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教学充满着生命的因素。科学教学本身就是“人”的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理应承担起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案例分析出发,对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思考,认为:通过科学教学,让学生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进而让学生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保护生命、欣赏生命、体验生命。  相似文献   

2.
科学教学充满着生命的因素。科学教学本身就是“人”的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理应承担起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教学,让学生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进而让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同时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保护生命、欣赏生命、体验生命。通过生命教学,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就是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就是要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在音乐课堂中体现生命教育的意义极为重大。注重在音乐课堂中挖掘教材潜能、注重注入生命的元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我们的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生命意义的视角,关注生命成长,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现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生命意义的追寻。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生命存在的状态及内在规律和特点,直面人的生命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分重视形式,漠视生命存在,注重“心理和行为”的辅导,忽视对生命体验的培养,简单统一的指导方式、方法,压抑了生命的创造力。同时教育的积弊,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造成了生命的异化和扭曲。心理健康教育要唤醒生命意识,珍视生命存在;让学生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体验生活,体验生命,找回自我,真正实现生命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5.
杨婧 《新疆教育》2012,(22):6-6
从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引发我们对在校中职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思考。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教会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6.
尚俞君 《教师》2013,(25):74-75
生物学,其实就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生存和生活,理解和关注生命所依存的环境,尊重生命,正确认识和把握生命的内涵,认识到自然界中每个生命的存在价值,进而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我们要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关怀.把握教材和课堂。引导学生直面人生的艰辛和灾难,正确解读死亡和竞争,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丽和神奇。从而珍惜生命。迎难而上,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确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更加注重生命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经验。"陶行知先生的这几句话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的,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能拥有自己独特、真实、丰满的生命历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生命成长、关注生命动态、提升生命价  相似文献   

9.
钱军 《文教资料》2010,(17):48-49
语文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极富弹性和张力,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从分析教育现状入手,对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认为语文教育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让学生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体验生命。  相似文献   

10.
杨志洁 《现代语文》2012,(6):159-160
中学语文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土壤,是体验生命律动、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活动,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发展是它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作鲜活的生命体来进行教育,以哺育学生生命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教学宗旨,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使他们自觉地认识并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自我生命辉煌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正>学校生命教育是指在学校进行的关于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什么是构建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的立论点?这一立论点我们可以用三句话表示。一是提升学生的"人的价值"意识。这是在本体论意义上,生命教育的主旨是让学生认识"人",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二是达至真、善、美境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这是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巨大的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学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的责任。语文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渗透人的生命教育,适时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的生命:如果生命失去了爱,如果生命不再完美,如果生命遭受屈辱,都不能抛弃生命。通过教育让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3.
人是一个双重生命的存在,既具有自然的种生命,又具有超自然的类生命.同时人还具有可教育性,而教育则源于人生命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人们却遮蔽了这种本原性的需求,把教育的目的异化为知识和技能,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导致人的存在感的丧失.当今要实现教育对人之生命意义的建构,我们就要用认识人的方式来认识学生,从人的角度出发来思考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关注学生内隐的生命情感.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土壤,是体验生命律动、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活动,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发展是它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作鲜活的生命体来进行教育,以哺育学生生命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教学宗旨,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使他们自觉地认识并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自我生命辉煌的实现。在语文学科进行生命教育理念的实践,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在课外教学活动中大放异彩,因为课外活动为师生交流生命体验、共同成长提供了更为宽松舒适的环境。语文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好途径。通过有效的语文活动课程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意义与乐趣。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所谓生命教育,就是要培育每一个人成为一个积极、乐观、主动、自信、友善的个体。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6.
郑少卿 《新教师》2022,(1):85-86
"生命至上,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底色,"强化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理念"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每一位教师都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课堂上,我们应该围绕教材,结合实际,渗透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更要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  相似文献   

17.
渠源 《教书育人》2012,(28):12-13
生命构成了世界存在的基础,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关注生命,教育方能绿意盎然,生机无限。而作为德育课程,以其自身的特性对人的生命发展发挥着其它课程无可比拟的作用。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唤醒生命意识,探求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关爱情怀。生命教育既是一种价值追求,又是一种教育实践。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就是通过进行生命教育,美化生命,让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形成,在激扬生命之力度同时焕发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8.
郭艳艳 《考试周刊》2013,(22):109-110
教育的本质是关注生命,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英语课堂真正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李素云 《科学教育》2007,13(2):11-12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初中《生命科学》正是生命教育的显性学科,教材中有许多围绕生命教育的内容,因此生命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种很好的载体。作为生命科学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显性和隐性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并加以拓展,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活动为主要研究途径,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使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意识,学会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的本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感受生命、认知生命、关爱生命并尊重生命.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以成才教育与应试教育为主,从而导致生命教育缺失.新课改强调充分发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优势,将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生命观.本文在探究过程中提升生命教育高度,让学生在感悟中善待生命,放飞生命.一、发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教育的最终表现就是传递生命信息.因此,语文教育首先要发挥其人文优势,用人文主题构建生命意义.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其主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