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利用微课进行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微课讲解知识,攻克教学重难点;利用微课进行知识拓展,延伸课堂内容;利用微课辅导学生复习,提高学生复习效率四个方面论述了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引进教学模式,始于美国,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中被广泛利用,具体而言,微课教学是以教学视频为媒介,记录了相对比较精简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一般在5-10分钟之内,便于学生很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教学,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化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知识,利用微课资源将化学知识简单化、形象化和生动化,从而保证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得到了越发广泛的应用。微课有着短小精炼、生动形象的特点,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因此,本文将以高中生物中的“减数分裂”教学为例,从利用学习视频、解答课堂疑惑以及巩固学习知识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在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教师如何将微课有效运用于教学课堂中,在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效掌握的同时,也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苏应珍 《西部素质教育》2019,(24):130-130,132
文章首先对微课进行了概述,然后提出了微课教学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包括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为教学效率提升创造有利的前提条件;利用微课进行新课导入,使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利用微课呈现知识,把抽象知识化为具象知识;利用微课开展点状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何云 《教师》2023,(15):60-62
互联网时代为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创新突破的机会,微课便是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因此,文章研究了“互联网+”时代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文章作者通过分析基于微课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总结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从而提出教师应从营造学习氛围出发,创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情境;利用微课巧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借助微课将课程内容科学分块,实现教学演示的深化、细化;借助微课带领学生进行阶段课程总结,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并完成查漏补缺,有效提高整体教学成果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利用微课,能够根据相关的知识点以及问题等来进行视频教学,其具备不受时空限制等方面的优势,让学生能随时观看教学内容,这符合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所以在展开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时,教师务必要运用好微课,以创造出更为成功多彩的美术课堂。基于此,本文对于让“微”风吹进课堂——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及探索。  相似文献   

7.
从“微生物的微专题复习”课例出发,探讨利用生物学实验,解决教学中“重知识不重素养”的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建构数学核心素养中,运算能力属于基础层级的内容之一。而承载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计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设计成微课。文中从教材、学生、微课的优点三个方面探究了微课选题的方法。认为要宏观梳理小学阶段某知识板块的内容,要分析单元知识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要微观分析该知识点,从而把握教材。认为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调查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知识点,分析学生常错的知识点,从而了解学生。认为要发扬微课“短”、“小”、“精”、“悍”和可暂停、回放等优点,从而让微课更好地辅助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微课不再像传统课堂那样,单纯通过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来传递知识,而是更多地靠吸引力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启发,不断获得新知。微课的运用就符合这个特点,教师设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将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通过微课来解答,让学生在直观下理解知识、享受知识。而设计者想要自己的微课更有吸引力,就必须讲究设计的技巧和策略。一、短小精“撼”微课之“微”在于其“短、小、精、撼”。篇幅“短”是微课作品的外在特征和基本要求之一,一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微课是人们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完善素养的新路径.微课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依据.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优势特征.运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的策略是:微课设计制作要突出技能展示,教学方法选择要灵活多样,教学开展要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学生参与微课设计要能实现教学相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志宏 《学周刊C版》2019,(24):155-155
微课是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是化学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它的产生和应用初始是帮助学生在线学习使用。对于偏远学校,由于学校和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在线使用微课。如何使微课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我们利用清华大学基础教育平台——“爱学堂”提供的微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主要从应用微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规范实验基本操作、提供学生个性需求和抽象知识直观化方面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2.
后玉丽 《学周刊C版》2019,(22):139-139
随着社会的进步,“微时代”的到来,各科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微课翻转课堂”作为“微”时代的产物,在现实教学中已经掀起了一股“微课翻转课堂潮流”。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发展至今出现的新型产物,微课翻转课堂不仅让小学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直观,适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而且在教学方式上十分灵活,对于学生和教师都十分头痛的小学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引下也会更加直观,便于学生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72):136-138
初中化学是我国义务教育中的中学重要学习科目,是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良好的化学基础教学是夯实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化学学习方法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知识水平,教师需要利用各类教学技术方式,不断地改变提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技术方法,满足初中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微课是一种当前流行的新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方法的整合,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微课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知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利用微课教学,可以快速地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水平,提高初中化学整体教学效果。文章根据微课教学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分析,分析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研究微课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关键要素,分析利用微课教学如何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任务重,容易忙乱无序,使学生掌握到的知识只是“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针对这一现象,可充分发挥微课“围绕一个知识点”而教的优势,将“微课”有机地融进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获得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翁丽萍 《西部素质教育》2019,(11):143-143,145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文章论述了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利用微课导入新课,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利用微课解决重、难点知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微课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复习课枯燥、重复、乏味,只管“齐步走”,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往往让学生们昏昏欲睡,效率低下。利用微课复习,老师精心制作的教学微课会带动和引领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很快领会微课中所讲的重难点,学得快速轻松;基础较弱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利用微课具有的可暂停、快进、反复使用的特点进行一次或多次学习,没有听不懂怕老师批评乃至不懂装懂的心理负担,直至实现学习目标,真正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微课具有一对  相似文献   

17.
“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内翻转”是信息技术学科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结合学科的特点,形成的新型教学方式。微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保障。微课的概念及建设方法是建设和应用微课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快速进入语文知识的海洋,领略语文知识的魅力。文章对微课与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分析,指出语文教师要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将微课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并探讨运用微课提升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微课”资源是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的重要手段,旨在鼓励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微课”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索的课前预习任务,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材料中的内容,并且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流程、教学结构,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微课”资源的建设,变革课程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微课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是其主要目标,为了进一步强化微课教学的效果,文章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候的影响”一节为例,分析了利用微课教学的关键要素。利用微课突破初中地理教学难点,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知识结构,做出教学诊断和教学设计;要多种手段增强学生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师生要科学评价,以增强微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