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也就是说,可以从阅读出发,经过理解和积累,将相关的汉语文字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去,使语言能力在实践练习中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是帮助学生构建语文思维的重要教学内容。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基于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工作的同时,应当组织个性化阅读,激发写作的动力;开展仿写式训练,传授写作技巧;落实以读促写理念,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加强开展阅读练笔,鼓励学生情感表达;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元教学情境;注重评价读写过程,从而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读写结合教学是现代教育制度革新后语文教学的新手段。读写结合是一种知识积累运用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名篇佳作的阅读和赏析训练,让学生学习"百家之长",从阅读中学会写作的手法和效仿文学名家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思想的运用。读和写的教学具有必要性,需要教师通过"以读促写","以写导  相似文献   

4.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把阅读和写作一般比作蜜蜂采花和酿蜜的过程,其中阅读是采花的过程,是材料的积累;写作是酿蜜的过程。掌握读和写相辅相成的关系,对学好语文大有裨益。一、读写的辩证关系1、读是写的基础。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的灵感和素材的积累来源于大量的阅读,大量阅读即包含了读的文章数量多,又包含了一篇优秀的文章读的遍数多,以至熟读成诵。小学生阅读的过程可以懂得文章中心的确定、遣词造句的技巧、表达的流畅、前后语境的表达等方法,可以习得文章作者分析事物、观察  相似文献   

5.
英语学习低效是目前中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很多学生会读不会写,会写却又读不好,其实在英语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依附的。我们教师应当基于教材,将阅读与写作充分结合,帮助学生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素材、思路、结构以及技巧,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读写结合提升中小学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读写结合与整体读写结合 读与写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阅读和写作又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两回事,……(阅读)主要在真正地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真正理解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能技巧必然有所体会,可以作咱们练习写作的借鉴。”读和写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在侧重于读的读写教学中,读占主导地位,它支配着写,影响着写,在侧重于写的写读教学中,这种矛盾地位转化了,写上升到主导地位,反过来又支配着读,影响着读。因此形成了读写结合两  相似文献   

7.
"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它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读写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大重头戏,阅读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写作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方式。初中语文教学应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到一起,组织有效的教学内容,推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到读写结合的点,立足于文章的情感主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积累语言表达技巧,通过仿写练习达到提升写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懂得写作与交流,就是说阅读教学中的理解是为了运用,运用是对阅读的促进,重点是要以摆正读写结合点,整合读写信息,提高表达效益为目的,力求寻找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即阅读与写作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即读中指导写、写中促进读、读中渗透写、写中深化读.以达到语文教学的事半功倍,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提高自主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0.
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将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结合起来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用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应用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寻找到语文学科中各板块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帮助学生读懂文章、写好文章。主要分析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给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郭伟 《文科爱好者》2023,(5):128-130
读写结合是新课标提倡的教学组织形式,倡导小学语文教师对某单元中的课文、习作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写作知识和手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以此助推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文章在搜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讨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读写一体化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看作一个关系密切、不可分割的互动的整体,紧紧抓住两者的内在联系,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让学生体验文本魅力,鉴赏文本的形象、语言和技巧,进而把读的过程转换为写的冲动,把写的体验再融入新一轮的阅读活动中,达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实现以写助读,以读促写,读写一体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正>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读写结合呢?一、读中批注,写在课堂点滴处读写结合应落实于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读写结合不是要求动辄写成段成篇的文章,可以从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都很重要,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同时,阅读和写作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感性思维和长期的实践锻炼才能够灵活地掌握相关技巧。因此,读写结合就成了日常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运用高效阅读的办法,带领学生精读课文,从读一本书到读一类书,从而实现读与写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全面引导学生坚持阅读、勤于思考,并充分将阅读所积累的素材和思路用于写作,才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但现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读与写割裂的教学弊端不断暴露,二者缺乏有效的融合,成为制约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效率的发展瓶颈。一、当前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现状现阶段,阅读教学过程中读写分离的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阅读课程中读与写分离;写作课程中读与写脱节。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确立了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一同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进行语言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基石,叶圣陶老先生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就提出读写结合的观点,阅读与写作是经验的接受和心情的交通,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崔峦先生也提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写促读,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读中学写,自然渗透写作的技巧与方法;读写结合,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淑燕 《教学与管理》2023,(26):44-47+51
读写一体化是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的一项综合语言能力,需要在教学中为写而读,融读于写。在阅读中,图领单元内容、图示语篇结构、图列人物关系、图视写作方法,迁移运用到写作中,将结构、过程、情境、策略和评价可视化。用可视化的教学方法,优化读写结合的资源,拓宽读写训练维度,内化读写结合方法,真正构建读写结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写作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二者是相辅而行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提出了关于写作教学的具体要求: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努力实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关于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具体方法,其他相关研究资料已经提到很多,这里就不多赘述。本文主要以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还要教会学生写作的技巧,要将阅读训练和写作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做到以读促写,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训练过程中,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达到读写双赢的高效课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董金梅 《科教导刊》2023,(5):115-117
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必备能力,也是中职学生必备的基本职业能力。文章以说理文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为例,探究了教学中进行阅读和写作结合的教学路径实践:将搭建阅读平台与开启学生写作思维相结合,将打通阅读思路与引导写作方法相结合,将学习语言表达与内化写作能力相结合。实践证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式能提高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的效果,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