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下狱而又捡回一条老命的苏轼来到了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黄州。在黄州的几年里,他写出四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还有一篇就是今天我要谈到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短短的月下游记,所记只是刹那间一点儿飘忽之感而已,但即兴偶感,随性为之,却颇为人所喜爱。全文抄录如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相似文献   

2.
宋元丰五年,岁在壬戌,即公元纪年1082年,农历7月16的晚上,苏轼和杨道士几人驾着一叶轻舟,带着几坛自酿的水酒,趁着月色阑珊之际,行至黄州赤壁之下。远处是他布衣躬耕的村舍,更遥远的地方是官场喧嚣的  相似文献   

3.
将时间、地点、行军速度三因素相结合,可解“赤壁战役主战场在何处”之千古谜团。认定“曹操从江陵出发”,无助于“蒲圻赤壁说”。建安十三年十月初一,曹操第一次从江陵出发——冬十月“曹操以舟师伐孙权”。即使曹操这一次行军路线直接走长江,途中经过了“蒲圻赤壁”,“火烧赤壁”也与蒲圻无关——因为“火烧赤壁”发生在十二月底。十二月初一,曹操第二次从江陵出发——“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曾军没有必要经过“蒲圻赤壁”,那样会导致曹军在千里江河上“瞎晃悠”。总之。“火烧赤壁”与蒲圻无关。曹操“遣张合肥”是解开谜团的关键。《吴主传》“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忘将骑赴合肥”有误。《武帝纪》“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忘救合肥。”是正确记戢。建安十三年有闰十二月,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黄州赤壁不仅是文赤壁(东坡赤壁),而且是武赤壁(周郎赤壁)。位于江北的黄州赤壁的地理地貌,符合王粲、陈寿的记载。黄州赤壁周围有一系列赤壁之战的遗址。今黄冈县团风一带即乌林,而蒲圻赤壁位于江南,其地理位置在汉水入江口的西南几百里处,方位明显与赤壁古战场不合。将武赤壁的名号分给蒲圻赤壁,不合史实。  相似文献   

5.
翻案诗是对前人的诗旨诗意翻案,对前人之意表示不同见解,别出新意,另辟洞天。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说:“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古人在咏史、咏物等方面的翻案诗最为丰富和精彩,以下撷取几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刘书龙 《甘肃教育》2011,(20):81-81
“沧海一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成语。比喻非常渺小。这一成语源自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语。那么,该成语中的“粟”指的究竟是什么呢?大多数工具书都把“沧海一粟”中的“粟”字解释为“谷子”或“米粒”,  相似文献   

7.
乌林,在黄州赤壁附近。乌林战斗,是仅次于赤壁战斗的关键战斗。《三国志》所记"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是解决"赤壁战役主战场"问题的关键,只有团风乌林才是赤壁战役的乌林。王粲《英雄记》所记赤壁在江北、在汉水入江口的下游,这赤壁只能是黄州赤壁。《江表传》所记"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是"黄州赤壁说"的重要支撑点。庾信身在武昌(今鄂州市)钓台能"望赤壁而沾衣",这赤壁只能是黄州赤壁。中唐建中年间(779—783),朝廷把黄州州城迁至邾城旧址,晚唐黄州刺史杜牧确定赤壁在黄州。团风乌林一带有古代神秘的小街;王家坊在团风乌林的西部。  相似文献   

8.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这两句中的—了”到底读作“le”,还是读作“liao”?  相似文献   

9.
我读过的书就像夜空中的繁星那样数不胜数,在繁星之中有一轮圆圆的明月,这明月便是《三国演义》。从"桃园结义"到"董卓进京",从"三顾茅庐"到"火烧新野",从"草船借箭"到"火烧赤壁",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这本书从开始到结束,就像在上演一场有情有义的英雄故事,令人心潮澎湃。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却不能被抹杀。他在几年的征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国也是三国中最强盛  相似文献   

10.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次贬谪,是苏轼仕途和人生的低谷,却也成了他文学创作的高峰。黄州5年间他写下了许多彪炳千秋的作品,其中"黄州三绝"更是苏轼黄州时期思想嬗变、情感变迁的见证。本文拟从此出发,探究其谪居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来,"黄州赤壁说"在史料论证方面占了优势,但并非十全十美,有必要为"黄州赤壁说"澄清两个问题:曹操是否从江陵出发,华容道是不是鄂州的华容。依据"官渡之战"命名规则,邾城附近的赤壁有资格担起"赤壁之战"大名。赤壁战役主战场在今黄州赤壁和团风镇,曹操不会向北逃跑,他必须走华容道(今湖北省潜江市境内),他必须奔赴江陵,因为江陵城关系到五个郡(南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人说“诸葛亮多智似妖” 刘玄德言其得孔明似如鱼得水 战群儒,草船借箭,识破苦肉计,借东风为赤壁之胜夺下最大的砝码,骂死王朗,七擒七纵孟获,空城计,……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荷塘月色》自1927年问世以来,一直为大家所称道,又因进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流传。这是一篇文字优美、结构缜密的现代白话散文,所表现的思想观念、生存态度,与当时现实有着明显的裂痕。这不仅在于溶溶月色,朵朵荷花,爱凄清香与1927年乃至上个世纪初的血雨腥风之间的差矩,更在于作者在“个人天地中”,  相似文献   

14.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东坡名篇《赤壁赋》里的一个句子。在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中,此句的注解是“朗诵明月诗里的‘窈窕’这一章”,即《诗经·陈风·月出》的第一章“月出晈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其理由为“‘窈窕’与‘窈纠’音近,所以苏轼称之为‘窈窕’之章。”我认为“窈窕”并非“窈纠”的笔误,东坡所吟咏的不是《诗经·陈风·月出》的第一章,而是曹操的《短歌行》和《诗经·周南·关雎》。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及其支流流经湖北地段,两岸多赤色岩石。由于水流冲击,赤石外现,故“赤壁”之地名甚多。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爆发的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名战役,史书载明其地点是在赤壁,故名“赤壁之战”。1700多年来,人们考证古战场究竟在哪一个赤壁,一直没有定论.留下一大悬案。近年来开发旅游资源。争论更趋热烈。为探寻赤壁古战场遗址,笔奔波于各地。现就江汉九赤壁之来龙去脉,提供一个鸟瞰式视角。  相似文献   

16.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词中精品,也是苏东坡豪放风格的代表作,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后世文人名士、学者大家品评赏鉴的文章堪称车载斗量。但对该词的理解却见仁见智,有多处不一致,如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理解,便有多种说法。笔者试对此问题作一分析,供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17.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郭沫若、叶圣陶和周汝昌先生都认为“五、四”句式应作“四、五”句式。本文认为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是正确的,不存在句式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赤壁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在我国的文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今天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中国文学中的赤壁。  相似文献   

20.
播报封面运动会,学写体育运动!2008年是什么年?鼠年!这个答案当然没错。但2008年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奥运年!奥运会是全球体育爱好者的盛事。对我们来说,奥运会绝不仅仅是观看几场比赛、为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