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开课是公开展示给大家看的课。根据所上公开课的不同目的,一般把它分为示范性的公开课、汇报性公开课和探究性公开课等不同类型。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公开课,都要体现真实性、目的性、个性化、创新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唯”“惟”二字在现代汉语应用中长期处于混用状态,这种现象在语言中并不多见,它违背了语言的经济性、标准化和信息化原则,因此现代汉语中对“唯”“准”二字的规范势在必行。对“唯”“惟”进行考察分析,发现二字的本义并不相同,通用也具有一定的条件,从而提出在现代汉语中,除“惟其”、“惟妙惟肖”个别词语外,对其他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惟”与“唯”的异形词,应该考虑合“惟”取“唯”。  相似文献   

3.
孙爱军 《中国教师》2011,(10):41-42,71
<正>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理念引领教师打开窗户吐故纳新,迅速成长,语文教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现在,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师生关系融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更是热闹非凡,精彩纷呈,不乏华彩乐章。但是,热闹的背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语文公开课“作秀”的痕迹越来越明显了,“包装”得也越来越精美了。对此,我却愈来愈有些担忧。有时为了讲好一节公开课。教师无法安心正常的教学工作,几天、十几天甚至几十天地准备,还要有专家指导、教师协助、学生预习等。简直成了集体“成果”,成了精彩的作秀“表演”。  相似文献   

5.
对“唯是”的训释长期停留在随文而释上,不符合先秦两汉古汉语的语言实际。本文汇集考证了《左传》、《诗经》、《墨子》、《楚辞》以及《吏记》、《尚书》中的“唯是”、“唯时”的用例,指出:处于句首或句中的“唯是”、“维是”、“惟时,,除极少数用例外,通常是先秦古汉语中有一定使用频率的双音合成词。它是由介宾短语发展凝固成的囚果关联词语,训释时不宜分裂,方是符合语言实际的确解。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了"视频公开课"在国内外的发展,提出"后精品课程"时代本科已经开始"视频公开课"建设,高职院校也应开展"视频公开课"建设,阐述了高职院校应该建设什么样的"视频公开课"以及建设"视频公开课"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能力的提升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磨炼、成长,笔者认为,校内公开课这种教研形式能够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一、走出误区,审视公开课实践本质1".公开课"≠"表演课"。公开课与表演课  相似文献   

8.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列惟独、惟恐、惟利是图、惟命是听、惟其、惟我独尊、惟一、惟有等词,并认为这里“惟”同“唯”,即不仅“惟一”或作“唯一”,其他各条皆然,这样就形成了八组异形词。《词典》以“惟一”为首异形词。杨春女士的专著《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附录“《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异形词总表”中,这些异形词均失收,且不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之列。因此,对它们进行溯源研究,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名校"公开课"作为一种免费的教学资源,自产生以来为世界各国的国民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名校"公开课"的无门槛、资源丰富的特点使其迅速成为各校学习的对象,同时,它的发展也为我国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借鉴。文章分析了我国通识教育的现状,并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开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一直被视为圣洁的殿堂,而如今假冒伪劣现象也随处可见了。且不说假文凭、假考分、假统计、假报表……就是作为教学示范的公开课,也出现了“伪教学”,而且有增无减。有的教师为上好一堂公开课,事先让学生反复排练,以至课堂上的操作程序、提问内容、发言人员都一一定好了。讲台上教师频频提问,得心应手;讲台下学生对答如流,效果“良好”。当然也有“卡壳”的时候,但你无需为执教老师“捏一把汗”,那只不过是个“扣”,适当的时候自然会解开。那是演戏的一部分,当不得真。演砸了的也有,那时就露了马脚。记得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上课伊始老师…  相似文献   

12.
当前,各级各类公开教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对公开课评价自然不可或缺。我对大部分公开课评价持肯定态度,但是对一些迎合上课教师心理、圆滑世故的公开课评价坚决反对。因为课堂是感性的,听课教师可以知其然;公开课评价是理性的,听课教师可以知其所以然。如果公开课评价失真、失度、失衡,则很可能谬种流传,遗患无穷。  相似文献   

13.
相信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对上“公开课”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它可以向其他教师展示自己风采,与同行交流教学理念和方法。“恨”的是为了让所上的“公开课”出新出彩,许多老师绞尽脑汁,同时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的东西并不多。是啊,一节精彩纷呈,课件制作美仑美奂,课堂气氛活跃的“公开课”,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究竟如何呢?与同样内容的“常态课”相比,教学效果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观摩北京特级教师韩军的公开课.笔者感悟最深的就是“一”和“三”。  相似文献   

15.
习题教学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习题教学的情境化设计,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通过一节公开课来说明情境化设计的方法,并总结其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6.
大学是高深学问的探究场所,评价大学研究者要以学术论文为底色,坚持学术性和遵循基本学术规范.在系统推进大学学术评价改革过程中,要坚持论文“唯”与“不唯”的辩证法,要构建分类学术评价体系,要处理好学术论文与其他研究成果的辩证关系,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7.
公开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新教改理念的风向标,是教学评优的竞技场,更是教师群体观摩教学技艺的窗口……它对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知从何时起,公开课演变成了“公开秀”,众多五花八门、精心设计的出彩“秀”,将锻炼教师、引领研究的公开课演变成了只能欣赏,无以滋养的“作秀课”,这种“作秀课”在公开教学实践中,突出表现为“四秀四忽视”。  相似文献   

18.
人们在看书阅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这么两个词语:“唯一”和“惟一”。此时,有些读者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困惑:到底是“唯一”,还是“惟一”?  相似文献   

19.
各种级别的研讨会、公开课很多,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实效和理论水平。可不知为何,现在听多了、看多了这些所谓的公开课,我们一线教师的心中已经没有太多的感动和感触,听完之后,常常一笑了之.因为现在的很多公开课有一种可“远观而不可近看”的感觉。这样的课堂,让我们感到犹如现今流行的人造美女,不知哪些是其真实的面目。  相似文献   

20.
钟年映 《今日教育》2008,(12):48-48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和生成犹如左右手,处处发挥着相得益彰的作用。最近,通过对几节数学公开课的反思,对“生成”的价值,我反而疑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