程的"原味",真正让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中拥有尽量丰富的经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融入生活,融入社会,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生活教育"对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借鉴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做到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性,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中心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姚建安 《新教师》2020,(2):14-15
养正中心小学长期以来积极践行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念,尝试将"养正德育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化整合,构建了一系列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德育文化的策略,让两者共融合共促进,使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综合实践能力并驾齐驱,创建了德育教育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世界"有着内在价值的一致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生活世界"为课程根本来源,也以回归"生活世界"为课程最终归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是置于"生活世界"之中,走入"生活世界"的发展,也是走出"生活世界",以一种客观态度审视活动得失,从理论层面的发展。本文主要在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的同时,结合"生活世界"相关理念,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探求课程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2.
德育唯有回归生活,“贴地而行”,才能焕发活力,取得实效。具体表现为:德育课程生活化,以“生活德育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综合相关课程,开辟一条通向学生生活的渠道;德育方式多样化,包括说理教育、榜样示范、陶冶教育、道德操练、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指导等方式;德育评价多元化,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指向学生生活的动态综合、多元开放型德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教育内容,在教学形式上不拘一格,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探索、实践、体验、感悟,从而生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兴课程的出现,无疑为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搭建了一个特殊的平台,在这里,教师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将德育这一传统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兴课程相整合:在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落实德育,在德育的情感召唤下推进综合活动的实施进程。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工作的脉脉相通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可以说",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然而,对于课程的实施者来说,最大的困惑也正源于"主题"。如何开发、生成、确立研究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我国课程改革再次掀开新的篇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广大教育者所推崇。它具有"教与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等特点,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相符合。笔者主要从形成正确的理念、整合教育资源、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具体运用,追求理想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社会服务活动"要得以有效地开展,要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作为理论引领,开发课程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求,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  相似文献   

17.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人化"理念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追求,指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各个学科的"教材"中,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中,从儿童"生活"里三个方面出发,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全人化"的试析。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代的小学生,不缺少吃喝玩,缺少的是"生活"。学会生活,学会爱生活,融入生活,才能使孩子认识这个社会,明白我们的历史,知道我要干什么,不会对生活产生茫然。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形式,具有新颖的理念,用什么方式去开展这种活动,寻觅教育教学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呈现出的魅力与众不同?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特色,聚焦身边的生活,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所学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以趣味性、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和发展,是当代中国教育对时代发展趋势的一种回应。但是,多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路走来却并不顺畅。教育即生活,所以教师应坚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能真正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行之有效,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20.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建立"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程标准中反复出现的"体验"、"实践"等字眼,其实就是强调教师要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参与生活实践,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和亲身经历,而这正是"生活教学"的实质所在。落实"生活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