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严威  许通 《河南教育》2023,(2):11-13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效果弱化、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参差不齐、大学生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的现实情况下,提升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个结合”是高校辅导员提升政治引领力的必由之路,为高校辅导员提升政治引领力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实践指引。在“两个结合”视域下,聚焦核心能力建设,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是高校辅导员提升政治引领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和重点任务。在素质教育和培养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辅导员的工作意识和工作方法,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将辅导员打造成为学生的"青春领航员"。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45):149-150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关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环境,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辅导员了解学生的能力、教育引领的能力及协同育人的能力是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29):148-149
大学辅导员主要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管理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随着"90后"进入高校,这类群体的思想行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受教育主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90后"大学生的思想有价值观多元、自主独立意识强和思想早熟等特点,大学辅导员应该结合"90后"群体特点和目前思政教育工作的问题,转变观念,整合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改变教育方法,创新思政教育。基于此,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视阈下的大学辅导员思政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的直接实践者和一线工作者。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在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责任,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把以人为本提升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思想方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凸显全面、人生观的正确树立、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和培养的职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优秀辅导员培养和评选是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界定和阐释优秀辅导员的核心特质,对于建立和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以及培养优秀辅导员、发挥优秀辅导员的引领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培养学生、引领学生、服务学生的重任,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辅导员队伍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其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核心功能未能充分体现。本文立足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定位,探讨在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这一核心功能的路径方法,以期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采用更加多元化的育人策略。而在高校的常规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践行者是高校辅导员;但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和高校大学生教育的复杂化和多元化,高校需要加强特色化育人,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应用最为广泛的群体,不仅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互联网中传播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冲击,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此,高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辅导员是工作队伍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新形势下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方便,但也导致一些用户无节制地使用网络,影响其工作和学习,损害身心健康。“网络成瘾”日益成为国内外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他们的心理行为发展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内蒙古作为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该地区大学生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又处于何种状况呢?本研究通过问卷对内蒙古1357名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学生基本能够科学、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大学生网络成瘾群体和正常群体在网络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时代,"每日必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方式。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调查,发现存在着上网频率高、上网缺乏诚信等问题,分析其原因,有大学生网络道德知识水平偏低、学校教育不够、家庭监管不严等因素。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必须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形成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等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上网成瘾有其特殊性.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在于社会、网络本身、家庭、教育及个人等方面.上网成瘾影响大学生学业和身心健康,影响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会给家庭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采用雷雳等编制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发现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7%,且各指标成瘾比率也不容乐观。在此基础上,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院校成为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心理发展、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面对网络这把双丸剑给大学生带来的困惑、迷惘,为了更确切地了解在校大学生接触和利用网络的现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开创大学生网络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行为、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成瘾的成因是近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采用问卷测量法对内蒙古地区6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试图探讨网络行为、生活事件等因素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上网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在上网目的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在生活事件的总分和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生活事件的健康因子和其他因子可以预测网络成瘾;(3)网络行为可以通过生活事件间接预测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网络成瘾,明显地影响其身心健康、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稳定的发展趋势,对莆田学院7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性别、上网条件、压力、社会支持、抑郁、孤独、自尊等是影响网络成瘾的内在和外在因素,重点就这几个方面,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知识密集、网络应用广泛的群体,其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方面也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制度建设、队伍专业化建设、平台多样化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四个方面积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的改善,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普遍,上网成为大学生的日常活动。互联网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也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鸿 《茂名学院学报》2006,16(2):51-53,63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对294名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信息查询、电子邮箱、多媒体娱乐等,主要的上网动机是获取信息、娱乐和学习;有2%的大学生有严重的网络成瘾症状,31.3%的大学生有轻微成瘾症状;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有显著相关,上网时间过长及较多使用网上聊天I、CQ、网络游戏和多媒体娱乐的人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