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简·爱的成长过程中,她遭受了来自社会的许多偏见和虐待。但同时她的女性的觉悟也逐渐得到了培养(发展)。她开始为追求自由、独立、平等和幸福而抗争、奋斗。为了在不利的环境下争取到这一切,她的反抗精神也逐渐形成,且变得越来越强烈。因此反抗精神是简·爱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也正是反抗精神使简·爱在世界文学作品中成为经久不衰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我言说故我在——论《简·爱》中的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作为"女性主义狂热崇拜的文本",其同名主人公简·爱毫无疑问拥有自由言说的权利。男主人公罗切斯特作为推进故事情节和简·爱的性格发展的人物,也享有一定的话语权。而另一关键人物,神秘的疯女人伯莎·梅森是唯一重要却又被完全剥夺了话语权的人,从而成为一个"沉默的他者"。本文试图通过对《简·爱》中的话语权的探讨来揭示言说对确认人物身份和存在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人公简·爱因其性格中所具有的强烈反抗意识而特别地引人注目。然而,简·爱性格中反抗意识的形成却经历了一个由萌芽、产生到坚定的曲折过程。文章界定了简·爱叛逆性格形成的四个重要阶段,重点分析了简·爱叛逆性格发展的轨迹及其折射出的当时女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扬与消解反抗与回归--《简·爱》的女性主义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洛蒂·勃朗特以独特的叙事形式创造了一部完全自信的、充满挑战性的强有力的现实主义小说《简·爱》 ,她通过简·爱的个人言说、反家庭的叙述 ,让简·爱顽强地一路“反抗”、“否定”了父权社会给女性施加的压力。但是 ,由于夏洛蒂·勃朗特所处的时代 ,女作家模仿传统的流行模式 ,将创作的艺术标准和社会作用内在化 ,以迎合父权社会的文化消费观念 ,所以简·爱的女性主义个性化又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  相似文献   

5.
《简·爱》是英国文学宝库中也是世界文坛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女作家夏洛蒂·勃郎特以高超的艺术手段,通过孤女简·爱坎坷的一生,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简·爱不屈不挠的反抗性格以及对平等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大胆追求.简·爱这个富有独特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一个半世纪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以女权主义批评来解读<简·爱>女主人公简·爱这个女性反抗的代表人物性格中顺从的一面.目的是想把<简·爱>文评中长期被忽视的简·爱性格另一面提出来, 抛砖引玉, 希望对简·爱这一深受读者喜爱的女主人公能有更多、更客观、更辩证的评论.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的小说《雪花秘扇》畅销于西方。美国华裔导演王颖据此改编成同名电影,通过书写两代女性的情感故事来阐发女性主义思想。影片中的两对女性从老同的姐妹情谊中获得精神慰藉以反抗父权压迫;构建以女书为核心的女性话语系统来打破父权压抑下"缄默"的失语境况;以"双性同体"的形象来颠覆父权社会所建构的不平等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了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小说《觉醒》,分析文中父权-夫权制对女主人公爱德娜的压迫、探索她与自然环境中大海、小鸟的关系,从而揭示维多利亚时代男权社会及工业文明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表达了作者追求女性解放和构建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9.
勃朗特·夏洛蒂以高超的艺术手段 ,通过具体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决定作用的揭示以及个性化语言的描写 ,成功地刻画了主人公简·爱敢于反抗 ,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性格 ,展示了简·爱崇高的爱情观和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对《简.爱》的女性主义研究如火如荼。然而,相关研究都没有将《简.爱》书名与女性主义联系起来,而该书名本身就是一个女子的全名,其内涵极其丰富,并对小说的主题意义重大,此外,小说作者的笔名也是独具匠心,值得研究。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简.爱》书名及作者的笔名,结果表明《简.爱》的作者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和性别地位有清醒的意识,并旨在通过"简.爱"这个名字对父权社会的称谓表示出隐秘的反抗,本文笔者认为这也可以理解为性别歧视的典型例证和女性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1.
简.爱在对待罗切斯特的爱情上表现出了作为生命个体的女性所应有的抗争意识,支撑这股抗争意识的动因与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所呼求的平等、独立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试图从该时期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女性个体意识觉醒两方面探究简.爱的抗争意识与特定时代风貌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2.
谈及《简·爱》,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罗切斯特与简·爱之间刻骨铭心的曲折爱情,以及简·爱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大胆追求独立人格与男女平等权利的精神特质,而对于小说中的另一位女性角色伯莎.梅森则明显忽略、漠视甚至误解。文章拟从疯癫而又清醒、角色定位与人物原型、人物塑造的特定意蕴等方面入手,尝试解读这一重要而又特殊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3.
试论简·爱的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作为十九世纪的新女性形象,征服了万千读者。本文试从简·爱身上野性与人性的矛盾统一来论述简的爱。简身上的野性根源于人性又共鸣于人性。“爱”完善了简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Feminism lays stresses on the sexual equality and affirms women' s value. The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 of the heroine in Charlotte Brontc famous novel Jane Eyrc. The article successfully creates Jane Eyre-a female image of a new tape of petty bourgeoisie, describing her struggle for independence and equal love. The thesis just analyzes Jane' s rebellious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ree periods of her experience: 1.In her childhood, she has shown her rebellious spirit; 2. When she studies at Lowood, her rebellious spirit is exposed further; 3.She, as a governess in Tomfield Hall falls in love with Rochester-her master.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时代革命文艺的女性再现以刻写着国家、阶级、政党的妇女解放话语和消匿传统女性气质的女英雄、"铁姑娘"类型的雄强女性形象昭示着主导性的性别意识形态与权力,建构性别平等的乌托邦。美籍华裔作家闵安琪在其自传体畅销书《红杜鹃》中运用文学再现领受、疏离、质疑与解构了毛泽东时代性别意识形态的宰制,在书中以迷恋中的依从与沉醉,性焦虑中的矛盾与断裂,同性恋中的激情与颠覆抒写了性别政治的文化反拨。  相似文献   

16.
The extraordinary nursery library produced by Jane Johnson (circa 1742–1747), entirely in the private domain with no thought of publication, holds pride of place in the Lilly Library's collection of early children's books at the University of Indiana, USA. It has already been celebrated in an exhibi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eld at the Fitzwilliam Museum and Homerton College respectively in Cambridge, UK, in 1995. One outcome of the interest aroused in Jan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by scholars from a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was the publication of Opening the Nursery Door in 1997, which included two essays devoted to her enterprise by Shirley Brice Heath and Victor Watson. Since then, the Bodleian Library in Oxford has acquired and published in facsimile form a story written by Jane in 1744, alongside a fascinating assortment of family letters and other papers. In Opening the Nursery Door, Watson explored the sources for Jane's story, while Brice Heath considered the materials from a linguistic and anthropological point of view, but no one has yet examined them as reading materials. This is the focus the present authors have taken, based on their research into her life and work, alongside their exploration of the historical and educational context in which a mother might have taught her children to read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his article is devoted to examining Jane's nursery library, the philosophical and pedagogical influences on her approach, and the methodologies she used to teach reading, thus throwing a spotlight on domestic literacy and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the culture of Georgian family life.  相似文献   

17.
《简·爱》是一部揭示罗切斯特对伯莎、对阿黛勒、尤其是对她自己残忍行为的小说。本文拟从疯女人伯莎的复仇入手,从文本叙事策略的角度探讨伯莎复仇失败的深层原因,进而引出简·爱复仇韵高明之处,即借用文本的力量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语言性别歧视在现实中大量存在,它固化性别歧视观念,构建女性思维模式,束缚女性自身发展,也不利于两性关系和社会和谐发展。语言性别歧视并非能随社会的发展而自然消失,我们必须构建非性别歧视文化氛围,修改性别歧视语言。  相似文献   

19.
小说《简.爱》自诞生之日起,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都把同情赞美之词投向了女主人公简爱,而把疯女人伯莎看成是丑恶凶狠的女人的象征。但仔细分析即可发现,伯莎其实和简爱一样,都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和男性压迫的反抗者,但她的反抗却比简爱来得更大胆、更直接、更无所顾忌。因此,伯莎的形象进一步丰富并突出了作品的反抗主题。  相似文献   

20.
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学中有关梦的解析理论,结合作者的文艺观,论述了夏洛蒂的小说《简·爱》其实是作者潜意识里的焦困和欲望的升华。通过小说的修辞语言的分析,揭示了投射在作品中的夏洛蒂性格的两面,对人间爱的不息探求以及桀骜不驯的叛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