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廖燕萍 《学周刊C版》2019,(8):159-15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推崇"无为而治"的思想,所谓的"无为"并不是真的无所作为,而是一种无为胜似有为的大智慧。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完全可以利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来管理班级,减少对班级事务的过多参与,让学生自己处理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从而成为班级的主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以实现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房辉 《辅导员》2011,(Z3):43
班级管理的途径很多,班主任可以做事必躬亲的诸葛亮,也可以做逍遥无为的李老聃。就我看来,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相信学生的能力,部分放  相似文献   

3.
要想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用"心"去管理班级,更要懂得如何去关心、爱护学生。分别从班级管理先"有为",后"无为"及关爱学生,多角度入手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4.
当前,相当多的空洞、枯燥的说教(包括学校与家庭)与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育中,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的事屡见不鲜。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方法中特别强调"要充分依靠学生",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得到教育,得到提升。"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历史演变来看,无为思想在我们的艺术史方面贡献甚大。“无为”放映了大度与从容,放映出驾驭全局的能力。大凡懂艺术的人都明白,国画讲求留白。“白”就是“无”,但“白”更是“有”,正是“无”才造就了中国画的美妙意境,给鉴赏者无穷无尽的想象。管理是一门艺术,“无为而治”能否在班级管理中得到应用呢?我尝试着用这种思想来管理班级,多放手,多放权,结果班级的发展非常顺利。  相似文献   

6.
《老子》中的"无为"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无为"的"无"是指事情尚未做前,"为"是指执政者的作为,"无为"就是在事情尚未做之前执政者就要设身处地地勤政、预防治理。作为中职班主任采用"无为"理念去引导班集体,能够将所谓的"不好管"的学生融入班集体,发挥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无为而治"是班主任向往的管理境界,通过"无为"达到"治"的效果,这是班级管理的高境界。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育更倡导学生的自主管理与约束,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班级自主管理就是在解放教师的前提下放权给学生,不仅有利于教师有更多精力从事教育,也让学生在管理中实现自我教育、发展,这是符合当前新课标理念的。  相似文献   

8.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如何让班主任从繁琐的班级管理中解放出来呢?能否对班级管理做到时间“偷工”,而效果却不“减料”呢?在教育实践中,笔者尝试了“无为治班”的新办法。即班主任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当家作主,而班主任只是通过宏观调控来维持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无为治班”管理机制的关键是要培养一批本领过硬的学生干部。一支善管、肯抓、自律的班干部队伍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班干…  相似文献   

9.
张丽钧 《河北教育》2014,(12):47-47
一个同事找到我,要和我说说心里话。我听后十分开心,因为这对我而言是求之不得的事。她说,今年是她参加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回首来路,憾迹斑斑。她做班主任,工作繁忙,压力巨大;孩子尚小,无人援手;她也曾有过万丈雄心,但是,慢慢地,庸常的生活之水就将她那棱角分明的理想磨成了卵石。她为这十年的庸碌无为懊恼,也为下一个十年会将自己带向何方而惶惑。她问我:“您说,我该怎样获得一种‘存在感’呢?”  相似文献   

10.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就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原则.他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班级管理也是如此.当然,这里的"无为",并非指任其自由,放手不管,而是指学生参与制定管理规则,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相似文献   

11.
尊重与距离     
其实,尊重会产生距离。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我用了七年的时间。七年前,带着简单的行李、几大箱子书和满脑子教育理想,来到沂蒙山区一所乡镇初中,开始了我的教书育人生活。我坚信,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严格要求的同时,我总是充分地尊重学生,不断地探索,不懈地努力。可是我发现,我总是不能更深地接近我的学生,他们与我在一起时,总表现得敬畏拘谨,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并引为深深的遗憾。2003年9月,我来到县城中学任教。我的教学风格和管理风格很快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可我与学生还是摆脱不了那种“彬彬有礼…  相似文献   

12.
如果不太严格地说,我也算是一个老辅导员了,从事这份工作已经7年多时间,刚刚通过学校公选干部的机会,调到校团委工作。我对辅导员工作始终是饱含热情的,回首和学生在一起的这些年,感觉很充实,也很幸福。细细想来,这种充实和幸福似乎和我的晋升、工资待遇的关系并不大,令我记忆犹新的都是和学生们在一起经历的事,让我感动的都是学生们成长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班级文化建设操作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勇 《教学与管理》2005,(10):29-31
近些年来公共关系的研究和实践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作用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主体有由经济组织向非经济组织拓展的明显趋势。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1998年6月,从湖南城市学院毕业时,曾任校公关协会会长的我已有将企业文化理论嫁接在班级管理之中的想法。1998年9月至2001年6月,我在湖南省南县较偏远的北河口中学担任了三年初中班主任,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把一个“烂班”带成了一个公认的优秀班级。学生毕业之际,我也考取了湖南师大的硕士研究生。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中,我经常与学生保持联系,继续回味和思考着班级文化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李丽琼 《快乐阅读》2011,(23):126-128
若是问我,追求的是当一个怎样的班主任,那么,一个清晰而又明亮的声音,便会响起:我,应该当一个"学生精神家园的守护者,人生发展道路上的引路人"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角色与本份,本文主要谈谈这十几年的班主任历程中我深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五年制高职学生有其独特的特点:年龄小,文化基础差,行为规范差,“自我意识”极度膨胀。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实行强制的家长式管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实现“无为而治”的最终目的,要注重“理”而轻于“管”,只有注意教育者的“无为”,才能真正促进受教育者的“有为”。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今大接到一个毕业已经两年的学生的电话,要我到校门口和他们一起出去吃饭.我走到校门口一看有十几个学生.他们看见我马上围上来和我热烈地拥抱.接过我手中的遮阳伞替我遮住太阳,拿过我手中的包替我背着.一路上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饭店,有个学生马上就拉开一条凳子让我坐下来,有个学生递过来了冰矿泉水,我心里很自豪,两年时间他们已完全成熟适应这个社会了.  相似文献   

17.
黄攀 《湖南教育》2005,(17):20-20
参加工作三年的我被鲜花和荣誉包围着!领导的好评,家长的信任,尤其是学生们对我的喜爱,让同事们羡慕不已,说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班主任,因为我拥有那么多学生的爱。可谁也不知,在我幸福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堪重负的遗憾……小庆是班里调皮捣蛋出了名的学生,但在班上号召力极强,学习能力和体育方面都棒。我利用他的长处推选他当上了校大队干部和班体育委员。我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和肯定他工作中、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在他犯错时常耐心与他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信心和鼓励。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他成了工作认真、学习积极的好学生。我感到…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倡学生个性发展的今天,教师稍给学生一点"颜色"就会遭到如体罚、变相体罚、损伤学生心理等言论的攻击,导致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变得步履维艰,陷入了软弱单一,无为低效的困境。其实,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惩罚教育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惩罚教育不是体罚教育,它是以爱为前提的教育方式的一种。在班级管理中掌握艺术的惩罚手段,奖惩相结合,将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自参加工作之日起就当班主任,屈指算来,至今已有十三年了。我的学生都夸我,说我是一个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人。这得益于我经常提醒自己:“我也是一名学生”。  相似文献   

20.
唤醒     
新课改施行后,我在班级上推行了几项“新举“,不曾想,措施一出台便撞到冰山--   我和学生商议作业的内容,他们竟面面相觑,脸上挂满愕然,一个学生喃喃地说:“奇怪了,布置就布置,还和我们商量个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