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晓岚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大才子,他为人风趣诙谐,机智过人,在小时候上私塾期间就因聪明伶俐而显得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尤其是非常善于对对子,连老师也难不倒他,因此被当地人誉为“神童”、“天才”。然而本村一个姓石的秀才却很不以为然,心想:一个八九岁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孩子能有多大能耐?看人们把他吹的,哪天有时间我倒要去考考,丢丢他的丑,也让他知道我石秀才的厉害。正巧有一天石秀才路过私塾,看到纪晓岚正和一帮孩子在玩,于是就大摇大摆地走过去,冲着纪晓岚阴阳怪气地说:“你就是纪晓岚?听村里人吹你是什么‘神童’、‘天才’,今天我…  相似文献   

2.
谜语小故事     
聪明的纪晓岚纪晓岚幼时就聪明异常,被誉为“神童”。一天,他玩累了,口干舌燥,便偷偷地在一个果园摘了两个桃子解渴,恰巧被果园的主人看见了,那主人知道他才华出  相似文献   

3.
明朝万历年间,杭州府出了个“神童”,名叫余智殊。他才思过人,聪明超群。传说他14岁便参加乡试。主考大人见他年小活泼,有意戏弄,便问道:“你这考生何姓?”余智珠回答道:“姓余。”主考官笑道:  相似文献   

4.
对联故事     
魏源巧对主考官魏源是近代著名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传说魏源小时候就聪明过人,被称为神童。他九岁那年到湖南的邵阳县城考童生,随身带了两个用来充饥的麦饼。谁知,这两个饼却成了他对对联的依据。魏源走进考场时,主考官正在看一张太极图。见魏源进去,主考官便慢慢折起太极图,放在桌案上,并用一只杯子把太极图罩住,然后说出上联要魏源对,上联是:杯中含太极魏源稍加思索,便灵机一动,马上对出下联:腹内孕乾坤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字介甫,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时宰相。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又是有名的政治家。王安石在朝中执政期间,常常称颂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他曾对文武百官说:“我的家乡临川是才子之乡,就是小小儿童也能题诗答对”。众官员都很钦敬和景仰。有一次,江西举行省考,一位主考官在豫章主考完毕后,特地来到抚州府临川县,召集一批少年测试,想摸摸才子之乡的底。主考官看见考场门前山上有一座宝塔,即以此命题写出上联:“宝塔巍巍,四面八方七层”。叫应试少年对出下联,当时应试少年都摇摇手,表示一…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以沧州历史名人为题材的八集电视连续剧《纪晓岚》,完成后期制作后,已在沧州首映,先后又在河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映,均获得较大成功.纪晓岚名昀,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是清乾隆年间河间府献县(今为沧县)崔尔庄人.他四岁读书,乡人称为神童,24岁中举,31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之后,五次掌管都察院,三次任礼部尚书,80岁时官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兼国子监事,官居一品,于1805年病故寿终.  相似文献   

7.
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播出后,人们深深地为纪晓岚的文彩和智慧所折服。而关于纪晓岚对联的故事,笔记、野史中多有记载,在民间也流传颇广。有一年冬天,纪晓岚跟随乾隆南巡至白龙寺,适逢寺僧鸣钟。庄严古刹,钟声悠然,乾隆诗兴大发,挥笔写下“白龙寺内撞金钟”七个大字。纪晓岚见之,知是乾隆有意考他,便从容挥笔对出下联:“黄鹤楼中吹玉笛”。乾隆当即拍手称赞:“佳对!”纪晓岚熟读诗书,记忆力很强,其师曾以杜甫《兵车行》中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出联考他,他巧妙地运用李商隐《马嵬》中句“他生未卜此生休”…  相似文献   

8.
周俊彦  杜纯 《初中生》2002,(13):19-21
与纪晓岚同在翰林院供职的吴文魁,号称“江南第一才子”。这天,吴文魁向纪晓岚挑战,要求与他对对子。纪晓岚本就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一听这话,自然不甘示弱:“请便吧。”“那我就不客气了。”吴文魁说着,便念出了一联:惟本色英雄方能到此;纪晓岚立即答道:是可怜儿女何必苛求。纪晓岚如此神速,让吴文魁大吃一惊。这时,该纪晓岚出联了,他随口念道:羡君一片豪情,能似此娥眉粉黛?吴文魁果然也是才高八斗,立即应道:叹我十年苦读,安胜他富贵功名。  相似文献   

9.
殷芳清 《语文知识》2002,(11):49-49,F004
1.于谦14岁赴杭州应试,主考官叫虞谦,考前点名点到了于谦,但他不敢应答。主考官明白了个中缘由,便出了上联试其才华,于谦从容的对了下联。对联是: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  相似文献   

10.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有的对联还含有一定的科学知识。 数学知识 清乾隆50年,在乾清官设千叟宴,内有一叟141岁,乾隆与纪晓岚以此为题出联答对:“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60岁为一花甲,两个花甲共120岁,三七岁月,即21岁,相加恰好是141岁。 纪晓岚对曰:“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相似文献   

11.
①望子成龙。据说,古时有一神童去考秀才,因年龄小,由其父背着送进考场。主考官见他如此年幼,大为惊奇,便想试试他的才学,当即吟出一上联:“儿骑爷做马。”不料此童对答如流:“父愿子成龙”。且不管是否真有此事,这副对联却生动地刻划了古今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普遍心态:望子成龙。  相似文献   

12.
“神童”考     
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才华出众者,往往在幼年时代就显示出超常的能力和智慧。人们常常把这类孩子称之为“神童”。大音乐家莫扎特3岁时,凭着听觉便学会了在钢琴上弹奏和音,5岁能作曲,7岁时出版第一部音乐集,12岁时写出他的第一部歌剧。英国尼古拉斯出世后刚一年,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的帝王当中,恐怕最是自恃才高,最喜欢游山玩水的应该属乾隆皇帝了。一次,乾隆皇帝带领纪晓岚出游。君臣二人访山问水、吟诗作画,纪晓岚是有问必答、出联即对,充分显示出他那满腹经纶、才高八斗的渊博学识和超凡的辩才。乾隆见臣子处处强于自己。颇感颜面无光,便很想出个题难为纪晓岚一下,好压压他的气势。  相似文献   

14.
纪晓岚逸事     
妙撰祝寿辞这一天,纪晓岚的朋友陆锡熊的母亲70大寿,家中张灯结彩,冠盖云集,热闹非凡。纪晓岚与几个同僚前往祝贺,陆锡熊见是纪晓岚等人,特别客气。因纪晓岚往往妙语惊人,才气不凡,待宾客到齐后,特请纪晓岚撰写祝辞。纪晓岚却丝毫没有推辞,连说:“谨遵台命。”纪晓岚提起笔,望了一眼在座的宾客,写下了第一句话:这个婆娘不是人。此语一出,四座皆惊。与他同来的朋友看到纪晓岚的举动,知道他要开玩笑,但在这喜庆而又严肃的场合,如此出言,大家都没有料到。陆锡熊更是惊得手足无措。坐在堂上的老夫人,满是皱纹的脸上结了一层寒霜,那怒火像正要发…  相似文献   

15.
妙联两则     
考生为难主考官清朝时候,有位文人周渔璜,贵州人氏,这年受朝廷派遣,担任浙江主考官。初到杭州被一群考生团团围住,这群考生认为周主考官是贵州蛮地之人,定是才疏学浅,哪有资格主考,于是互相约定,借“欢迎”之机,故意发难,想让他当众出丑。考生代表高声吟道:洞庭八万里,波滔滔,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周大师不卑不亢理直气壮地答道:巫山十二峰,云重重,雾霭霭,本院从天而降!郑板桥出对结案清朝年间,郑板桥在山东当县令的时候,有一位教私塾的张先生到县衙告状,状告乡绅王铁虎议定教书一年给酬金八吊钱,可一年书教完了,主人王铁虎恶意耍赖一文不给…  相似文献   

16.
一、九岁妙对父联解缙曾为明代翰林,从小才华出众,被人称为“神童”。九岁时有一次和父亲一起到江边洗澡。父亲见他把衣服挂在一棵老树上,出口吟出一句:“千年古树为衣架”。解缙不假思索,信口对出:“万里长江作浴盆”。解缙非凡的语气令父亲又惊又喜。二、机敏巧对师联解缙幼年机敏异常,一次他摘了一朵花玩耍,不提防老师进来,他急忙把花藏在袖内,老师随口吟道:“小子暗藏春色”,解缙对道:“大人明察秋毫”,这才平息了老师的怒气。三、施展才华得佳偶解缙年轻时,一位尚书指着棋盘出了一联:“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他对道:“地作琵琶路…  相似文献   

17.
作文离不开联想。话题 (文题 )单一 ,联想就简单 ;话题 (文题 )复杂 ,联想也就复杂。简单联想在写作实践中运用得最多。例如 :提到“青松”人们就联想到“风骨” ;提到“杨柳”人们就联想到“谦逊” ;提到“白雪”人们就联想到“高洁”。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清代大学问家纪晓岚曾任江南主考官 ,一次考前外出散步 ,遇见一群举子聚会吟诗 ,纪晓岚也忍不住想去凑热闹。谁知这群举子有眼不识泰山 ,竟然横蛮地拒绝这位主考官。其中一个举子指着柳梢头的麻雀说 :“请以麻雀为题吟诗一首”。纪晓岚随口吟道 :一窝两窝三四窝 ,五窝六窝七八窝。…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02,(Z1)
四库书馆总篡之所设在圆明园文源阁。纪晓岚走路有疾步如飞的习惯,每天总在住所和文源阁之间匆匆往返。这天,同事彭元瑞与纪晓岚一块上班,可不一会彭元瑞就跟不上纪晓岚了。等他到了文源阁,纪晓岚已经阅书数卷。彭元瑞喘息着说:“纪晓岚确是神行太保。”纪晓岚正在看书,头也不抬地回答道:“彭芸楣不愧圣手书生。”“神行太保”是水浒人物戴宗的绰号,以走路快捷而著称;芸楣是彭元瑞的字,“圣手书生”也是水浒人物萧让的绰号,是梁山好汉中字写得最好的,故纪晓岚用来戏称写得一手好文章的彭元瑞。随意中的一句对话,却成了一副巧对。有一个大热天,纪晓岚因为爱出汗,便脱了上衣光着膀子干起来。这时,乾隆突然光临,纪晓岚怕皇帝说他光着身子不敬,便闪身躲到书橱后面,想等乾隆走后再出来。哪知乾隆明知纪晓岚在躲着他,可他就是不走。  相似文献   

19.
一次,刚满十岁的纪晓岚由父亲带着,参加童子试。有位考官姓乌,曾在朝廷中任职三年,自以为是,十分傲慢,常常对别人不屑一顾。纪晓岚从父亲嘴里听到了考官的一些经历,所以进考场后,特别注意考官的话语和脸色。纪晓岚刚坐定,那位乌考官走过来,问了他的年龄、住址后,便吟出一上联:  相似文献   

20.
法国“神童”威特不满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有人问他的父亲:“怎样使孩子这么聪明?”他总结出八条经验。 1.不浪费孩子的智力。当孩子咿呀学语时,就要教他正规语言。比如,不要把汽车说成“嘟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