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一年开学,我新接3个五年级班。从前任老师给我的成绩表看,50名学生,语文有43人得“优”,很不错;作文么,不行,只有6人得“优”,14人得“良”,30人得“中”!这种语文考试高分、作文能力低下的班级,相当普遍呢。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我召开一次家长会,会上,我从三方面展开提问: 1.“您的孩子每天回家后,能自觉地完成作业吗?”  相似文献   

2.
一、细化等级,激励学生不断前进“跳一跳,摘苹果。”这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在教学中,“苹果”也有大小之分,给一种什么样的动力,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停地向上跳,从小苹果直至摘到大苹果呢?举个例子,学生经常得良,想得优,良和优之间有差矩,我就给他们设个良+和优-,这样学生只要多跳几次就可得优了。结合实验需要,我把评价体系分为“优+、优、优-、良+、良、良-、达标、待达标”八个等级。当制定好各个等级所要达到的标准后,在学生平时练习时就要求认真学习,反复练习,从追求达标开始一直到优,实现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水平的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作文心语教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最苦恼的莫过于评价学生的作文了。我们把许多时间花在了作文批改上,但实际效益却是微乎其微。因为学生关注的是"优、良、中、差"的等级或相应的分数,而很少有学生去读评语,反思自己作文的不足,更不用说动笔修改等高层次的学习活动了。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学生养成课外勤练笔的习惯 ,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又不增加课业负担?指导学生写“循环日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首先 ,按写作能力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中有学习成绩好的 ,也有学习成绩差的。然后 ,每组发一个日记本 ,选一名学生为组长 ,让他在日记本的第一页写上本组同学的姓名。第一名同学当天写好后 ,第二天早晨传给第二名同学 ,就这样 ,一个接一个地写。一轮结束后 ,组长收上来交给老师。我每篇都详细批改 ,评出“优、良、中”三等 ,写得好的 ,给予表扬 ,全组得“优”最多的给予奖励 ,每人一朵小红花 ,并记入期末总成绩…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我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赞美教师的作文。收上来一看,学生的作文无论是视角的切入、还是遣词造句都令人耳目一新。我不禁“龙心大悦”,第二天自然广点“英雄谱”,学生也都喜笑颜开。做教师的情感其实都是那么朴素,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学生的幸福,痛苦着学生的痛苦。学生何尝不是如此,教师的一笑一颦可以使他手舞足蹈、信心倍增,也可以使他泪眼婆娑,失望无助。下午,我余兴未了,就信手拿了两本想找点感觉,谁知不翻不知道,一翻吓一跳。张宇同学本子上的“良”字变成了“优”字。“优”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但用笔稚嫩,且掩饰不了擦过…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语文教师就得认真探求并实施科学的评价,真正发挥现代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从而促进写作的成功。一、分数激励,激发热情作文本子发下后,大多数学生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的作文等级或分数。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就不能吝啬分数,要给他们一个合适的高分。习作完美固然优,但认真是优,有进步也是优,创新更是优。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希望,也许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就是从你的笔尖开始的,今后的成功就是由一个个“优”字堆成的。我的具体做法是:(1)一篇作文两个分数。一个分数为基…  相似文献   

7.
“对学生的评价要有鼓励性。”《(语文课程标准》)“赏识是温润的风,它带来孩子心灵的暖意。《”(赏识教学法》)学生作文较差,千方百计地引导,但收效却甚微,这让我一筹莫展。某日读到一篇小文,作者亦是教师,文中称“:……我的学生作文差。有一次,我出奇地给全班同学的作文都打了‘优’。学生很受激励,作文的兴趣大增,作文的水平迅速提高……”读罢,我大受启发:全班同学的作文——无论优的劣的、抄袭的自己的一律“优秀”,且均附上一段热情洋溢的赞美的话。作文本发下,果然全班轰动。我暗自高兴,装作没事的模样,背剪着手在班里巡视了一圈,耳…  相似文献   

8.
一天我在批改写字本,突然有一本本子的等第栏内用铅笔写了个淡淡的“良”。我心中犯疑:每个小朋友都希望自己的作业得“优”,为什么他给自己打个“良”呢?于是我找来本子的主人张运鑫,问他为什么要打个  相似文献   

9.
我曾听过某老师的两节作文评讲课,很受启发。他是这样做的:评讲前,印了一篇中等水平的作文给学生;上课时,教师先简要地评述这次作文的一般优缺点,接着就叫学生批改这篇作文,他巡回辅导。然后,叫同学以四人为一组交换各人批改的意见,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使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进行讨论”这个环节。这样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  相似文献   

10.
作文评改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环节如果把握不好,很难想像作文教学会有好的效果。面对老师笼统机械的评语学生非但不能提高写作水平,反而越来越惧怕作文了。是啊,学生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憋出一篇文章来,却让老师画了一大堆红杠杠,批了些“语言不够简洁”、“中心不突出”之类的评语,一次是这样,下一次还是这样,学生的劳动成果得不到认可,学生的自信心受打击,他们对作文哪能不怕?新课标针对写作评价提出“应重视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取各种评价方式”。在这些新的写作评价观念的指导下,我在作文评改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1.
根据作文教学的实际,结合学生的状况,依据《大纲》中“作文教学要重视批改和讲评的指导作用。批改作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要尊重学生的原意,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这一要求,我研究、改进作文批改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这一过程,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改、互改等形式,培养了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对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改变作文的教学费时、低效的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最近 ,我在所教班级进行了一次关于作文评语的调查。结果发现 :学生最反感的评语是“优、良、中、差”或一个简单的“阅”字 ;多数学生不希望在评语中看到过多“层次分明、中心突出、语句通顺、字迹工整”之类的套话 ,希望在评语中得到教师适当的鼓励和中肯的批评……通过调查 ,我意识到评语虽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小环节” ,但“小环节”中可见“大文章” :好的作文评语既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 ,也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阶梯 ,还是诊治学生写作问题的良方。一、好的评语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作文讲求真情实感 ,学生常常通过作文向老师表露情感 ,…  相似文献   

13.
葛优在其主演的电影《上一当》中,塑造了一位颇具个性的中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形象——这位教师居然坐着上课;称呼学生不是“同学们”,而是“孩儿们”;除作文以外,他几乎从不布置语文课外作业:对作文也不精批细改,而是指导学生评判并给分;他教育学生“做人第一”,要求他们考试不得像其他班学生那样作弊,虽然他的班的考试分数因此名列年级最后;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他竟然利用班会课给十六七岁的学生大谈“青春期心理”乃至“性知识”……这样的教师当然大受学生欢迎,但最后却被学校领导“请走”了。  相似文献   

14.
“作文程序训练”实践谈呼和浩特市满族小学李欣“教给方法,培养能力,说写并重”是作文程序训练的宗旨。依据这一宗旨,在实践中我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和步骤。一、给范围,学生自己命题,确定中心思想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死命”一个题目,让学生围绕着这一个题目去...  相似文献   

15.
在指导学生学习新课文时,教师都很注意导语的设计,而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一般只是简单地提示一下命题的要求,却很少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导语。一堂阅读课的开场白设计得好,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一节作文指导课的开讲语设计得巧,同样能激起学生的情绪和表达的欲望。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十分注重“开讲”。通过“开讲”,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到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兴致勃勃地投入作文练习。下面我们选择几个作文指导课的“开讲”,供大家赏析。  …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指导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复杂的、重要的过程。作文语文教师,我认为,学生作文指导贵在创新,贵在激趣。作文指导课上不是大谈写作方法和技巧,而是如何调动学生说和写的兴趣,学生兴趣调动了,才会给学生的自由飞翔加上强劲的双翅;才会发展学生思维,调动情感积累和生活经验;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兴趣乃写作之本”,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17.
有人曾这样说:“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我知道,他说的是指作业批改,特别是作文批改。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教学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评改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然而作文发下去后,学生看看多少分,塞进课桌,然后再也不看了。叶圣陶先生曾总结自己一生给学生改文和广大教师给学生改文所得到的深刻体会是:教师给学生改文“徒劳无功”。他指出:自古以来“读书人笔下有通有不通,因教师给改而通了的究竟占百分之几?”  相似文献   

18.
一“、达标式评价”及其缺陷作文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主观的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师进行评价所依据的价值标准是在一定的作文教学观的指导下建立的。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序列化的写作训练,这样的作文教学观可以称之为“科学训练观”。以“科学训练观”为指导,在作文评价过程中,教师习惯于以每次习作的训练要求作为评判的标准,主要从学生是否达到训练要求的角度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一种“达标式评价”。评价往往是一根“指挥棒”,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引领作用。作文的“达标式评价”引领着学生的作文全…  相似文献   

19.
没有下过水的教练,不能指导游泳;没有写过文章的教师,无法指导作文。故此,教作文,教师必须“下水”,破浪“导游”。在和学生同游“文海”的过程中,我注重坚持六同:同观察,同选材,同要求,同体验,同求异,同修改。这里只说同体验。在“导游”的过程中,师生易位,可以让学生给教师提供材料,或出题目,定要求,让教师作文。这样,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获得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尝尝学生作文的甘苦,体察学生的心理、爱好、意愿,和自己进入角色(如学生)的必要性;以求教与学产生共识认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有一次。约请三位学生给我出题作文。三人相议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时大多重视学生写作中的主体性,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以我手写我心”来充分展示丰富的“自我”。这一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改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独创精神。但在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中,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基本上是教师唱主角,少有学生的参与,忽略了作文评价中也应有的自我评价。这样的评价活动和得出的结论,无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再认识,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无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自信心,不利于养成良好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