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语文课标》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第8点中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为达此目的,在教学建议(五)中强调:“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看来《课标》对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两个重点:一是整体把握阅读内容,二是激活阅读兴趣。那么教师“导”的着力点放在哪儿才能兼顾好这两点呢?我在实践中得出的体会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心境。  相似文献   

2.
张驰 《广西教育》2013,(12):44-44
初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有差异的。初中语文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高中语文课标提出:"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3.
“强化语感训练”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课标》)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语课标》在“基本理念”的第一款中指出:语文课程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第二款中又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又把“形成良好的语感”列为重要一条,并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背诵,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最后,《语课标》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4.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课程阶段目标 7— 9年级“阅读”部分提高了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可见对于古诗文 ,诵读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将做学问分为三种境界 ,笔者认为阅读古诗文也应达到“三境”,以提高对古代作品的欣赏品位 ,让学生真正做到熟读成诵 ,美读成习 ,以读为嗜。第一境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教师要让学生在“自读”中读准字音、…  相似文献   

5.
【课标指津】《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具体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阅读与鉴赏”部分中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解读上面文字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强调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落实且注重在阅读实践中的运用:强调从历史发展和现代观念两个角度理解、评价文章内容,丰富文化积累,积淀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同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新课标规定的目标任务很明确,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还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高中《课标》“阅读与鉴赏”的教学建议部分也指出要“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1版课标对第四学段古代诗文的学习目标是这样描述的:“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的含义和作品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形成传统文化底蕴。可见,学生诵读古诗文是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也是达到古诗文教学其它目标的重要途径。古诗文教学要以诵读为主要方法,自是不言而喻。如何才是行之有效的诵读?笔者借鉴先贤与同道之经验,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诵读”方法服务于古诗文教学。“教学千法读为本…  相似文献   

11.
李宏毅 《现代语文》2008,(12):84-85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学生要有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能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对文言文学习如此阐述:“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学习古代作品,可以受到中国古代优秀历史文化的熏陶,塑造对本民族的自豪感和陶铸民族精神,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一直认为,课外阅读应该从娃娃开始培养。近年来,育才小学“主题阅读”的教学主张一直吸引着我。学校在现行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开发出两套“121读本”作为校本教材:《主题式现代美文阅读》《主题式古代诗文诵读》。依托教材,推出“精读品悟”“略读感悟”“现代美文阅读”“古代诗文诵读”四种课型,明晰了主题阅读单元教学范式。在平时的教学中又该如何高效利用这套教材,真正让主题阅读为语文教学推波助澜呢?  相似文献   

13.
张蕾 《成才之路》2011,(8):32-32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是书面语言向口头语言的复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改进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而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改进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而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体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学习《饮酒》(其五)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歌,基本掌握了一些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就内容而言,学生已学过几篇陶渊明的作品,对陶渊明也有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实验稿《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言阅读教学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80篇”,这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初中阶段言语段阅  相似文献   

18.
【课标·教材·学情】 《智取生辰纲》所在单元主要学习古代长篇小说中的几个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本课节选自《水浒传》,主要是记叙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通过教学,学生能养成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小说中人物的习惯;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熟悉一定数量的古代口语;理解人物形象,感受小说巧妙的情节安排。  相似文献   

19.
诵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相似文献   

20.
教材简介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 ,告诉学生有了雨水的滋润 ,草才会泛绿 ,花儿才会盛开。进而使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设计思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称课标 )中 ,对第一学段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要求。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建议。在设计本课教学时 ,笔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认真落实《课标》精神 ,以识字和朗读为重点 ,指导学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