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开东 《师道》2009,(1):23-24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不多,它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它想出办法来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的水位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还记得小学课里《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课内容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小学一年级有篇课文叫《乌鸦喝水》。故事大意是:一只乌鸦口渴了,要喝瓶子里的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喝不着。它看见旁边的小石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入瓶子里。水升高了,乌鸦也就喝着了水。故事虽然简单,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很值得我们深思。乌鸦聪明,在于它不能直接喝到水时,看见小石子能动脑筋,想出办法来,从而喝着了水。假如我们把学生比作乌鸦,知识比作水。学生要掌握知识,那么我们教师的任务,是端盆“水”让“乌鸦”  相似文献   

4.
自从那只口渴的乌鸦用小石子填满瓶子,美美地喝了一顿水之后,它回去就大肆宣扬它喝水的方法,于是它的伙伴们都牢牢地记住了这种妙法。一天,一只乌鸦出了趟远门,飞到了一个沙漠上,它感到口渴难忍,就想找些水来喝,恰巧看见地上有一个瓶子,瓶子里有半瓶水,乌鸦高兴地落在瓶子旁边。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前,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在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展示活动中执教《乌鸦喝水》,居然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这得益于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的创意设计。当时,为了理解"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这段话,许多教师会采用直观演示法,准备好瓶  相似文献   

6.
案例“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我一边和孩子们读着,一边习惯性地扫视着。咦,似乎有一张小脸皱着眉且没有参与朗读定睛一看,是万泽霖。他怎么了?他可是爱朗读、爱思考的孩子啊我走过去轻声问:“怎么了?”他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乌鸦找了好多地方才找到水,它一定很想喝了,可是这句话说乌鸦一个一个地放石子,让人觉得慢吞吞的,乌鸦好像很舍不得把石子放进去,一点也看不出它很想喝。我觉得这样写不好。老师,你说呢?”“哦,你觉得怎样好?”“我想这样写‘乌鸦赶紧把小石子一个个地放进瓶…  相似文献   

7.
《乌鸦喝水》是篇童话。笔者认为 ,这篇课文中有两个精妙之处。一、词语承接之妙课文围绕“到处找水喝”—→看见有水喝不着—→“喝着水了”来结构全文。乌鸦看见水却喝不着 ,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同时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 石子” ,这并非是一个巧合。由此可以看出 ,作者用词承接之妙。因为水不多 ,只有借助许多的小石子才能使水位达到一定高度 ;同时 ,只有小石子才能投进小的瓶中 ,这也就是说 ,乌鸦要喝到水 ,需要凭借许多小石子 ,相比之下 ,如果瓶子旁边的石子既大又少 ,乌鸦也就不能想出办法喝到…  相似文献   

8.
乌鸦口渴了,想喝水。它看见一个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的水太少,它喝不着。乌鸦看见一个小朋友正在用吸管喝饮料。于是,它想了一  相似文献   

9.
一只乌鸦口渴了,想要找水喝……过去一只乌鸦口渴了,想要找水喝。它飞到小溪边,许多小动物都在那里喝水,鸟儿在枝头歌唱,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片大森林里。“喀嚓喀嚓”,远处传来了机器的声音。紧接着,一棵参天大树轰然倒地。“愿上帝保佑你们。”乌鸦喃喃地说。现在一只乌鸦口渴了,想要找水喝。它飞到小溪边,看着那一个个树墩和发黑的溪水,只好无奈地飞走了。飞啊飞,终于它发现地上有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但是瓶口太小了,它怎么也喝不到水。于是它叼来许多小石子,扔到瓶子里,水面升高了,乌鸦喝到了水。“砰!”…  相似文献   

10.
《乌鸦喝水》第1自然段写道“: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其中强调了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是瓶口小、瓶子里水少。瓶子里的水究竟少到什么程度才能保证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后,水会上升到让乌鸦能够喝到水?为此,我和学生进行了多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水位低于瓶高的一半(书上图一显示的水位就低于瓶高的一半),把石子放到瓶子里,水位升高得并不明显,甚至石子会把水淹没,乌鸦要喝到水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只有当瓶子里的水位高于瓶高的一半(乃至快接近瓶口时),放入石子…  相似文献   

11.
一天,乌鸦口渴了,她在一块平地上看到一个大瓶子,瓶子里居然有水.她很高兴,伸长脖子就去喝,可是怎么也喝不到.原来瓶子里的水太浅了,喝不着.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时间比重的下降和课堂教学职能的扩充 ,这无疑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优化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目标的综合 ,就是把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通过排列组合进行合理的加工。只有在最优化策略思想的指导下 ,经过对教学目标进行综合性处理 ,才能在教学中真正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下面以几篇课文的片段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乌鸦喝水》一课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这样的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 ,乌鸦就喝着水了。这一自然段的教学目标是 :1 理解乌鸦喝到水的过程。2 体会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  相似文献   

13.
一只笨乌鸦     
表弟正在大声朗读《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我在一年级时学过,聪明的乌鸦衔石子放进瓶子里,让瓶子里的水升高,最后喝到了水。可是,现在我却觉得乌鸦喝不着瓶子里的水。课文开头说乌鸦到处找水喝,意思是周围没有水,为什么周围没有水呢?可能正大旱吧。  相似文献   

14.
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便知道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无不为它的聪明拍案叫绝,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乌鸦是否真的能喝到水.可能你会想:当乌鸦把各种形状的小石子投进瓶子里后,石子间不可能没有空隙,如果空隙较大而瓶子里的水又很少,那么即使乌鸦把瓶子填满也无法喝到水.那么瓶子里到底应当有多少水,乌鸦才有可能喝到水呢?下面我们来从数学角度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只乌鸦想喝到瓶子里的水,可是瓶子很高,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怎么办?它把瓶子旁边的小石子一个又一个地衔起来,放到瓶子里,水面慢慢升高了,乌鸦喝到了水. 这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对我们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给了有益的启示,如果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少,难入手,或按常规方法繁难,这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使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现象之一:话语霸权式的对话   &;lt;乌鸦喝水&;gt;教学片断:   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生:乌鸦把小石子投到瓶子里,水面上升,乌鸦就喝到水了.   ……  相似文献   

17.
自从那只口渴的乌鸦用小石子填满瓶子,美美地喝了一顿水之后,它回去就大肆宣扬它喝水的方法,于是它的伙伴们都牢牢地记住了这种妙法。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设计意图]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体积的意义[教学述评]师 :同学们 ,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CAI课件演示 :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 ;乌鸦把石子扔进瓶子 ,高兴地喝着了水。指生简述童话故事《乌鸦喝水》的大意。师 :为什么乌鸦往瓶子里扔石子就能喝到水了?生 :把石子投进瓶子里 ,石子会把水面给抬上去 ,乌鸦就能够喝到水了。生 :因为石子扔进瓶子后就会沉入瓶底 ,瓶底下面的空间被石子占据了 ,水面就会向上升 ,乌鸦就能喝着水了。师 :乌鸦真是太聪明了!它知道石子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所以就利用这…  相似文献   

19.
乌鸦口渴极了,它发现了一只长颈小瓶里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很小,乌鸦喝不到水。后来它想了一个办法,把一颗颗小石子投到瓶里去,瓶里的水升高了,乌鸦高兴地喝到了水。这件事被伊索写进了寓言,传遍了全世界,乌鸦也因此出了名了。  相似文献   

20.
一、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实证能力。2能有条理地叙述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3.知道用词准确的重要性。二、活动准备:互.(乌鸦喝构故事剪辑录音带。2.实验用具:水、小石子、小口瓶子两个、乌鸦头饰。三、活动过程:(-)听(乌鸦喝水)的录音故事。把原故事中“瓶子里有大半瓶水”一句改为“瓶子里有些水”。【改此一句,是g;起实验的夫绝之处,也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1听故事前,老师强调这个故事是出自一位大作家笔下。学生听后,教师提问,故事里面讲乌鸦喝到了水,乌鸦真的喝到了水吗?无疑之外激疑,打破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