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所说的“记叙文”,是广义的,既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回忆录等写真人真事的文章,也包括散文、故事、小说等叙事文学作品。 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而后喻”新解□江苏连云港黄绍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系《孟子》名篇,初中语文第五册选此篇,编者沿用名家传统注释,将“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为“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表现在脸色上,吐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所了解”,把“喻”释为“人们才了解他”。笔者执教多...  相似文献   
3.
黄鹂,又叫莺、黄莺、黄鸟、仓庚,形似麻雀,稍大点,身体黄色,从眼部至头后部、翅膀末梢和尾巴是黑色,嘴巴淡红色。黄鹂冬季藏蛰,春天出来,因此又称“告春鸟”;像是春光博览会的“报幕员”,它叫的声音很好听,被人们称为“莺歌”。黄鹂春季通常双宿双飞,在林荫里雄雌追逐,势如穿梭,迅若流星,时而停在树枝上“对歌”。因为拥有漂亮的羽毛,轻捷的身姿,宛转的歌喉,黄鹂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一个俊俏的审美对象,频频出现在古代诗歌里:“日上花梢,莺穿柳带”(柳永);“掷柳迁乔大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刘克庄);“几处早…  相似文献   
4.
宋濂,明初文学家,一生著作很多。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散文名家刘基推许他为“当今文章第一”,名声远播海外,连日本使臣都赠银求他写文章。谁能想到,这样的大学者、大文豪,竟出身于“无从致书以观”的贫寒之家。从《送东阳马生序》这篇短文里,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①宋濂能成为著名的文学家,首先在于他有“嗜学”的“基因”。你看他,幼时家贫无书,便去借来抄录,冬天手指冻僵了,照抄不辍;成年后,大老远地去拜师求教,有时却被老师“叱咄”,他没一句怨言;在这个“寄宿学校”里,他每天只吃两顿粗糙的饭食,穿着破旧的棉袍,夹处在衣冠锦绣、…  相似文献   
5.
月月亮,高挂苍穹,与太阳“轮流上岗”,为人类照明,真是大自然的慷慨恩赐。与日光不同,月光皎洁而柔和,晴朗静谧的夜晚,月亮成为幽美的景观,给人美好的感受。因此,在古代诗歌中,月亮首先是一种“美”的意象:“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诗歌大多是抒情诗。人生在世,常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灵感动,这种心灵的感动或源于自然界的“物象”,或来自人世间的“事象”。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敏感的心灵,或喜或怨,或哀或乐,酸甜苦辣,各种情意在心中涌动,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形成了诗。那么,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把内心的情意表达出来的呢?有哪些规律可寻呢?一富于形象、注重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抒情诗中,一个个饱含作者情意的物象、事象叫做“意象”,它们和谐地组成一幅幅画面,叫做“意境”。这意境实际上就是诗人心灵感动的原因和过程。诗人心灵的感动是因外物引发的,而不…  相似文献   
7.
学生:老师,愚公是不是有点傻?要不是天神帮忙,他哪天才能把山挖平!他就不能在山中修路,或者把家搬走?老师:你想得还挺多,不过话不能这么说。读《愚公移山》,首先要扣住寓言故事的特点,然后要领会作者的原本用意。否则,可能会顾小失大,甚至宝山空回。学生:那您给说说,我说的怎么不对了?老师:先说说扣住寓言的特点吧。寓言是用虚拟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的。既然是假想出来的故事,就不能处处“落实”,一味地“就事论事”,更不能节外生枝地去考虑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他们全去挖山运土,还种不种庄稼了;不种庄稼吃什么;途中吃饭住宿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主张好文章要读多遍,“每次作一意求之”,也就是每读一遍专门研究一个方面的问题,得到一种收获。读文章应如此,读诗也应当如此。只有反复咀嚼,再三品味,才能尽可能多地收获精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篇幅虽然短小,却蕴含着重大的主题和许多写作技巧,细心琢磨,能够从中学到许多东西。①读《乡愁》,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台湾同胞渴望祖国统一、海峡两岸通航的心愿。这首诗写于1972年1月21日(农历十二月初六),临近春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许多台湾同胞生于大陆长于大陆,他们离开大陆到台湾已经二十多年未回故乡,许多…  相似文献   
9.
运用比喻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两类事物,一点相似运用比喻时,先要明确想表现本体的什么特点,然后根据这一特点积极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一个和本体相似而又完全不同类的事物来作比。如果没有相似点,那就不能构成比喻。例如有个学生在作文里写她的同学:“她笑得真甜,像个哈密瓜。”这位同学没弄清“甜”的不同含义,“笑得甜”指面部表情舒展姣好,而不是味觉的甜,和“哈密瓜”不相似,因此闹出了笑话。二、通俗易懂,贴切生动喻体应该是大多数读者、听众熟悉的事物,而且与本体显得贴切才好,才能引起读者、听众的想像,产生趣味。“撒盐空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有些事物成为历代诗人普遍运用的意象。这些意象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审美情趣,成了表达特定情感意义的语言“符号”。了解这些常用意象的含义,便于我们深入理解古代诗歌;否则,读起诗词曲来可能会莫名其妙,甚至不知所云。这里扼要介绍古代诗歌中一些常用意象的含义,供同学们在阅读中参考。一、杨柳、杨花、柳絮杨和柳同科不同属,杨枝上扬而柳枝下垂,但二者的干、枝、叶、花、种子都差不多,因此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杨也叫做柳,垂柳也叫垂杨。杨柳的花呈鹅黄色,成子后,上有白色绒毛,随风飘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