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立足"生长"的课堂蕴含着生本、生命、生成、生活、生态等元素,致力于创设以人为本、基于生活和和谐共生的教学场域,使儿童的生长呈现出勃发向上的生命姿态。我们基于学校课堂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深入讨论生长课堂中"生长"内涵的五个方面及相互关系,总结提炼促进学生"生长"之道——"三一三"组块教学模型,并阐述这种模型的结构、内涵和四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编者按】从"知识课堂"到"能力课堂",再到"生长课堂",十年艰辛,十年执着,十年探索,江苏省天一中学终于实现了华丽大转身。"课堂是一种生长",是生生、师生、师师本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学研方式,在共同的人际场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生长"是指生命力在原有基础上逐渐强大;"生长"是一个缓慢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生长"有自己独特的姿态和方式。课堂,应该是人的生命成长的场所,优秀的课堂应该温馨如诗,浪漫  相似文献   

3.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小学生的最大特性就是"生长中",尊重学生生长的需要和时机,不断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不断满足学生的生长需要,不断实现学生的生命意义,已经成为生长型课堂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4.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以点状的教学逻辑展开,课堂缺少生命律动的生长感。小学数学"律动课堂"将教学规律与学生认知进行立体关联,形成课堂律动的教学曲线——关联开放、互动探索、融合拓展,形成有趣味、有意韵、有生长的课堂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命生长的宽语文课堂的特点是开放、整合、灵动、创新,通过开放时空、内容、形式、过程和评价,整合自然、生活和阅读资源,丰实课堂内容,放大课堂空间和容量,构建语文学习的文化"大染缸",让师生充分浸润其中,并不断刺激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让课堂活跃起来,灵动起来,共生共长,形成促进生命生长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6.
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交互作用而生成的一项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用"生长"来观照课堂,在教育生长论的指导下,逐步蕴藉出"外显简约,内显至真"的课堂特点。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听、说、读、写贯彻在三维一体的目标之中,课堂更应该以少驭多,以简驭繁,减少冗杂的目标,删去烦琐的流程,摒弃花哨的形式,从而回归读和写的本真,最终实现高效的语文生长课堂。  相似文献   

7.
王春  周理红 《四川教育》2015,(Z1):56-57
顺应学生"自然生长",满足师生生命的成长需要,"生态课堂"依据生命系统的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的观点,由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以生态的思想、态度与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课堂,通过建构平衡、协同、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师生不断开发潜能、创造自我、发展生命,促进学生的"自然生长"与教师的"自觉成长",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以合作学习为抓手,构建多元共生的课堂1.建立合作小组。一是组建小组。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能力高低合理搭配,组建班级  相似文献   

8.
<正>无意中登录《中国教师报》主编李炳亭的博客,李先生认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姓"学",字"生"。离开了"学",就没有"生"。课堂的主旋律是"学",最终目的是"生",即"生长"。当课堂拥有儿童的视角,从儿童出发,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自我生长",课堂才会成为舒展生命灵性的舞台,成为生命活力充分体现的场所,才会涌现"悦活"的姿态。李先生认为,利用学生是一切教  相似文献   

9.
正"生长课堂"强调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生动活泼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获得知识、生命体验、思维、情感等方面的"生长"。以这一理念来指导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外,还特别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场域",三一三"组块教学模型给予课堂生长的力量,是实现课堂生长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开发教学资源(三A)时要尽可能寻求学习挑战度、时空开放度、资源友好度等方面的适切,在设计创造性实践活动(三B)时要尽可能追求多元,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身心愉悦度和活动自由度。唯有如此,学生的生命成长才能在课堂上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11.
如何有效地开展数学"生本课堂"的教学?其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尤为重要。在数学"生本课堂"中,教师要敢于放手,静候生命之芽萌发;要善于出手,促进生命之节生长;要懂得收手,助力生命自由成长,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堂的形态直接决定着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规格与水平。科学课堂应具有生长性,用"生长"来定义,是一种教育观的改变,即课堂彻底转到了"学生立场",而且赋予了学生生长过程中的生命意义的建构。创设生长性的课堂就是倡导师生以"享受科学"为核心,互动互促,让学习与人的生存、发展真正连接起来,从而使科学教学更富人情味;让科学课堂返璞归真,走出因追求新奇而造成的虚伪美丽;让学生把学习当作内心需要,成为认识生活、服务生  相似文献   

13.
每一粒种子,都是一个生命。生命的孕育,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除此以外,还要有成长的空间,它才能枝繁叶茂。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就如一粒种子。"阳光课堂"着眼于"以人为本",通过人性化的情感关怀和人本化的教育措施,建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特点等规律的教学体系。着力于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知识的枝叶得到生长;着力于回归本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生长;着力于回归人性,让学生的心灵得到生长。生长是阳光课堂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一、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生命课堂是以关注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指归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仅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促进完整的人的生成与生长的过程,是一个个体生命潜能多方面得以彰显、丰富的过程."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名叫《剪冬青联想》。画的下方是一个园丁拿着剪刀按统一标准剪冬青,上方是一把剪刀按统一标准剪人头。此画将剪冬青比作剪人头,令人难以接受,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让生物自由地生长。每当和老师们交流课堂教学,我都会出示这幅漫画,让大家审视生命缺席的课堂,追问课堂究竟是什么。课堂是生长的土壤。生命具有自主性,每个生命都有自主发展的权利。生命化的课堂通过教学把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变成他们的现实发展水平。让学生得到知识,因为知识改变命运;让学生得到能力,因为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教师职业耕耘的主要场地,是学生发展的最大时空,课堂的形态直接决定着学生发展的规格与水平。课堂应具有生长性,用生长来定义课堂,不仅因为人具有类生物生长的特征,更在于一种教育观的改变,即课堂从教师中心转到了儿童立场,而且赋予了儿童生长过程中的生命意义的建构。儿童的最大特性是生长中。这种生长不是赋予的、外加的,而是主体自觉的、应然的。生长具有个体性。生长既是个体生命的基本特征,也是个体生命的本能反映。由于先天的遗传和后天形  相似文献   

17.
赵怀云 《学子》2015,(6):46
叶澜老师曾经说过,"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班级充满生长的气息,有效、灵动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怎样去创设灵动的课堂情境呢?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做以下阐述:一、创设开放而活力的课堂情境封闭的语文课堂固化了知识,模式化了教学形式,更禁锢了学生的灵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仅仅是复印知识的场所,而不是生命生长的乐园。灵动的课堂必须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开放教学的主体、内容、形式和评价等,让语文教学与生活、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载体,"真性情语文"从构建生态课堂、生命课堂、生长课堂的"三生"课堂入手,建立富有生命活力的、有创新、有生成的课堂。一、回归本真课堂,让学生学会咬文嚼字有些教师认为对于高中学生,字词教学已不是重点,但笔者认为,忽略字词教学的语文教学是失误的甚至是失败的教学,语文的本真课堂离不开咬文嚼字,无论课堂进行怎样的变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依然不可忽视。在《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笔者于上课前先检查学生的字词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19.
陈明玉 《快乐阅读》2011,(12):97-98
"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和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数学"生命"课堂的特点是:课堂教育教学内容目标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课堂中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对话者,"生命"课堂的教学是有生命的教学。本文从课堂氛围、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毛莉 《教育教学论坛》2011,(29):134-135
新课程理念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的灵动课堂日益成为广大教师的追求。灵动,蕴含着智慧、灵动,不是简单的追求学生课堂的热闹,而是一种学生生成、生长的过程,具有强烈的生命性。"灵动"有一股强大的美的力量撞击,让思想政治课魅力四射,令人回味无穷。本文拟结合一些课堂片段,和大家一起感受"灵动"课堂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