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辞格是对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固定格式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的总称,也叫修辞格。熟练掌握各种辞格的格式特点和修辞效果,灵活运用,巧拟标题,能收到准确鲜明、简洁新颖、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汉语的修辞手段极其丰富,本文只就新闻中常用的修辞作简要的梳理和剖析。 1.比喻。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的说明和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这就是比喻的方法。在格式上,比喻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构成。本体是被比喻的人和事物。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喻词是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  相似文献   

2.
所谓比喻,就是根据喻体和本体之间关系的某种相似之处,借助喻体来打比方。用以说明本体道理的方法。比喻用于物理教学时,被打比方的事物叫本体,一般说来,本体就是某一物理概念、规律或物理知识的难点、疑点;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喻体应是学生所熟悉的浅显易懂的事物。比喻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等特点,因而它用于物理教学,常可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下列问题:1、比喻词格和比拟词格的逻辑结构;2、它们的相互关系;3、它们在认识论上的特点。一比喻是汉语中最常见的辞格之一。比喻的逻辑结构应分为四部分:本体、喻体、比喻词和喻点。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比喻词:从形式上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喻点:体现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的词语;如果是反喻,那么就是从反面强调本体和喻体不同  相似文献   

4.
比喻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最常用的技法之一,它就是在描写事物、说明道理或论证观点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或观点来打比方,使描写生动形象,说理形象具体,论证浅显易懂。比喻通常都有本体和喻体,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用来比喻的事物。本体和喻体之  相似文献   

5.
[技法导读]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叫做比喻。比喻句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连接二者的词叫“喻词”。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 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做比拟。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比喻与比拟,是文章生动形象的双翼。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家们是如何运用它们来让自己的文章生动形象的。  相似文献   

6.
比喻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最常用的技法之一,它就是在描写事物、说明道理或论证观点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或观点来打比方,使描写生动形象,说理形象具体,论证浅显易懂。比喻通常都有本体和喻体,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崩来比喻的事物。  相似文献   

7.
正运用修辞主要就是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从内容上,修辞可让所写的事物变得更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从形式上,修辞可使句子形式整齐对称,达到意境美和韵律美,突出强调语势。现从两个方面对一些修辞的特征及其运用作简要分析。一、各种修辞的特征(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俩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相似文献   

8.
一、比喻论证与比喻修辞 可以说,修辞学中的比喻辞格和议论文中使用的比喻论证是一对孪生姊妹,因它们各自的本体和喻体都是两类本质不同而仅仅是相似的事物。它们都有使言情、说理生动形象的作用。但二者又有明显区别。比喻辞格是语言修饰,是使语言生动形象化的手段。比喻句往往是单个的句子。例如郑愁予《错误》中的诗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把那种“等待”“寂寞”写得十分生动、逼真。那种“等待”,那种“容颜”,  相似文献   

9.
张红宇 《语文知识》2002,(10):30-30
描写某一事物或说明某一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叫做比喻。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做“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种特殊的比喻句,本体和喻体带有动态的情状,学生往往分辨不清,对这种比喻要从整体上把握。例如:  相似文献   

10.
比喻略说     
比喻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喻另一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格,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比喻的构成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和喻词。本体即被比喻事物,喻体即作比事物.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叫喻词。例如鲁迅先生《药》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边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这里“丛冢”是被比喻的事物,就是本体;“馒头”是作比的事物,就是喻体;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连接词“宛然”就是喻词。  相似文献   

11.
<正>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一、比喻即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比喻的组成:本体、喻体和喻词。  相似文献   

12.
比喻是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比喻,就是“以此喻彼”,用具体的、熟知的、浅显的事物打比方,来说明或描写抽象的、生疏的、深奥的事物,让读者或听众容易理解、容易想像。被比的事物叫做“本体”,作比的事物叫做“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如“像、是、成为”等叫做“喻词”(有时不用)。根据这三种成分在句中的不同情况,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3.
所谓“互喻”,就是互相比喻,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范围中,比喻的一对本体和喻体互易,也就是第一比喻分句的本体(喻体)是第二比喻分句的喻体(本体),两个事物互相做比,从而达到一种较深的修辞效果。如:  相似文献   

14.
用表示某事物形象的词作度量该事物的量词,使之不用喻词就能对事物作具体而生动的比喻,这就是量词设喻。量词的这种比喻功能可以用“(数词) 量词(喻体) 名词(本体)”这一格式表示,其中的量词既表计量单位,起语法作用,又作为喻体喻本体,表示“像……一样”的意思,起修辞作用。例如:“积一窠水恰好可以浇完那块菜地。”(《菜园小记》)句中的“窠”就是量词比喻。由于这种用法把量词所表示的事物与  相似文献   

15.
修辞手法     
比喻考点分析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联系二者的词语)组成,它包含明喻、暗喻、借喻、博喻、通感五种。构成比喻的条件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比喻的作用:一是对事物的物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  相似文献   

16.
关于借喻与借代的区别,的确是老生常谈。就是鲁迅的“然而圆规很不平,……”这句话也不知多少人谈了多少遍。既然是老生常谈、也就不能“长”谈,只好“短”谈了。 1.本无纠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它与明喻和暗喻一样,都是用与本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来打比方,其特点是通过相似点使本体与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得本体事物更加形象具体。借喻与其他比喻形式不同的是本体事物不出现,也没有比喻词。借代,是一类与比喻及其他辞格平行的独立的辞格,它是借用与本体事物相关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其特点是通过“换一个  相似文献   

17.
先来举例: (1)老张头对主人,简直像狗一样忠诚! (2)老张头对主人,简直象狗一样体贴J例(1)、例(2)都用了比喻辞格,但前者成立,后者不成立。要解释这一有趣现象,不能不涉及比喻的一个重要特征:本体和喻体须有相似点。所谓本体,是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所谓喻体,是比喻里用来打比方的事物(比喻的另一构成要素是喻词,这里不谈)。例如:  相似文献   

18.
常常发现有人把本体、喻体、比喻词误认为是比喻的三要素。最近在阅览室随便翻翻,又看到一篇题为《打个比方就知道》的文章(《小学生阅读报》1994年1月15日第5版,吉林出版,作者:陆桂林)。作者说:“比喻由三个部分组成,通常又称比喻三要素,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喻词,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著名语言学家张涤华、胡裕树等主编的《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在“比喻”词条中说:“被比事物、比喻事物和相似点是比喻的三个基本要素。”(见该词典第14页)可见,比喻的第三个要素是“相似点”,而不是“比喻词”。  相似文献   

19.
谈谈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比喻是选用事物的相似点(喻体)形象生动说明、描述本事物(本体)的一种修辞方式。常见的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明显地以喻体说明、描叙本事物(本体)的一种修辞格。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它的表达形式是“甲像乙”。明喻中间常用...  相似文献   

20.
比喻修辞的基础,是类比联想。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是建立比喻的基础。古往今来的作家创造了无数绝妙的比喻,我们认识其中的奥妙,在作文时能够增强想象力,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比喻由本体(被比喻说明的事物)、喻体(用以说明本体的事物)和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构成,通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类型。现在我们从联想的角度,把比喻重新分分类。第一类:本体是抽象的事物,喻体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