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蹲距式起跑”,主要是通过练习,初步掌握“蹲距式起跑”的动作环节和动作方法,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并能够把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结合起来,发展快速跑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短距离跑练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技术上的错误动作,影响了速度的发挥。现针对短跑中易犯的错误,提出纠正方法。1、"蹲踞式"起跑,"预备"时重心没前移,臀部没有上抬。纠正方法:按各就位、预备做起跑的分解练习,强调重心前移,或采用学生两人一组相互纠正错误动作。2、蹲踞式起跑时抢跑。纠正方法:教师讲解起跑时的动作要领,提出要求,克服紧张情绪,针  相似文献   

3.
在蹲踞式起跑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近2/3的学生出现错误动作。具体表现在:①两手和两脚同在起跑线后沿上,或后脚拉得太长,定位太差。②重心不会前移,蹲踞式起跑蹬跑时,腿部力量用不上。③起跑后上体抬得太高或突然抬起。因此,在教学中摸索出一种用“四线、杆压”练习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现状大学教学大纲中的短跑教材有六个课时,(其中一课时为考查)每个课时都有一个重点内容。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起跑这个环节。使短跑的四个部份(起跑、疾跑、途中跑、冲线)未能很好的互相衔接。学生虽然上完短跑课,但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技术还是不理想,对蹲踞式起跑方法还是不习惯,在测验或比赛时采用站立式起跑的也屡见不鲜。其次从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对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参差不齐,大部份学生在起跑时都不习惯用蹲踞式起跑。即使有的学生采用蹲踞式起跑,但对其两脚两手放的位置如何才合适,“预备”时臀部抬到多高,重心怎样前移才合理等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5.
绳是我们小学体育课上必备的器材之一。它不仅能让学生练习跳绳,而且不受季节的限制,在跑、跳、投掷等项目的教学中作各种辅助性练习及作体育教具。1、跑的教学:为了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可用绳斜背在胸前,帮助者抓住两端作对抗牵引,有利于学生体会起跑时人体的合理前倾和积极而省力的后蹬与前摆动作;起跑结束后又能  相似文献   

6.
蹲踞式起跑对尽快发挥速度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田径规则规定,400米以下径赛项目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并使用起跑器。但许多学过短跑的学生,在参加测验和比赛时都不采用蹲踞式起跑,觉得这种起跑方法使不上劲。这说明他们没有掌握技术。为了适应规则的要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技术,提高短跑成绩,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田径教学训练经验,介绍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几种有效练习方法及手段,以供同行教学或训练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中学生学习蹲踞式起跑时,经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容易产生后坐,二是重心偏低,由于这两个原因,而导致了起跑时后蹬无力,以及起跑动作错误等等,如何解决中学短跑起跑教学训练的这一难题呢?一、蹲踞式起跑的动作顺序蹲踞式起跑有三个信号。"各就位"时,先放后脚,再放前脚,按动作要领作好蹲踞静听第二个信号;"预备"时臀部逐渐抬起略高于肩,颈部放松,眼看前面1-3米地  相似文献   

8.
中学各年级快速跑教学是以最快速度跑完全程。在小学快速跑教学基础上,从全面锻炼身体出发,掌握跑的正确姿势,提高快速奔跑能力。学习并掌握站立式起跑方法和蹲踞式起跑方法。途中跑是快速跑的主要部分,各年级都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途中跑练习上,逐步掌握以途中跑为主的基本技术,着重培养学生放松自然跑的能力。要把发展身体素质和跑的能力练习与学习途中跑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快速跑教学应采用多种教法,并结合游戏和比赛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  相似文献   

9.
蹲踞式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是短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跑时的反应速度和起跑后的加速能力是衡量蹲踞式起跑质量的重要指标。由于短路的起跑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精确、协调有力地完成较为复杂的全部技术动作、所以初学者学习时难免顾此失彼,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10.
<正>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中,为了避免出现"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烦"这一现象,笔者采用"五线式"和"口诀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正确的蹲踞式起跑技术。一、"五线式"教学该教学方法要求在起跑线前后各划两条  相似文献   

11.
<正>一、巡回指导重视"点"忽视"面",建议"点""面"结合案例:学生在练习蹲踞式起跑动作时,教师巡回指导,看见学生A在做撑地动作时,虎口没有对准起跑线,给予了个别提醒与纠正;又看见学生B在练习时,臀部抬起太高,又给予了个别指导……这位教师跑东跑西,看这个,纠那个,忙得不可开交。而在评课环节,当专家问他:"蹲踞  相似文献   

12.
所谓“限制法”,是指在教学中,常借特设的辅助物限制学生身体的范围、方向、轨迹、速率等。这对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技术要领,促使正确动作尽快定型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笔者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对“限制法”纠错谈几点简易而比较灵验之法。一、起跑后的加速跑练习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身高,在起跑线前方3 m 左右处的跑道的横拉一根高度适宜的橡皮筋,要求练习者在蹲踞式起跑后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少年儿童一级田径运动会中,常会遇到一些运动员在蹲踞式起跑时,由于头部动作过高或过低,致使起跑动作突然停顿失去身体重心前趴,影响了出发速度。因此,在少年儿童蹲踞式起跑教学训练时,教师除了抓关键的上下肢动作外,还必须注意正确的头部动作。本文试图通过头部动作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影响分析,找出蹲踞式起跑时正确的头部动作模式,供蹲踞式起跑教学训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蹲踞式起跑技术在中学教材中是多次出现的一种常用而又难以熟练掌握的起跑技术。由于该技术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三个环节,动作要领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练习有相当的难度。怎样才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技术,运用技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相似文献   

15.
在以往“蹲踞式起跑”教学实践中,教师多限于讲解动作要领和一般地介绍该项技术的优越性,对其实用价值则很少提及。结果往往是学生并未真正领悟和信服,在体育课“达标”测验赛和运动会赛跑时,很少有人自觉自愿地运用蹲踞式起跑。多年来,笔者在实施“体育锻炼标准”测验的过程中,发现竞没有一个学生善于采用蹲踞式起跑。  相似文献   

16.
一、巧借"墙壁"练田径 1.练习蹲踞式起跑、蹬地及重心.在没有起跑器或起跑器不够时,可以利用跑道边的墙当作起跑器进行蹲踞式起跑练习(图1),也可进行扶墙后蹬跑(图2).练习蹲踞式起跑蹬地时,蹬地腿与躯体在一条直线上,摆动腿的大腿与蹬地腿成90°或略小于90°的夹角,蹬地快速有力、富于弹性;练习蹲踞式起跑时,双手扶好墙,双脚尽量向后移,距墙壁较远,腿和躯体成一直线,此时注意安全,防止脚滑跌倒,先做原地的快速后蹬跑,然后蹬地脚慢慢向墙壁移动.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蹬地脚与躯体始终成直线,摆动腿与蹬地腿的夹角始终小于或等于90°,移动速度一定要慢.还可以利用扶墙后蹬跑练步频、速度耐力等. 2.练习跨栏腿的摆动、攻栏及下压动作技术.把栏架放在距墙壁适当位置,与墙壁平行,调好适当高度,学生站在栏架一侧适当位置,双手扶墙做摆动腿过栏动作练习;当摆动腿过栏后,摆动腿的大腿保持水平状态,且快速平移至膝盖向前,同时向前顶髋,大腿下压.在墙壁前面的适宜位置,面对墙壁跨一步做攻栏动作,当攻栏腿的脚与墙壁接触的一瞬间,大腿迅速下压,利用墙壁练习跨栏的攻栏与下压动作技术.  相似文献   

17.
对蹲踞式起跑的“预备”动作过程 ,即臀部平稳抬起、肩前移及两者动作速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从理论上正确认识蹲踞式起跑技术 ,有利于促进该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相似文献   

18.
触摸与限制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蹲踞式”起跑是快速跑技术构成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影响快速跑成绩的一项主要技术要素,是快速跑技术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就“蹲踞式”起跑技术的目的和任务而言,是指应用符合人体重心移动规律,采用某种身体姿势,使人体摆脱静止状态获得最大动能的行为方式。因此,能否掌握和应用正确的技术动作,对初学者来讲,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人体重心移动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根据人体重心移动规律,即人体某部分位置的改变,人体重心移动方向与该移动方向一致,甚至可越出体外之规律,应用不同的身体姿态会产生不同的动力效果的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在体育教学中,使用辅助器材开展教学较为常见,方式也灵活多样,一种辅助器材可以在不同运动项目教学中使用,同一运动项目教学也可以使用多种辅助器材。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短跑的成绩,恰当地使用辅助器材,对学生尽快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有一定的帮助。那么,在蹲踞式起跑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哪些辅助器材帮助完成教学呢?一、橡皮筋和橡皮带蹲踞式起跑的口令分为"各就位""预备""跑"3个部分,在做"各就  相似文献   

20.
小学常用标准式的走,站立式、蹲踞式起跑,途中跑和冲刺的动作方法是成人化竞赛式的,这些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田径基础知识的掌握,观赏田径比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作为小学阶段走和跑教学的全部教材,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更不可能体现体育课程应有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