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在叙事问题上表现出浓厚的"传统性".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逻辑等方面都表现出对古代白话小说的继承与改造:一方面古代白话小说传统的运用使革命意识形态获得了有效的传达;另一方面古代白话小说传统自身的特性使它溢出革命意识形态的规范而拥有了自身的存在意义,革命意识形态对其表现出规范与制约.在革命与传统的二重奏中,二者交相呼应而又互相抗争,形成了当代文学叙事的新传统,这一传统又潜在影响了至今的某些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1980年代诗歌的"宏大叙事",1990年代的诗歌则是"边缘叙事"."边缘叙事"与1990年代特定语境中诗人及诗歌的不断边缘化有关.它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诗歌的"向内转"及对"当下性"的强调."边缘叙事"的策略效应呈现为三个放逐:对抒情性的放逐,对主流叙事话语的放逐,对精美语言的放逐.  相似文献   

3.
王金霞 《天中学刊》2012,27(6):93-96
《青春之歌》在叙事策略上与众多文本发生了互文性关系:首先,它承继了"五四"叙事、"革命加恋爱"小说的叙事模式;其次,它遵从了1950年代社会历史文本对文学叙事的规约;再次,后启蒙叙事文本对《青春之歌》进行了叙事方面的修正。因此,在互文性视阈下解读《青春之歌》的叙事策略,可获取一种新的艺术视野和发现,显示出文学与文化交汇通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上世纪90年代诗歌叙事策略的延续,"打工诗歌"因其独特的创作群体、表现主题、美学追求,提出了诗歌叙事策略的另一种可能,这种叙事策略以日常生活、隐喻的动物视角、隐性的抒情性为切入点,扩展了作为诗歌叙事特征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为了修正诗歌与现实的关系,恢复写作的有效性和活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将叙事作为主要的话语方式。这一话语方式的形成包含着多方面的原因:历史的选择、修辞策略、见证历史的抱负和信心以及审美现代性的自觉。其特征则表现为零度叙事、复调叙事和非史诗叙事。90年代以来的诗歌叙事扩大了当代诗歌的表现视域和处理复杂经验的能力,同时,它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叙事诗艺术由古典向现代形式转规范的转型及审美趣味与习惯的嬗变,集中体现在本时期"诗界革命"及"小说界革命"等新的文学变革运动之中.外国文学作品及美学理论的影响,叙事美学观念的崛起与中心位移,各类叙事诗歌、剧诗的试验性创作活动,直接冲破了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的传统美学规范,并为五四文学革命中的"白话叙事诗"创作及"诗体大解放"理论,以及中国现代叙事诗术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艺术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穆旦诗歌实现了关联词的使用与自我诗歌追求的有效性统一,这种统一既表现在关联词所显示的属性特征与穆旦诗歌追求丰富及明确传达丰富的一致上,也表现在关联词与穆旦"理性抒情"及诗歌叙事化主张的相融上。关联词入诗显示了穆旦诗歌的现代性追求,有效地促进了穆旦诗歌别样诗美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以战争为题材或者以战争作为背景的诗歌在杜甫的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本文借助叙事学理论,从旁观叙事、全知叙事以及体验式叙事三种叙述视角对这一类诗歌进行了解读,总结出杜甫战争诗歌叙事形式方面的特征,即以写实为基础的白描式的简练的笔触勾勒,在看似平常的细节叙事之中,通过讽刺、戏谑手法,流露出自己复杂而深刻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杜甫是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即事名篇"因事立题如实记录社会事件,开创了文人叙事的新范式。本文主要阐释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0.
自199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叙事性特征日盛。立足于中国新诗史,对比现代诗歌与当代诗歌中的叙事性特征,指出叙事在当代诗歌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和探索途径,使当代诗歌表现出日常生活化、情感隐蔽化、对象小不点化等特征。对当代诗歌的叙事性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对中国诗坛做一次阶段性的总结与前瞻性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于革命历史叙事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十七年"革命历史叙事的多元性、革命历史叙事的比较、"后革命"视域中革命历史叙事特点以及文学接受与革命历史叙事关系等方面。流变的历程、作家思想和叙事的深层联系、经验教训以及发展可能,均是深化革命历史叙事研究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诗笔"嵌入是唐传奇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嵌入"在唐传奇中的诗歌主要有古体诗、近体诗、杂言诗三种类型.以诗歌"嵌入"传奇,或对叙事活动进行干预,或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或进行环境氛围的渲染、情感抒发等,具有非常大的叙事作用与意义.诗笔"嵌入"叙事,同时还构成传奇作品内在的诗意与诗趣,体现出浓郁的诗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北岛诗歌话语体现出较明显的隐喻特征,表现出明显人道主义与广场意识,是政治的一种隐喻叙事,但其对政治意识形态的过多介入,破坏了诗歌的审美与诗意,北岛作为代表的朦胧诗的影响因此也日渐衰微,最终被第三代诗取代。  相似文献   

14.
《伍子胥》是冯至四十年代创作的小说,它具有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语言上.小说通过别具匠心的人物描写方式及遣词造句形成了舒缓的叙事节奏,运用内心独白、联想以及古典诗歌的直接引用表现出诗化的叙述方式,并提取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传达浓浓的诗情.  相似文献   

15.
革命样板戏在"根本任务"论、"三突出"论、"主题先行"等的规约下呈现出叙事的符号化特征。本文试从女性的性别特征在革命样板戏中遭受潜抑和放逐的事实来探讨革命样板戏叙事的符号化问题。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女性名字和语言的符号化、人物造型的符号化、女性家庭生活或丈夫的缺席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左联"时期,丁玲的创作几乎都带有一个"革命"叙事的框架,在她的"革命+恋爱"题材的小说、与恋爱无关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和表现工农大众题材的小说中,丁玲依循革命叙事模式,在理性层面人为地建构起一个"革命"叙事的框架;在潜意识层面却不自觉地保留着固有的个性化立场,并在"革命"叙事的过程中不时插入自己的个性话语,从而导致了文本的叙事结构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缝。  相似文献   

17.
章超 《考试周刊》2014,(29):28+42-28,42
针对后进生读不懂写景叙事类诗歌的问题,本文引导学生以"在写景的句子中列出名词及其特点,在叙事的句子中列出动词及其时态"的方法加以细读,并画出表格加以分析,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初步读懂惑性诗歌。  相似文献   

18.
与包括散文在内的其他文学样式相比,诗歌语言的根本性特征不是它的语词的精美或词语搭配的"最好",而是在此基础上的"有意味"的超越。因而,现代汉诗语言的本质性特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练性"、"形象性"、"生动性"等属性,而是变异性、写意性和跳跃性。这是诗歌的特殊体式所决定的。变异性来自于对现有语言的"有组织的破坏",写意性导源于诗人的主观色彩,而跳跃性则归功于对外在联系或叙事过程的拆除。  相似文献   

19.
"红色传奇"小说是当代十七年文学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叙事门类之一,但与传统小说叙事观念密切的血脉联系,使它在叙事特征方面表现出了诸多与现代意识形态要求不相契合之处.文章试图通过对这类小说中的爱情表现的意识形态解读,说明其在一个以政治意识形态遮覆一切的时代里的遭际与命运.  相似文献   

20.
雷平阳的诗歌是叙事的。他的叙事独特,而又"合法",与当代文化、社会、历史的真实情况高度一致,与当下审美十分合拍;他诗歌中的叙事与散文是互补的,他的叙事指向内心;他的叙事虚实相济;他的叙事时空观念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