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悦文化"是一种快乐的文化,一个"悦"字,容纳和包含了希望小学教书育人的所有。以"悦"为真、为善、为美,将"悦文化"的"悦目""悦动""悦纳""悦享"四个主题渗透于校园生活各个方面,陶冶着师生、调动着师生"形""声""心""情"多种感官,滋生出悦课堂、悦读书、悦舞台、悦在希望校本课程等系列在"悦文化"引领下的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汉字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引领下,打造汉字思政教学队伍.关于汉字教学思政资源,写字教学方面有汉字整体认知中的汉字自信、汉字结体中的和谐观等;书法教学方面有著名法帖《祭侄文稿》中的爱国情怀和坚贞气节、书论中的品格修养;文化浸润方面有古诗文经典中的爱国主义与民本思想、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文中的革命精神、名言警句中的教师职业信念等.汉字思政教学实施体系包括课堂教学、隐性教学和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3.
《教育科研论坛》2013,(1):F0002-F0002,F0003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实验小学百年同小秉承“诚、勤、朴、爱”的立德之本,开拓“智、勇、创、悦”和谐发展,着力打造“教以人为本,人以悦为本”的悦本教育体系,深入推行“悦动课堂”教学实践,坚持以儿童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面向全体儿童,遵循儿童成长的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4.
"悦动"课堂就是指在教师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悦"与"动",让整堂课"悦动"起来,简言之,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愉悦地动起来,使学习过程轻松愉悦,知识情感自然内化,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赵媛媛 《广西教育》2023,(13):62-66
本文基于“健康中国”国家发展目标,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源头管理的过程中启动学校“悦动童心”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围绕“智趣乐园”“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自我成长”“生命教育”“生涯启蒙”六大主题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并以其中的“生涯启蒙”主题课程为例,探讨“悦动童心”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包括:遵循儿童成长规律,整体构建按年级螺旋上升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框架;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以“悦动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程实施;安排趣味团辅活动,拓展分学段或全学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丁家庄小学"字蕴童心"项目以汉字学习为核心,以汉字文化体验馆打造为载体,系统开发综合化的汉字课程,探寻儿童学习汉字的新方式,提升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儿童在快乐学习中接受汉字文化的滋养。校园里处处是"汉字学习"的学习场、驿站、加油站。"字蕴童心"项目的开发与实施,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内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如何将书法、汉字教育融入儿童的生活,让儿童感受汉字、书法的温度,乐于学习汉字、书法?因此,中央路小学开设了玩转汉字探究课,其基点,是让每一个汉字活动好玩儿;过程,让每一个儿童全程参与;评价,让每一个成果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8.
成尚荣 《江苏教育》2013,(10):40-42
一、苏派教育研究对悦纳教育的期待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小学一直致力于悦纳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悦纳教育成为灌南实小的教育主张和文化符号,引领着学校向更高品位发展,引领着学生在悦纳教育中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已让我们触摸到它脉搏的跳动。灌南实小的这一实践与研究应当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央路小学的学生,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新新儿童",为何会爱上"书法"这项传统的、沉静的学习活动?或许得益于近年来学校以培育儿童"书法核心素养"为旨归,创意建构了"立体、多元、整合"的独特课程范式,初步形成了中华书法文化融入课程的实现方式:融于课程设计,为儿童建构"汉字魔方"课程;融于课程实施,让儿童期待"笔尖上的旅行";融于课程文化,领儿童走向"诗与远方的田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德育》2013,(9):82-83
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小学创办于1999年,地处深圳蛇口,占地10239平方米,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70人,教职工71人,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师团队,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区域领先地位,广受社会好评。"三悦"策略造幸福教育学校提出了建设幸福后海的"三悦"策略,让教师享受幸福教育人生,让学生享受幸福成长经历,让家长享受幸福陪伴过程。悦纳策略即"纳人—纳己—纳环境"。包括学生悦纳策略、教师悦纳策略、家长悦纳策略和社会悦纳策略。  相似文献   

11.
汉字蕴含着祖先的智慧,古老的文化。汉字文化故事微课程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去引领儿童触摸汉字。从课程架构到课程实施、课程展示,始终围绕"故事",让故事说话,让汉字说话,通过一个个"汉字故事",探寻汉字的起源,走进汉字文化,感受汉字世界的丰富、神奇。  相似文献   

12.
正汉字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学生应有的基本素养。如果说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是教育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那么首先必须继承的就是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由于汉字具有异于字母文字的多种特点以及汉字所具有的工具性质。小学阶段文化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对于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我国历来非常重视。不过,过去提倡的是写字教学,而本次《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书法教育",从写字教学到书法教育,其中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厦门市仙岳幼儿园从文化建设入手,以"悦"为"先",以"悦"为主线,构建"悦读、悦心、悦园、悦自然"的办园特色,即用"悦耳、悦目、悦自然"来创设校园环境,用"悦心"来管理园务工作,用"悦园"来提升教师队伍,用"悦动"来促进幼儿发展,用"悦读"营造文化特色,进而推动幼儿园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5.
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幸福的要素之一就是"悦",因为"悦"意味着高兴、愉快、喜欢、热爱、敬慕,是对生活、学习、工作的积极态度。深圳市后海小学以"悦"为核心,实施公民养成教育,即通过"悦纳—悦读—悦学"的"三悦"策略,打造幸福教育,让教师享受幸福教育人生,让学生享受  相似文献   

16.
郭振有 《人民教育》2012,(10):32-33
书写能力,在这个电子产品风靡全球的时代,正在悄然衰退。键盘、触摸屏正在取代"执笔书写"。"提笔忘字",早已司空见惯。孩子们玩电脑、ipad技艺娴熟,写起字来却潦草马虎。被淡忘的,也许不只是汉字,还有中国文化的精神。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汉字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本质。千万不能让汉字文化在咱们这代人手里断了档。"近几年的"两会",几乎每年都有关于"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提案。2011年8月,教育部正式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进行书法教育,并通过美术、艺术及各种活动开展书法教育。特别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书法课。其他年级、相关课程和活动,也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2012年4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对学段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和评价等作出具体规定。"书法教育"正式成为一门课程,走向所有的孩子们。为便于中小学准确理解《纲要》精神,本刊特邀请《纲要》研制组成员撰文,就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阐述,以帮助学校重新开启这一课程。  相似文献   

17.
陈殿军 《中国教师》2013,(24):61-62
山东省济南市明湖小学(以下简称"明湖小学")成立于2009年9月,学校以"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中国人"为教育理念,力求通过书法教育,促进学生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一、书法教育的定位明湖小学从两个层面开展书法教育工作。其一,硬笔书写——规范、美观。规范、美观地书写汉字是学生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他们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因此,学校把"写规范、美观的铅笔字、钢笔字"作为书法教育的重中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正>《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18年第7期独家策划"审美与文化:不可或缺的书法教育课程",聚焦于书法教育中的"审美与文化",从审美与文化在书法课程中的价值,到审美与文化在书法课程中的实施,再到学生对于书法之美的体验,呈现出了书法教育课程的核心,为书法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这让我想到在学校的新生开笔礼中,教师对"人"字的书写与"人"字文化的讲述,正体现了书法中的"审美与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书法随汉字的产生而产生,汉字始,书法始。低年级的书法课堂教学是书法启蒙教育的主阵地,通过硬笔书法教学与软笔书法教学兼顾的课程实施,在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实用能力的同时,渗透美感教育,达到从小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升文化品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中小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如何在一年级教学中教授经典的传统文化?2014年9月以来,我在瑞龙小学一年级进行中国古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研究,尝试将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