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怀云 《学子》2015,(6):46
叶澜老师曾经说过,"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班级充满生长的气息,有效、灵动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怎样去创设灵动的课堂情境呢?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做以下阐述:一、创设开放而活力的课堂情境封闭的语文课堂固化了知识,模式化了教学形式,更禁锢了学生的灵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仅仅是复印知识的场所,而不是生命生长的乐园。灵动的课堂必须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开放教学的主体、内容、形式和评价等,让语文教学与生活、  相似文献   

2.
用"生长"来描绘课堂愿景,意图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探究开放理念下的课堂文化,表达了对生命课堂的美好向往。"生长课堂"必然是生本课堂、生成课堂、生态课堂和生命课堂,积极关注知识生长、教学生长和学生生长。  相似文献   

3.
正“生长式语文课堂”是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它具有扎实平实、互动生成、热情开放、智慧生长的特征。它强调“课堂就是一种生长”,认为课堂需要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长,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生成性和过程性,试图将教师的“课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既着力于生长的“原点”,更着眼于发展的“远点”,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源头,让学生获得不断学习的动力和持续学习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开放、互动的课堂具有较强的资源性。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有效地利用能让课堂更显生机。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生态课堂是教育生态中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生态化的政治课堂是从生态学的视角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元素,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出新型课堂。建构生态化的的政治课堂,就是要让课堂回归生活世界,促进学生生命活力的焕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生命自然地流淌;营造和谐共进的课堂环境,促进师生生命智慧的发展;形成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促生学生生命的自然成长。生态课堂使课堂充满生长活力,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6.
构建动态课堂 焕发生命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改工作不断深入发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已逐步成为教师的共识。教师要营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现生命活力,促进其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7.
邹媛媛 《课外阅读》2011,(11):150-150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陛、志趣和愿望,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生命体验和生活体验,要做到这些,必须做到从根本上开放,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是任何一堂课都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那么怎样才会解决从根本上开放这个问题呢?应让学生把教师看作是移动的“精神花园”,让其精神之树自由生长,精神之花自由绽放。我觉着这些都应让学生在选择中去实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改工作不断深入发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已逐步成为教师的共识。教师要营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嗣,让学生充分展现生命活力,促进其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9.
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21世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趋向于"开放式"教学,"开放"将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之魂.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的统一体.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我们存数学教学中通过构建开放的教学空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使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的生命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德育是学校的根本性教育 ,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回归生命 ,是当代德育深入现代本质的必然要求。本文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德育质效 ,让生命在德育中充满生长力量、让德育过程充满生命活力的问题 ,就坚持生长性、促进德育目标的反思和建构 ,坚持生化性、重视德育内容的整合和选择 ,坚持主体性、促发德育方法的优化和创新 ,坚持生成性、追求德育评价的有效和激励四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小学语文的改革,以整合、开放、探究、创新的崭新面容走进课堂。使语文教学散发出青春的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幸福成长。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在孩子们的成功中感受到了自豪和幸福。一、倾听。幸福的智慧凌越先生在《倾听—创造一百分人生的秘密》中曾提到:“让所有的说与听的互动都充满温暖与爱的关怀,再借由听,让生命更见丰富成长,让每一次倾听之后都能看见智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构成了地理课程的目标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在地理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思考的空间,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开放教学模式、开放学习内容、开放学生活动、开放评价方法等,是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每个学生获得心理、智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燕 《小学生》2013,(12):71-71
课程标准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应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让课堂内的时间与课堂之外的时间自然衔接,让课堂之外的时间在课堂之内自由流淌;让教室成为使学生放松的、自由的学习、交流、研究的场所;让社会生活、自然生活中的内容融入到课堂之中;不仅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还要让学生的手脚也动起来;打破语文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让思维运转起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  相似文献   

14.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环境,共同构成了启迪心灵、唤醒生命和增长智慧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是灵动的?什么样的课堂能生长师生的人文智慧?什么样的课堂能让师生的生命得以升华和沉淀?  相似文献   

15.
高效课堂应该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是内容和方法的统一,是主导和主体的统一,是开与达的统一,是导与牵的统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更新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灵动地关注现场生成,适时引导,促进学生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使课堂迸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以点状的教学逻辑展开,课堂缺少生命律动的生长感。小学数学"律动课堂"将教学规律与学生认知进行立体关联,形成课堂律动的教学曲线——关联开放、互动探索、融合拓展,形成有趣味、有意韵、有生长的课堂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下的地理课堂教学 ,应减少课堂教学中的统一性和强制性 ,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思考的空间 ,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诸方面全方位地向学生开放 ,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使每个学生获得心理、智力的发展。一、全方位开放的内容及要求1 教学目标的开放首先是目标的制定要开放。课前师生共同协商 ,扭转那种灌输目标的僵化形式。让学生自己拟订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课文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有不同的结构特点 ,因此需要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制定…  相似文献   

18.
让生命在课堂自由生长,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应该用生命的眼光看待小学数学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这种生命的气息主要看课堂教学是否注入新鲜的生活“活水”,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建构、去尽情展示自我,能否构建出让学生感受生活、欣赏自己、享受生活的数学课堂。做好了这些,课堂才会焕发生机,才能激起学生的灵性。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学校的根本性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回归生命,是当代德育深入现代本质的必然要求。本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德育质效,让生命在德育中充满生长力量、让德育过程充满生命活力的问题,就坚持生长性、促进德育目标的反思和建构,坚持生化性、重视德育内容的整合和选择,坚持主体性、促发德育方法的优化和创新,坚持生成性、追求德育评价的有效和激励四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