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权 《地理教育》2005,(6):33-33
一、课堂教学中处处体现"以生为本"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学生,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分析学生,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理解学生,在设计例题、习题时要有层次性.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极强的求知欲;提供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回答问题均等的机会;教学民主,让学生担当起课堂主人的角色,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景,制造悬念,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形成师生之间互助互长,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改的灵魂.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发展的场所.学生理应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但是这么多年来,还有许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和领会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的内涵,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学生"自己做主""自己学习",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理解,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择,整个课堂全部让学生自由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设计和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确保他们能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动"起来,在一系列的探究、交流和讨论过程中获取历史知识,理解历史事件、获取历史经验教训。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状态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否吸引学生的眼球,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4.
张静 《中国教师》2014,(24):48-49
<正>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古典诗词教学中,需要教师展开个性化教学,丰富古典诗词课堂,让学生从怕诗词到爱诗词,真正培养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一、要做到心中有"我"这里的"我",即每一位身处诗词课堂的一线教师。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课堂的安排设计及对诗词的理解必然受自身经验影响。一位有个性的教师才能让学生感受独特的审美体验,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只有不照本宣科才能教出思维独立的学生。同时在纷繁复杂、风格多变,学生理解困难的诗词作品教学中,尤其需要个  相似文献   

5.
"教学用语"是教师教学的习惯用语,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达方式。那么在课堂中应注意哪些教学常用语呢?一、启发性常用语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用语时  相似文献   

6.
"生物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下所有教师的最高追求.它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课堂教学活动.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思想"活"起来,让教学设计"精"起来,让学习方法"优"起来,让学生将生物知识"用"起来.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才能实现高效课堂.下面,我就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打造,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瓶颈。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问题说得明白,等于解决了一半。"学生课堂中的提问,是教育的契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追问,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问题。我们教师及时捕捉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将学生不经意间创作出的"经典语录"灵活地运用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简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教育的多功能性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创造性、合理、高效地使用教材,来提升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让学生易学;吃透教材编写意图,让学生乐学;延伸教材编写意图,让学生想学;变形教材编写意图,让学生善学.研究、思考和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有利于把握教学设计的方向,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1.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9.
高效课堂应该是教师为学生创造充满探究的,鼓励学生自由表现的学习情景,学生可以袒露自己的心扉,表现自己的本真;有效课堂应该是尽量让学生在课题上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作者以高中地理复习课教学中"中亚"一节教学设计为例,从高效课堂要求出发,阐述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有序性、逻辑性、趣味性和成长性。  相似文献   

10.
<正>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已成定律。其实,"课堂讨论"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发展,"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时常被运用于生物新课程教学中。一、对课堂讨论式教学的理解课堂讨论式教学是指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及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并通过师生、生生间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角"。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教学教学,有"教"才有"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二者都很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完全可以从一些角度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一、关键词,让学生学得"有味"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就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运用上。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凭借教师的讲授和知识点的重复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不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数学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多"让",多让学生实践操作、多让学生思考、多让学生交流,找出数学知识的规律,理解知识,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肯"让"、会"让",定会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亲历学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质疑,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这一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一线教师的内心,这固然可喜。然而事实上,我们教师仅仅停留在"怎么教"的层面,让学生配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内在思路的把握,缺少对生本学情的关注。作为教师,我们要知道,教学的终极目标指向是为学生而教,这就使得教师要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生的"学"出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的过程中会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自身的感知认识,但直击阅读课堂实际,教师多是照本宣科,对于文本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苍白粗浅,课堂氛围毫无生气。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对文本有深入的见解,通过文本细读,针对文本细节特点设计备课,在课堂上灵活掌握教学进程,传授丰富灵动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已成为每个教师不断攀登的高峰。我们要主动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让生成成为一种习惯,敞开教师包容的心胸,展示教师足够的智慧,把自己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和学生一起在动态生成中享受课堂的"精彩"。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理念来完成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课堂。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获取  相似文献   

17.
<正>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益、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的课堂。1.提高课前预习的高效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查阅工具书等方法,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学生预习质量。教师要做好学生课前预习引导,让学生学会利用一  相似文献   

18.
所谓"生成性"是指学习是一个人主动的过程,学习者积极参与其中并非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并从中做出推论。学生可能不理解老师讲解的语句,但他肯定理解自己加工生成的语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师纷纷在课堂上采用生成性理论教学,让课堂重新焕发了活力。  相似文献   

19.
刘地煌 《考试周刊》2014,(32):141-142
正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技法和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课改"顶层设计"的理念正在"草根课堂"中得到或多或少的落实。其实,教学的根本不在于教师向学生讲了多少,而在于教师对学生理解了多少。倘若教学指向于理解,教师的任何讲授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的倾听之上。只有创造机会让学生言说和表现,教师才可能理解学生,学生才可能相互理解,教师的讲授和其他教学行为才有可靠的基础。因此,教学的本质是倾听和对话。笔者认为,激趣乐学,促进互动高  相似文献   

20.
教学的真谛体现在"思想学生的思想,体验学生的体验,并据此提供可能的帮助"。没有对学生真正理解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是理解学生的有效前提。课堂上,教师的倾听是高效课堂的基石。追寻倾听的教育意蕴,探讨教师的倾听方法,让课堂教学因为倾听而生机盎然理应成为教学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着力关注和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