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驰明 《学周刊C版》2019,(5):145-146
培养学生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学校在养成教育认知上、教师在养成教育行为上、家长在养成教育方法上等多方面存在着问题,学校应该借助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利用示范引领,带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通过班级管理,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2.
贾朝霞 《天津教育》2020,(9):175-176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语言和思维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养成良好习惯来解放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学会学习、创造,从而提高成绩。良好的习惯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其学会做人。健全的心理可以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养成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抓好养成教育,让学生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带动优良班风,从而带动良好校风的形成。良好的校风可以带动学生的行为习惯,所以良好教育的养成是一所学校建设的重点,要注重日常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养成教育,是指少年儿童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讲,养成教育是指人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以及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仅限于人的良好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少年儿童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所谓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的倾向。行为习惯养成是学会做人的基础,好的习惯将伴随学生一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从早做起。因此,班主任应重视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关爱学生以情明理班主任是小学生文明行为的启蒙老师,应全身心地去关怀学生的养成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指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了解学生,晓之以理班主任必须主动、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习惯,从学生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去观察,通过和他们谈心、接触来掌握情况,把心放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注重…  相似文献   

5.
高虹 《西藏教育》2012,(8):53-53
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开始,而如何养成初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直是困扰每一位教师的棘手问题,若使初中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凭借教师单纯的说教是根本不起作用的,因此教师们必须谨遵教育原理,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去自主学习、自主教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从而为养成初中生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育阶段是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养成教育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养成教育课程融合在各个学科课程之中。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养成教育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是学生养成教育培养的关键,教师更应该注重在教学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7.
养成教育旨在教会学生做人,它是为学生学会做人打基础的训练。由于养成教育中既有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又有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指导,因此,它实际上在为中小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奠定基础。在多年的养成教育实践中,我们通过抓自控、自理、自主、自信、自强这“五自”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高职学生年龄小,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阶段,如果学校教师在这个时期不及时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生活上放任自由,学习上听之任之,道德上不加约束,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必定会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基础,是建设优秀班级、品牌专业、示范学校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使初中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终全面提高学生个体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研究和探讨了榜样的示范、训练、环境熏陶、家校合作等方法与途径对初中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作用.最后向学校和家长提出了建议。本文希望通过对养成教育的意义、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为初中生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靖宇小学是1993年创建的全日制小学。学校创建伊始,我们一手抓校舍建设,一手抓校风建设,确立了以靖宇精神为创校之魂,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立校之本,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兴校之路。一、研究制定科学的养成教育内容制定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养成教育内容,才能使养成教育有序进行。为此,我们制定出养成教育内容:1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的养成;2集体主义行为习惯的养成;3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行为习惯的养成;4尊敬师长行为习惯的养成;5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6诚实守信行为习惯的养成;7拾金不昧行为习惯的养成;8勤劳俭朴行为习惯的养成;9主…  相似文献   

11.
都来重视养成教育平罗县城关一小王立世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德育...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学校要健全规章制度和进行规范的训练。才会在学生幼小稚嫩的心灵烙下良好的印痕,我校开展的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相似文献   

13.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为了让幼儿在最佳时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建构富有特色的"四正"养成教育园本课程,结合幼儿园开展的正心、正德、正见、正行、家园共育等系列实践活动,可有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教育未来公民“学会做人 ,学会关心 ,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是整个教育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德育方面 ,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是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它应与思想品德课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四个方面有机结合 ,使诸教育围绕养成教育目标 ,优化教育方法 ,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一、养成教育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结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知到行形成正确行为品德 ,需从道德认知出发。思想品德课是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和行为动机的重要阵地。把握“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汪争会 《家教世界》2013,(7X):104-104
养成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农村小学生良好的习惯主要在学校里养成,主要靠教师。  相似文献   

16.
小学时期正是学生一生中形成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要靠养成教育去完成。教师必须积极探求科学管理的途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依靠社会的力量,持之以恒地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以学校为龙头,学校、家庭、社会相联系,搞好养成教育,促进和谐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主题班队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三个方面逐一的渗透,循序渐进地进行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文章围绕小学主体班队活动的开展,以养成教育作为主题,以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提升养成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所谓养成教育,从狭义上说是对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思想素质,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教育和养成.……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深深感受到学校是培养学生能力,进行养成教育的有利场所。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一、树立典型榜样,强化正面教育  相似文献   

20.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当前农村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农村学校进行有效教育的保证。同时,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实质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