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起来。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观  相似文献   

2.
生活逻辑的政治课解读及呈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实施意见”则强调“……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新课标的理念导向和实施意见都共同指向了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现实问题——关注生活,把学科的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有效提升政治课教学的生命活力。对照课标精…  相似文献   

3.
<正>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根据这一理念,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新教材不再主要按照学科逻辑,而主要按照生活逻辑,并辅之以学生心理逻辑和学科逻辑建构,它分别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为主题,以相应学科知识为支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符合思想政治课程对内容整合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学参考》2009,(30):25-26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将乡土性材料引入课堂不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而且也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持的课程模块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材的"一纲多本"在本轮课程改革中已实行7年,其多样化有喜也有忧。喜的是教材贯彻了新课改理念,构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注重了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满足了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忧的是不少教材仍然存在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本文从构建政治学科生活化课堂的前提、基本步骤、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思想政治与生活同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用富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  相似文献   

11.
徐静波 《文教资料》2010,(34):145-146
课程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教师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课程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正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提到"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高中政治教师都善于拓展课堂资源,将时事政治、热点材料等运用到课堂中以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课增智润德的育人效果。但教学中也会遇到令教师苦恼的问题,例如,教师课前费力寻找时政热点材料,做幻灯片几十张,课堂上忙着放图片,学生看得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强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生成人生体验,以达成课程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要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必须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苏勇 《新课程研究》2009,(9):119-120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强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生成人生体验,以达成课程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要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必须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于敏 《沧州师专学报》2008,24(4):126-127
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指出:“本课程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政治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向生活开放,让生活走进政治课堂,使政治教学与生活相连,让学生不断扩大知识面,丰富情感,提高能力,更加热爱生活善于品味生活。  相似文献   

16.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要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要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教学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高中生群体;思想政治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是生活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把“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之一,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