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社搞经济承包现在很盛行,有的包到社,有的把指标分解到编辑室甚至个人。社里有出版、发行、行政等部门,编辑是其中一部分。包到社也许可以试行,把指标分解到编辑室,分解到编辑个人,那就是编辑工作搞经济承包了。这样做,令人担心。一、可能会助长“一切向钱看”的风气。书籍是商品,却不是一般商品。一般商品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而书籍却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即使承包方案里规定要出多少有社会效益有质量的书,这毕竟是软指标,很难做到数量化。一般说,社会效益只有相对标准,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红高粱》、《河殇》等,不也是争论得很激烈吗?书籍的社会效益需要时间检验,今天说好,明天也许又说不好,反之也一样。这样的例子同样可以举出一大堆。  相似文献   

2.
有同志问:编辑工作与版权有什么关系呢?不懂版权不是照样搞编辑工作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弄清楚什么叫版权?它包括一些什么内容?它与编辑工作有什么联系?编辑不懂版权在工作中会产生哪些问题? 首先概略地说一下什么叫版权。版权也称著作权,简言之就是作者权的意思,也即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所拥有的各项权利。而版权法或版权保护条例就是保护作者权利的法或条例。那么我们编辑工作与版权有什么  相似文献   

3.
理论编辑学的中心,在于探索出编辑规律。编辑工作有些什么内在客观规律呢?似乎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什么编辑规律是众所公认地。这不是编辑工作没有规律,而是说明我们还没有很好地研究它的规律。规律是什么?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一种确定不移的趋势。正如列宁说的:“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联系。”我们研究编辑规律,就是要研究编辑工作内部的本质之间的联系。从上面认识出发,我不揣浅薄,试行提出自以为或是社会主义中国编辑规律三条,分别  相似文献   

4.
职能,是指某项工作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也就是它对社会起什么效应的问题。书籍编辑有哪几项职能?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做好编辑工作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试图对书籍编辑工作的职能略作申述。一、媒介作用书籍编辑的首要职能,就是起媒介作用。从历史上来看,例如孔子,他把古代一些文献编辑成书,即后代所称《尚书》、《礼记》、《诗经》等政治的、社会的、文学的文献加以编辑,用来传授给学生,这就起了媒介作用。所谓媒介,一面是著作,一面是读者,编辑居间为之结合。不过,编辑的媒介作用不是被动的。没有作者的著作,没有读者的需求,编辑的媒介作用自然无从说起,  相似文献   

5.
有次编稿时,有位编辑提出“三保三压”是什么意思?在场的同志回答了他的问题。我想:“三保三压”(即保计划内项目,压计划外项目;保生产性建设,压非生产性建设;保重点建设,压一般工业建设的基本建设方针)当时报上已经宣传了一些日子,这位编辑怎么不了解它的内容呢?由此也想到一个问题,即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表面上看来,编辑似乎干了一段时间就能对付工作了。实际上,要使自己能适应编辑工作的要求,还必须下一番苦功。报纸的质量,固然决定于多种因素。但是,在诸因素中,编辑是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同样是编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您好!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机关工作之后,结识了《新闻三昧》杂志。初次见面,感觉良好!但有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向他人请教也无结果,遂贸然写信,请教贵刊,望予指点,谢谢!我的问题是:“三昧”来源何处?“三昧”与“三味”有何区别?“新闻三昧”这个刊名有什么寓意?  相似文献   

7.
编辑工作是一个大概念,包括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书籍等的编辑工作。因为工作的对象不同,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书籍的内容比较单一,一般说,一本书只传播一种专门知识,或者一个方面的专门知识,而且出版的周期比较长。各本书之间,一般都没有什么联系。即使是一套系列化的书  相似文献   

8.
编辑改稿,有规律可“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虚  松秀 《中国编辑》2003,(3):26-29
如果随便找人问一下:编辑是干什么的?大约十有八九会答“改稿子的”。这并不错,编辑工作内容繁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应该是编辑加工,俗称改稿。编辑工作有其规律,它的每一个环节自当也有规律。这就引出一个问题:编辑改稿的规律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网络在科技图书选题策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图书策划编辑利用网络能做什么?如何让其成为策划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呢? 一、利用网络广泛调研、开发选题 首先,图书策划编辑可以利用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资源获取信息.这需要我们熟悉常用的几大搜索引擎和搜索方法.比如,想做某方面的选题,但具体的想法还不是很成熟,这时就需要开展大量的调研工作来支持、验证和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在书籍版权页上的“ISBN”代表什么?以后的各项数字又各代表什么?请给予解答。上海盛桥新村小学潘恒昌编辑同志: 我对“国际标准书号”、“中匡标准书号”的结构和用途不了解,请解答为盼! 上海市第六师范图书馆赵懿汤潘恒昌、赵懿汤同志:  相似文献   

11.
看了题目,年轻人也许会问,“三家村”是怎么回事,北京出版社和“三家村”又有什么“牵连”?我作为当年和“三家村”的三家都有一些联系的编辑人员,在这里作一点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12.
当一个人获得许多成绩和荣誉的时候.你会称呼他什么?明星?还是“大腕”?庹震把自己叫做“新闻熔炉里一块没烧熟的砖”。 1993年是庹震的丰收年,他的两篇通讯《春天的轨迹》和《同心共度辉煌时》在八届全国人大、政协新闻报道评比中分别获得一等奖;这年10月5日,他又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他却回忆起1982年的一段往事。那时,刚从经济系毕业的庹震,还不认识新闻ABC。他写的第一篇稿子就被“枪毙”了。编辑的批语是:“找不到导语,不知所云。”他却不解地问:“什么叫导语?”不懂就学,不会就问,他决心一切从零开始。他在大量阅读新闻书籍的同时,主动向同行求教。很多老同志和学过  相似文献   

13.
又到“两会”召开时。 今年的“两会”新闻摄影怎么才能搞得更出色?新华社摄影部准备参加“两会”报道的编辑记者年初就开始琢磨这个问题了。按道理和经验,“两会”年年开,许多记者和编辑都身经百战,大风大浪见的多了,很多困难得多的战役性报道都胜利地完成了,有些新闻照片还在全国的新闻评比中获奖,完成“两会”或其它战役性报道不是手到擒来吗?其实,问题的焦点不在于“完成”两字,而在于“出色”!自己给自己订的目标不同,压力也就不同。 如果有人问,在所有战役性报道中,就新闻摄影而言,最好完成任务的是什么?会议;那么最难完成任务,报道最难出彩的是什么?答曰,也是会议!说它容易,因为对这样的报道,谁也没给你规定发稿任务,也没要求你拍出什么样的精彩照片,会怎么开你就  相似文献   

14.
这题目有点怪。蒿子杆儿是什么玩意儿?为什么和王朔联系在一块?这您就不明戏了,文学讲究“悬念”,咱不是侃文学吗?总得有点弯弯绕。以前我不读王朔,只是耳闻,不知怎么留下了一个“小痞子”的坏印象。这半年来,从读《空中小姐》开始,我一气读了他七本书,感到他确实是个人物。总的印象是:王朔的作品将文学教化功能隐藏在欢愉功能和审美功能中,用群众能“解读”的手法折射时代,把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报纸上的“专栏”是什么?“副刊”又是什么?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解释。陕西岐山县曹潇曹瀟同志; 了解报纸上的“专栏”、副刊等专用名词,对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 ,科技编辑是一个逐渐被认可的领域。美国的科技编辑们在什么环境下工作 ?他们做什么 ?有什么样的教育背景 ?用什么样的体例手册和其他资源 ?有什么组织为他们服务 ?他们对哪些话题和事件有职业兴趣 ?文章描述了美国科技编辑的概况 ,着重说明上面这些问题。本文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为科技编辑委员会的期刊《科技编辑》做编辑的经验。本文中 ,“科学”具有广泛的含义 ,包括医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确 ,在美国许多科技编辑是医学编辑。   工作环境和工作类型在美国 ,有各种各样的媒体雇佣科技编辑 ,这些媒体包括杂志、图书、大众…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世纪末,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文化的交融和普及等与出版直接相关的环境因素的巨大变化使得世界出版业也进入到了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变革时期.那么,在这样一个环境急剧变化的时代,编辑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美国资深编辑柯蒂斯(Richard Curtis)的观点或许对我们思考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柯蒂斯指出,"面临今天出版业的种种变革,编辑还剩下什么工作可做呢?答案是,几乎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编辑.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编辑不同的是,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广告、新闻发布、会计、销售、心理学、政治、外交等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①当然,编辑角色的调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编辑学界给予高度的关注.出于对这一问题的浓厚兴趣,本人也试图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第五章编辑语文水平的提高第一节读书求知的重要性读书与练笔,是提高编辑语文水平的主要办法,要结合工作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无论做什么工作,除去专业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但可能方面不同,有宽有窄,重点各异。当编辑,除去语言文字的修养之外,还得掌握有关文史哲的多方面的常识,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所以编辑有“杂家”之称。报刊文章和书籍的内容,涉及历史人物、典章制度、风俗掌故等等的不少。缺乏较广泛的知识面,在审稿时,于此就很难区别是非,决定去取。例如北京某报的《夕照寺与夕照街》一文中说:清代及民国时,寺内地藏殿镶有王安昆壁画《高松  相似文献   

19.
杂志问世不过二百多年,在中国出现不到一百年,却浸浸乎已超过书籍的发行量,这是什么缘故呢?要知道,图书比杂志古老得多,在中国,就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墟甲骨。即从流传至今的《书》、《诗》等书籍算起,至今也有两千多年了。它怎么会被年轻的杂志后来居上了呢?这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吗?我们不妨从杂志与书籍的异同,来探索其中的奥秘——或者说,来探讨杂志的性质、特点。杂志是介乎报纸与书籍之间的一种出版物。它兼有报纸和书籍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而又有它自己的性质和特点。例如,报纸、杂志、书籍这三种形式的出版物,都是  相似文献   

20.
什么人可以当组稿编辑?什么人可以当文字编辑?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引出了学识水平、文字功底、活动能力、组织能力、综合信息能力等编辑素质的话题。具备了学识水平、文字功底,只是当一个编辑的必备条件,可以当编辑,但并不是说就可以当组稿编辑。要当一个组稿编辑,除了上述必备的二条外,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综合信息能力。是否具备这三要素,是一个组稿编辑与文字编辑的差别。这里引出了文字编辑及组稿编辑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