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德育生活化和大学德育模块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生活化就是积极开发和利用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现实生活中的德育资源,让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回归学生的生活。根据大学生生活与成长的轨迹,可以把大学德育的模块化教学分为理想道德教育、人际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择业道德教育、恋爱道德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等六个模块。  相似文献   

2.
生活化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灵 《天中学刊》2005,20(3):121-123
20世纪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就是道德教育与生活的隔离。道德的本质、道德与生活的内在必然联系要求当代道德教育必须生活化。德育生活化的实现必须借助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革新。  相似文献   

3.
从知性转向生活:道德教育的价值回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性道德教育剥离生活,使德育陷入抽象、虚假的困境,失去了生命力。生活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找回了道德教育的价值和效能,成为真正的德育。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源于生活,然而现实中,道德教育与生活的脱离使得道德教育陷入困境.文中针对现实生活中德育失败的现状,以德育生活化的一种新理念,探寻德育有效的生活化途径,旨在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生活世界是学校道德教育鲜活的“教育场”;回归生活世界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学校道德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关注德育主体的现实需要,培养生活中的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需要关注人的生活,脱离于人生活的道德教育无法把握道德教育的真正内涵.在这样一个物欲生活极大丰盈的新时代,我们需要在理解德育与生活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德育目的与生活目的的内在理论逻辑和外在关联,努力找出德育目的存在的时代症结,将幸福生活作为德育目的的价值根基,并借助新加坡生活化德育的具体实操性域外经验,管窥其对...  相似文献   

7.
陈凤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2):141-144
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主要原因,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时代精神和现代道德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向。生活德育的实现必须依托以生活为基点的德育理念,坚持德育来自于生活并回到生活,关注道德主体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德育实效性是衡量道德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当前德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道德教育形式单一;道德教育中“人的缺失”;道德教育体系不完善以及道德教育要求不一致等方面,、涂尔干道德教育的相关理论富有重要价值和启示:要提高德育实效性需要构建隐性与显性互补的德育课程体系;要建立“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理论;要建设完善的道德规范和制度伦理体系以及保持道德教育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学校德育现状,指出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生活德育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道德的生活而进行的德育,是实践性德育。提出了生活德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德育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关注德育主体的现实需要,培养生活中的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10.
生活德育论——幼儿道德教育的科学实践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德育”是“生活教育”之题中的应有之意,生活德育论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灵魂,生活内涵、实验思想及改造的心理学基础决定了生活德育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解读生活德育论,对正确把握幼儿道德教育的基本特征、幼儿道德发展的主要特性,深入理解幼儿道德教育的心理学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