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恋,若难遽别”,以此强调编戏、写文章结尾要清亮美约,余音绕梁。其实讲课亦然。结束语作为一堂完整的语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所用时间不多,有时甚至只有几句话,却关系着整堂课的成功完美与否。结束语设计得精妙,能产生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毕思不断、言尽意不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如同要演好一出戏。而结束语则作为戏的压轴部分,虽然才短短几分钟,却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清代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恋,若难遽别”,强调编戏、写文章结尾要清亮美约,余音绕梁。其实讲课亦然。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如同演好一场戏,而结束语作为戏的压轴部分,虽然才短短几分钟,却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清代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恋,若难遽别"1,强调编戏、写文章结尾要清亮美约,余音绕梁,其实讲课亦然。结束语作为一堂完整语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所用时间不多,有时甚至只有几句话,却关系着整堂课的完美与否。结束语设计得精妙能产生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毕思不断、言尽意不绝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如同演好一场戏,而结束语作为戏的压轴部分,虽然才短短几分钟,却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清代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恋,若难遽别"①,强调编戏、写文章结尾要清亮美约,余音绕梁,其实讲课亦然.结束语作为一堂完整语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所用时间不多,有时甚至只有几句话,却关系着整堂课的完美与否.结束语设计得精妙能产生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毕思不断、言尽意不绝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古人要求文章的结尾应当如"豹尾",意即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明代著名学者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进一步说到"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指文章的结尾要像敲钟一样,使人觉得余音绕梁。因此,在我们写作文章的结尾时,一定要精心构思、反复琢磨,务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中的导入 明代文人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写文章开头要引语不凡,震人心弦;结尾要清亮激越,余音绕梁。写作如此,教学也更如此,我们强调导入,也要讲究结课,使学生一进入课堂便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最后在美的陶冶中结束。所以这句话用在课堂教学中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7.
<正>明代文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振;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精彩的课,如同一首动人的曲子,不但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还要有一个余音绕梁的尾声。那么,在科学课堂中,结尾如何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呢?笔者从科学课的结课方式来谈谈课堂结尾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虽说"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头开得好,能引人入胜;但是尾收得好,更能使人感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正如明人谢榛所说:"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下面我们来赏析一组有韵味的结尾.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开头和结尾,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能抹煞中间内容的70%的效果。难怪人们常将开头和结尾称为“黄金位置”。明代文人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写文章开头要出语不凡,震人心弦;结尾要清亮激越,余音绕梁。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头和结尾,是其教学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增强设计意识,以使其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精彩迷人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0.
一节课从导语至结尾,本来就是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组织过程,好多老师在操作时对课堂的开头、中间环节处理得很好,结尾却处理得极为草率。"行文看结尾",结尾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结尾可以起到陶冶情操、提挈全文、余音绕梁的作用,更能激起学生多维度的思考和探究。课堂结尾我常运用:文句抒情,意蕴深远;比较阅读,提升深化;诵读品味,余音绕梁;图示结尾,清晰明白;补写对联,凝练蕴藉等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61):87-88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课堂教学也如此,好的课堂结尾,能起画龙点睛之用、有余音绕梁之觉。本文结合实例阐述多样的小学英语课堂结尾方式,让读者既有理论上的收获又有实践方面的指引,给人"言已尽而意未了"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蒋芹 《语文天地》2012,(15):21-22
"凤头、猪肚、豹尾"一直为古代文人行文作诗所推崇。明代谢榛曾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就是说,一篇文章的开篇要响亮、美丽,让人为之一震;文章的结尾要富有韵味,让人回味无穷,可以说是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这一要求也适合语文课堂,我们称好的结尾为"豹尾",就是要求课堂收尾像豹子尾巴一样富有力量,令人回味无穷,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3.
开头好,作文就向成功迈了一大步。如果再有一个好结尾,就能进一步完善一篇好作文!"画龙"既毕,"点睛"尤为重要。好的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中考作文的结尾则如"撞钟",其声是否嘹亮,是否震撼,是否余音绕梁,只在于收尾之艺术与技巧。下面就以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佳作的结尾为例进行讲析,希望同学们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丽 《考试周刊》2014,(40):77-78
课堂教学如同写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之为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对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掌握知识重点有重要意义。因为越是临近"终场",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吸引,激起对下次课的强烈渴望。如及时给予学生引导启发,则能让他们的思维进入积极状态,主动地求索知识的真谛。好的结果,能给予人艺术上的享受。但这绝不是只凭灵机一动就能达到的效果,而是需要教师增强对课堂小结的设计意识,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创新,不断提高小结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一堂好课就如同一场音乐会,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还要有一个余音绕梁的"尾声"。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往往忽视课堂结尾,出现结尾设计简单、教学随意性大的现象。为了让广大教师重视课堂结尾并精心实施课堂结尾教学,本刊策划了这期专题,对有效课堂结尾的常见形式、注意事项作了介绍,并配发了相关的课堂结尾案例,供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堂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英语课就像是一场音乐会,应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也应有一个余音绕梁、韵味无穷的"尾声"。为山九仞,功成尾篑。结尾作为让学生深化、系统化的关键时刻,应讲究艺术、精心设计。那么,英语课结尾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呢?通过实践,我作了些定向的探索。一、悬念式悬念式,即在结尾的时候合理地留下空白,引导学生把本课知识作适当的延伸或深化,为学习后面的内容作铺垫。这要老师妙在"欲知后事如何"时戛然而  相似文献   

17.
没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便不称其为一堂好课。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动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故结课技能和导课技能一样,是衡量教师教学技能高低的重要标志。精彩的新课引入能产生"课伊始,趣已生",同样巧妙的结尾也可以达到  相似文献   

18.
英语教学应是一种美妙的艺术,一堂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就像是一场音乐会,应有引人人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也应有一个余音绕梁、韵味无穷的"尾声".为山九仞,功成尾篑.一个金声玉振、长于点拨的结尾能振奋学生的精神,激活学生的大脑;一个精于梳理、回昧悠长的结尾.  相似文献   

19.
许爽 《内蒙古教育》2008,(10):37-39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写文章要如此,上语文课也应如此。不仅开课导入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为之一震;一课结束时教师也必须在语言设计上仔细琢磨,反复推敲,达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我国传统艺术很讲究结尾处的余音韵味,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讲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教学也应注意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做到善始善终.一位高明的教师,常常把最重要的、最有趣的东西放在"末场",越是临近"终场",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吸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