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足于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论文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基本内容,从实践层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进行剖析,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方式和课程评价各个方面进行整合实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臧诗文 《小学生》2023,(2):64-66
在扼要梳理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础上,明晰培智学校开展生活背景下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分析培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现状,提出综合实践课程与培智学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价值追求;并从构想实践主题、构思活动形式和构建实践综合体三个层级开展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当今新课程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门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趁势。然而,如何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文试就小学数学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谈点个人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建立在经验与生活基础之上的实践性课程。这门课程的实施克服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倾向,坚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受生活中发展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体现了当代教育正在向为"社会和生活"服务的教育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课程类型、课程特征、课程价值"三个层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再思考。从"课程类型"层面,论述了"活动主题化"实施策略,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有助于整合德育活动、阅读活动、辩论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心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一门引领、统领学校的所有教育的活动课程;从"课程特征"层面(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研制了主题活动的"选题策略"(学科拓展策略、热点探究策略、工作转化策略、文化实践策略);从"课程价值"层面,提出了课程核心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秀华 《成才之路》2010,(11):80-80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是学生探究解决问题过程,这一过程学生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虽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但学生作为正在发展中的受教育个体,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和保证,对课程的落实及提高课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英特尔⑩未来教育基础课程、成功技能课程的基本理念,贯穿于综合实践课程常态化开展的始终,形成固化的四阶段教学过程:制定计划——活动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实施(开展)、认真检查——活动评价和反思、交流分享——活动结果发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贴近学生生活,开阔学生多学科视野,建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模式,指导师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遵循以下的理念:坚持学生的自主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基于这三个理念,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开展。一、以融合的方式确定实践活动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对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可以连接校内校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挖掘课程资源,将教学与生活连接;开展课程活动,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举办成果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实施课程评价,体现学生成长过程。从...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教育课程的区别入手,对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对象、内容选择、实施方式、实施环境等样态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就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而现实的课程实施困惑多多,困境重重,遭遇了"课程市场"尴尬,纷繁复杂的限制因子相伴,固守"线性"路径下的无所适从。对这些困境进行研究分析,不仅有利于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认识,而且对于今后调整改进、战胜困境更好地实施这门课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教材"的现状,我们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本着"问题就是资源"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让每位孩子自由探究生活。我们的校园就是一种丰富的课程资源。笔者针对校园里的植物,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校园植物探秘"为主题,开展了两个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起初,我们只是针对一些表面的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和发展,是当代中国教育对时代发展趋势的一种回应。但是,多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路走来却并不顺畅。教育即生活,所以教师应坚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能真正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行之有效,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7~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新一轮课改中新增设的课程。该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为推进贵阳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在"十五"到"十二五"期间,贵阳市以"贵阳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5.
略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开辟了发展个性的舞台,常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使这个舞台永不倒塌的保障。只有实现常态化实施,才能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上展现自我,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一、课程意识是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前提明确的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教师角色乃至在教育中的存在方式与生活方式。因此可以说,课程意识意味着"教师即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动态构建者、课程的生成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强烈的生成性特征,比任何一门  相似文献   

16.
[热门话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新举措,也是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为我国中小学开展开放式、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搭建了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7.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成为了我校追求"绿色生活教育"之梦的突破口。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体现地方特色、校本特色,课程实施体现实践性、探究性的特点,学校将所地处的虞山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将虞山文化的教育功能进行开发利用,从而优化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一、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虞山,人杰地灵。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使我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地域  相似文献   

18.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开放式高中课程,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切实认识到"学习对生活有用"。在高中地理环境教育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野外实践活动等,深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我们摸索出了一个"三段十五步"的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活水浇灌下,吴江市莘塔小学注重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发体现生活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展农耕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和富有生活原汁的学科教学,构建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大力推行"小先生制",使学生学会生活,做学习的主人,建构自主教育模式;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关注和干预生活,强化社会小公民意识,建构创新性道德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刘暄 《文教资料》2014,(26):147-149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漠视"现象,如漠视年级分段目标、漠视学生个体差异、漠视已有认知基础、漠视活动动态生成等。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出发,以"漠视"现象的应对为侧重点,结合实践经验和具体案例,提炼出了"把握—心中有目标"、"取舍—眼中有学生"、"重建—手中有方法"的指导策略。从而达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促使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课程化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