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式”,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是说,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实现未来的“更高级的”,即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 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生理的(物质的)和心理的(精神的)素质都得到充分的提高。 所谓“自由发展的人”,就是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认识,为素质教育确立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2.素质教育的哲学、心理学基础。 心理科学认为,人的心理系统是由认知和情意两大系统构成的。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们的认识活动会逐步形成一系列的稳定的心理特点,这些稳定的心理特点便构成智力因素。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们的意向活动也会逐浙形成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点,这些稳定的心理特点便组成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由认知和情意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 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就应当认真分  相似文献   

2.
所谓素质教育,简言之,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基础教育。就教育目标而言,素质教育是以适应社会需要、发展人的素质、提高人的能力为目的,实施立足长远的长期教育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人本质是“实践性”、“社会性”和“全面性”的统一体.全面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本质思想对确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人的“实践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目标就是要促进大学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人的“社会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目标是要使大学生正确处理自己同他人和社会关系.人的“全面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是教育的中心和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目的和归宿,而人应当是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实现及其实现程度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教育制度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好的”、“善的”教育制度才能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5.
让人本精神充溢校园——兼议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下上面的标题,意味着这样的话题值得去说一说了,也到了早就该说的时候了。人本精神,也就是人们今天反复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态度和行为。社会的“以人为本”,曾经被马克思经典地定义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往,人们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局限于认识论的范畴(所谓“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视为本体论的范畴(所谓“自由是人的类特性”).这种缺乏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理解”,有碍于揭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真蒂.本文将从本体论、实践论、创造论、认识论、历史论等诸多方面揭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丰富内涵,以求弄清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本相.一、人类的本质与自由基元的特性(一)自由是人的本质与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自由是人的本质或历史构成与展开的前提,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共同追求的美好境界.马克思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区别开来”,“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人类社会历史的构成与发展是人的本质(“自由”)力量对象化的结果.但是,自由不是一个抽象的独立于人群的抽象物,而是一个属于人的社会的感情标志.因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他的生命表现……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而代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无产阶级革命及其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活动.将最终构成一个“以每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到那时人  相似文献   

7.
《福建教育》2011,(10):4-4
冯建军在《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第9期撰文指出,个体的全面发展要关注生命的每个方面,但不要求每个方面都得以平均发展,个体的自由发展只能根据全面发展中个体的优势所在,使优势素质更优,一般素质也得以提高。因此,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必定是充满个性的独特生命体。所谓教育面向“具体的人”,就是面向一个具有差异的独特生命体。  相似文献   

8.
当前,从理论上对素质教育加以思考,研究,认清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就素质教育前提下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与思考。1 素质教育的内涵建国以来,我们一直讲全面发展教育,所谓全面发展教育,长期以来是指德、智、体、美、劳均得到发展而言,而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马克思指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只有把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联系起来,才会有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可以认为,素质教育就…  相似文献   

9.
中学实施个性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王少华所谓个性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自主性和独特性,使之逐步形成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使其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一种活动,它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心理学家认为:“没有个性,就谈不上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价值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简而言之,即重视人的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化进程中所呈现的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以及对人类本身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注,它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充分、自由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印度哲学家奥修有一句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因此,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以人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应当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由人类的自由、自觉本性的全面发展所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使受教育能够不断完善自我,调控自我,能够使他们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找到“感觉”,幸福地度过一生,而这样一种幸福从本质上说取决于一个人健全的心态,健康的体魄,社会责任感和获取不断学习进取的动力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中心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提供了机遇和现实条件。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现阶段我们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即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为之奋斗一生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最高追求和价值目标,是构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但在这一理论的理解中,却出现了一种将“人的全面发展”等同于“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情形。“人的全面发展”的提法,偏离了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不能替代马克思语境中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播的手段,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工具,它应以社会发展和需要为 基点。新时期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观念,是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新使命。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主要突出强调了“素质”。所谓素质,是指人所 具有的必然性质。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创造性地接受教育者所传播的 科学文化知识,从而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诸方面得到全面系统的提高和发展。 而传统教育,由于受考试制度的…  相似文献   

15.
韩军 《华章》2006,(10)
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所有痼疾,归结到一起,无非两个,一个是“伪圣化”,一个是“技术化”。前者是“精神专制主义”,后者是“精神虚无主义”。前者使语文教育为政治思想所钳制,以专制思想驱逐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意志;后者使语文教育异化为纯粹语言文字训练,以精神虚无驱逐人的真实精神、真正个人意志。一言以蔽之,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中,最最缺乏的就是人真实、自由的精神!而真正的母语语文教育,本质是以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为表征,以培育人的个性、人的自由精神为根基的教育。伪圣化——精神专制主义所谓“伪圣化”,就是用一套惟一的“群性…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也叫“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是以文史哲教育为核心的关系人之为人的教育,是通过文史哲的学习,通过对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精神成果的吸纳和认同,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被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从而成为维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所生活的社会里不仅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还有一种力量更为强大,但又不具有显性作用的“暗流”——文化。可以说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特定文化的烙印。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只要是社会中的人都要接受文化的洗礼、教化。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需要科学知识的武装,又需要人文素…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 正确认识发展观,一般地涉及到三个方面,即对发展的认识、定位与评价。第一方面即如何认识发展,是发展观得以确立的基础与前提。这涉及到如何定义与理解发展,“所谓认识发展,就是弄清发展的原因、动力、方向、后果等问题,形成对于发展问题的一些根本性的观念,作为我们研究的总指导原则。”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即认为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发展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就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即“自由人的联合体。”这并非如西方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发展就是向西方看齐的现代化,它缺少一种自主的宏观理论作指导,流于形式上的西方中心论,这种仅仅依赖政治系统进行的研究,忽略了其中人的解放与自由,这是把发展仅仅视为社会的单一的物质发展。而将人的发展祛除于外。  相似文献   

18.
对中学生进行“特长”培养是教育的误区王鹤坤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应该学有所长。如上高校挑选专业,走向社会招工择业等,都是对每个人的特长的发挥和利用。所谓“特长”,就是要在全面发展而牢固的知识基础之上使某一类知识、技能的拔尖.而不是不顾基础的“单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说: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因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所以美育是人自由发展的的必要途径。审美教育重视感情、想象、直觉、灵感、意志、独创性这些思维中的活跃因素,它虽受理性的制约,但为打破思维定势,突破理性束缚,提供了有利条件。人的自由发展,自由创造的本质正是通过这些因素构成的开放系统来实现的。美育的突出特征是情感教育,通过情感  相似文献   

20.
尊重学生     
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很少强调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今天来看,我们应该强调教育“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学校不应再是“以教定学”,而应是“以教助学”、“按需助学”的个性化服务,学校应成为个性化学习服务中心。新的学校应该像一个“教育超市”。“超市”是商业的一个伟大创造,在“超市”里,不仅售货员与顾客的距离拉近了,而且顾客有了更多、更直接的选择权。新的学校把学习者领进了原先是教育者独占的领地,所有教育资源“开架”展示,学习者在这里可以自由徜徉,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教育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