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大学校名是一所学校的招牌,更是大学理念的体现,对一所大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近年来中国高校更名现象的反思,对我国大学校名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更名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族"在高校校名中译为"Minzu"被效仿,同时这种译法也引发争议。把民族院校的更名与译名变化置于高校校名音译的趋势中观察,Minzu译名只是顺应了这种趋势。由于校名升级限阈、专名去属性化来扩大校名内涵,以利于学校品牌树立和大学形象构建等动因构筑了校名翻译攸关方心理空间外化共同作用的这种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从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到今天的清华大学……可以说,校名的更替,镌刻了一所大学厚重的办学历史与文化传承。然而,当下的许多高校热衷于更名,却多无关历史沿革。近日,更换新校名仅3年的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再次更名为"武汉工商学院",这已是该校自2002年创办起所用的第三个名称。据媒体报道,曾经三次更名的高校并非只有这一所,两次更名的高校更是  相似文献   

4.
张萌  张欣 《比较教育研究》2016,38(11):84-89
美国的公立高校系统,曾有过3次大规模的更名热潮:20世纪20年代的师范学校更名为教师学院、20世纪50年代教师学院更名为综合性学院和20世纪70年代学院更名为大学.身处其中的密苏里州立大学,其更名历程在美国公立大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剖析密苏里州立大学历史上的4次更名,提出了美国高校更名的五种内生逻辑:学校应对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主动选择;摆脱校名混淆的尴尬;学校外延式扩张的推动;学校内涵提升的实至名归以及富有进取心校长的积极决策,以期为理性看待我国高校更名的“热潮”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深入,许多高校、特别是行业性工科高校纷纷更改校名,成为高教界令人瞩目的热点现象。有的学校名称由“学院”直接改为“大学”,而更多的是将原校名中体现行业特色的字眼去掉,向通用型、科技型、综合型改变,例如北京钢铁学院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上海机械学院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四川建材学院更名为西南工学院等等。另一类高校由于学校的合并、扩大而由“学院”更名为“大学”,如上海铁道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武汉冶金科技大学等。行业性高校的校名大多带有行业性字眼,由于当…  相似文献   

6.
美国高校"更名"现象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海燕  张炜 《江苏高教》2006,(5):146-148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高校“更名热”,一些文章对此进行了批评,并常用麻省理工学院等例子试图说明美国高校对于校名不太在意。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高校升格、更名是世界各国各地区教育发展过程中迟早会出现的普遍现象。而实际上,美国历史上高校更名一度非常盛行,本文就此着重介绍这一“更名”过程并就其原因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7.
上海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当时校名为上海俄文学校,经历多次更名和专业扩充之后,1956年学校改名为上海外国语学校,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  相似文献   

8.
上海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当时校名为上海俄文学校,经历多次更名和专业扩充之后,1956年学校改名为上海外国语学校,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  相似文献   

9.
正高等教育机构和商业机构一样,基于符号意义上的合法性以及追求更多资源的诉求,把改名作为向外界利益相关者释放的一种信号。值得关注的是,一所高校更名后的变化,也促使其他高校纷纷更名,形成了连锁反应,大学名称的陌生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全国近2000所高校中,有近一半改过名字。在高校校名换来换去之时,高校名称越来越近似,导致开学时经常有新生走错校门。更有甚者,有学生甚至报错学校。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高校校名英文翻译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校名是学校的招牌,校名和品牌一样具有极大的无形价值。笔者研究了山西省68所高校英文校名的构成,发现目前山西高校英文校名存在管理不规范、用词欠准确、拼写有错误等问题,在分析原因后,笔者试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