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至20世纪初法国的人口迁移包括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前者主要是乡村人口迁往城市,后者主要是法国人口的迁出和大量移民涌入法国。  相似文献   

2.
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一环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占有较大优势。世界上各发达国家在实现现代工业化时,都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近代欧洲农业大国——法国在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大量的农民迁移运动。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法国这一段时期的人口迁移有着自己特殊的历程。我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研究法国这一转型历程对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向工业化的转型有一定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欧洲哲学发展史上,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使18世纪成为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这是唯物主义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阿尔弗莱·德·缪塞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及诗人,是法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之一。他和乔治.桑不朽的爱情故事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关注、探索与研究。通过这种研究,人们更好地认识了缪塞及其作品。他的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体现了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令人瞩目的一个主题——世纪病。该文通过小说主人公奥克塔夫的爱情历程,探寻缪塞和乔治.桑的踪迹,并尝试结合时代背景来认识那曾经影响了一代人的世纪病,分析世纪病的根源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世纪开始,法国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法国北部的城市也随之开始繁荣起来,10因此促使法国北部地区不仅成为当时法国的中心,也成为了当时欧洲新的经济世界的中心。这篇文章主要从内外两方面探讨—世纪法国北部城市繁荣的原因,以加深对当时法国北部城市繁荣的认识和理1015解。  相似文献   

6.
从10世纪开始,法国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法国北部的城市也随之开始繁荣起来,因此促使法国北部地区不仅成为当时法国的中心,也成为了当时欧洲新的经济世界的中心,这篇文章主要从内外两方面探讨10-15世纪法国北部城市繁荣的原因,以加深对当时法国北部城市繁荣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纵观法国20世纪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演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初为了教育的民主化而提出“统一学校”改革政策;到20世纪的中叶,为了实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而采取的课程改革政策;到20世纪末,为了新的教育民主化而采取的改革政策。影响法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主要因素表现在法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的变迁等方面,法国社会所特有的教育传统,也影响了改革政策的制定和改革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17世纪,意大利在文学领域的优势地位下降,法国和西班牙取而代之得以崛起。在这一时期,古典主义在法国确立并成为法国文学的主潮,古典主义悲剧成为法国戏剧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此时西班牙的情况则完全相反,喜剧作为国剧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并成为西班牙"黄金世纪"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崛起于同一时期的西欧国家,为什么会在戏剧类型的选择方面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我们试图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体现在差异中的不同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最终为读者对17世纪戏剧诗学的认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18世纪末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深深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一部几乎始终贯穿着革命的话语和实践的、标准的革命史。 以本文的篇幅,当然不可能全面探讨这一课题。笔者在这里只想初略地讨论一下其中的一个方面,即法国革命的政治文化和20世纪中国革命崇拜心态形成的关系。 一、法国革命的世界性影响主要 是一种文化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对人类历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传统的大革命史学认为是在经济和政治上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创立了一个杰出的模式(索布尔的论点)。但最近人们多不再这样看了。美国的法国革命史专家、宾州大学历史系教…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法国小说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形式多样,为19世纪欧洲小说的全面繁荣打下了基础;二是影响深远.许多作品直接决定着19世纪欧洲小说的走向。其中如以勒萨日为代表的世态小说,以狄德罗、伏尔泰为代表的哲理小说、以卢梭为代表的心理小说等,分别以各具特点的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丰富和发展了18世纪的法国小说。  相似文献   

11.
1789年7月14日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为光辉的篇章之一。法国大革命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法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对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和持久的影响。如列宁指出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散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本文试图从阐述19世纪初普鲁士改革运动成因中,揭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广泛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期以后 ,法国出现了一个新阶层——中间阶层。它主要由中小业主、职员、低级官员和自由职业者组成 ,他们是随着法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而于第二帝国末兴起 ,第三共和国时进入政权 ;他们的经济地位与工人相近 ,但在文化程度、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则大不相同 ,其政治倾向由激进逐渐转向保守。新阶层的出现对法国 1 9世纪后期政治民主化、共和国的稳定和进步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法国的农业经济继续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史学界对法国19世纪小农经济的评价呈现出肯定与否定两种不同的观点。本文探讨了19世纪法国小农经济盛行的原因,以及小农经济的属性与历史地位。这对于公正地评判法国小农经济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及16~18世纪欧洲唯物主义的理解,一般都停留在将其定性为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的“旧唯物主义”。他们不仅忽视了法国唯物主义的价值和意义,还由于这种忽视,在肯定两者区别的同时却遮蔽了它们的内在关联,而且对这种区别的理解也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未能准确系统地把握到两者之间的批判承启关系。故而这里力求系统全面地梳理和厘清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与16~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的区别和继承关系,这才能深入、真实地理解和把握16~18世纪唯物主义哲学与18世纪唯物主义的发展脉络及系统准确地把握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一、知识构建 鲁教版“人口迁移”一节编写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这一课标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知道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和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及其特点;二是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是能够联系实例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并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当地人口迁移的特点。课标中的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产物,是一种以主观世界思想表现客观世界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真实性、典型性和批判性特征,对后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洪杰 《地理教育》2014,(Z1):19-21
正一、知识构建鲁教版"人口迁移"一节编写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这一课标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知道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和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及其特点;二是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是能够联系实例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并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当地人口迁移的特点。课标中的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从本节标题看,教材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人口的  相似文献   

18.
有人早就讲21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美国人上自学者、下至贩夫走卒,马上就加以否认,21世纪决不是美国人的世纪,那是日本人的世纪。而日本人马上就否认,21世纪不是日本人的世纪,而是你们其他国家的世纪,是法国人的世纪,是欧洲人的世纪,反正不是我们。只有我们中国人乐此不疲,这是我们的世纪。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为什么中国人想让21世纪成为中国人的世纪呢?这是我们文化中虚妄的一面。我愿意很肯定地说,21世纪甚至于22世纪也不  相似文献   

19.
拉伯雷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新文学运动以来,白话作家往往多论及拉伯雷,虽然现代中国较晚才翻译拉伯雷的小说,但对拉伯雷的批评断续地一直发展下来,并且主要是出现在通行的法国文学史中.共和国初期,拉伯雷批评主要是采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方法,这是一次巨大的批评转向.新时期,巴赫金文化批评的方法几乎占据了主要地位,怪诞、狂欢化和民间诙谐文化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敞开了更为广阔的拉伯雷研究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要达成的知识目标,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具体的人口迁移过程中,常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寻找其“主要原因”;“举例”是“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的行为条件,人口迁移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要列举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行为动词“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