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受今年第16号台风"罗莎"的影响,10月7日20时到8日20时,24小时内杭州城降雨量191.3毫米,这是杭州1951年以来日降雨量的最大值,城区遭受大面积的水灾,约有30余个路口路段因积水交通中断,部分道路丧失通行能力,6条公交线路停开,市区积水点419处,2902户住宅进水。这场强降雨,也给杭州的省市电视媒体带来"突如其来"的考验。摸清灾情是前提10月7日,正在减弱的台风"罗莎",带来强降雨突袭杭州,出乎许多人预料,也让杭城电视媒体措手不及。对媒体来说,了解情况是第一件要做的事。  相似文献   

2.
许苏琴  黄琛 《网络传播》2007,(11):50-51
10月7日15时30分,今年第16号台风“罗莎”在浙江苍南霞关附近的浙闽交界处登陆。作为历史上登陆浙江省最晚的一个台风,尽管登陆时风力(12级)比之前“韦帕”(14级)要小许多。但其诡异路径和庞大雨量却给浙江各地带来更为巨大的经济损失——截至8日15时,全省718.7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75亿元;从10月6日至8日17时全省平均降雨166.8毫米;而杭州更是在短短24小时内降雨191.3毫米,这是杭城1951年以来日雨量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07,(37):14-14
吹袭中国浙江和福建一带的超强台风“罗莎”,10月8日已减弱为热带风暴,这预示着这场肆虐中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之灾距离结束已经不远。不过,减弱为热带风暴的“罗莎”还将继续北上,将给浙江、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带来暴风雨天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回到常识     
张建民 《视听纵横》2008,(1):117-119
严阵以待地防范台风"韦帕"正面袭击,它却擦肩而去,以为"罗莎"会绕道而过,它偏径直而来。在40年一遇的风雨洪水中,杭城电视记者们在艰难地"捞"新闻,六小时的连续直播,把电视的特点发挥得酣畅淋漓,看得我又佩服又心疼。那两天,相伴"罗莎"而来收视率竟达十来个点,叫人振奋,给人启迪。可新闻的发力处不该只是"点"吧?  相似文献   

5.
俞斌 《新闻实践》2007,(11):17-18
2007年8月2日下午16时许,杭州七堡一号丁字坝附近发生钱塘江潮水卷人事件。30多人当场被卷走,其中22人被救起,11人确定遇难;2007年9月19日凌晨02时30分,强台风"韦帕"在苍南县霞关镇登陆,正面袭击浙江;2007年10月7日15时30分,16号台风"罗莎"在浙闽交界处登陆。作为历史上登陆浙江省最晚的—个台风,其诡异路径和庞大雨量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杭州在短短24小时内降雨191.3毫米,是1951年以来日降雨量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编委、杭州网总编辑姜青青,在新闻业务上颇多建树.自从2001年进入网络媒体以来,他的新闻作品已经获得了十多项浙江新闻奖.诸如<抗击超强台风"罗莎'>、<不让绝技绝迹>、 <岳飞坐像推倒重来,是耶非耶?>、<关爱"在水一方">和<于谦史迹万里寻踪>等.即将出版的"当代浙江记者丛书" (第二辑)中,就收录了他的新闻作品集<写意之旅>.  相似文献   

7.
周朝森 《新闻实践》2007,(11):23-24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是我国遭受热带风暴、台风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今年9月17日和10月7日,台风"韦帕"、"罗莎"接连在温州境内登陆,正面袭击温州,特别是"罗莎"登陆温州时正逢国庆黄金周,给温州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面对接踵而至的台风,温州日报按照"以人为本,科学防御"的抗台工作方针,创新报道理念和机制,主动牵手新媒体,积极介入抗台救灾斗争,融新闻宣传与信息服务于一体,充分发挥了党报传播权威信息、引领社会舆论的新闻宣传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杭州电视台制作的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大雨袭杭州--抗击"罗莎"特别直播>获得了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一家市级电视台能在强手如林的新闻赛场上摘取本届唯一一个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类节目一等奖,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9.
推出双语版是近年来报业竞争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本文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原《杭州日报·下午版》及现在的《每日商报》、《都市快报》推出的几个双语版为例,作一分析。这三家报纸最早开辟英文版的是《杭州日报·下午版》,第一期在2001年的1月8日推出,当时的版名为“新闻一周”(NewsWeeklv),每周一期;最后两期改为“洋话连篇”;至当年10月底停  相似文献   

10.
台州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地区,台风、超强台风频频袭击,造成严重损失。如近几年的"云娜"、"麦莎"、"卡努"以及今年的"韦帕"、"罗莎",风力都在15级以上,累计损失达250.07亿元。如何在台风来袭前后,有效地利用新闻媒体及时地报道台风动态,科学防台的知识和措施,抢险救灾生产自救的进程,会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有着积极的意义。今年第13号超强台风"韦帕"在9月19日正面袭击浙江;时隔半月,16号台风"罗莎"又"光临"  相似文献   

11.
徐妙菊  章勤 《新闻实践》2007,(11):19-20
相比往年多个台风,今年的"罗莎"非常特殊。针对特殊的事件,需要特殊的报道手段。"罗莎"来袭,今日早报运筹帷幄,在调兵谴将、运用独特报道策略、拿捏新颖报道手法上,倾注了更多的心思。运作策划:大事件需要大制作跟电影大片一样,新闻大事件需要大制作,以大气势取胜,以强磁场吸人。而大主题往往包涵纷繁芜杂的内容,体现在纸质媒体上,必须用一根明线或暗线把它们串起来,造成磅礴气势,给读者震撼感。  相似文献   

12.
从10月24日起,《黑龙江日报》每周日增加 4个版的《地市新闻》,日出8个版.增加的4个版分别刊登该省各地市新闻、林区新闻及广告.该报此举是为了改变新闻版面较少,各地市、尤其是边远地区新闻稿件版面不足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2012年2月3日,杭州网友@饭团向前看在下城区朝晖社区发现了一位流浪老人,拍照并发到新浪微博上,一时成为一个新闻事件,杭城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介入跟踪报道。2月6日,老人被找到.并由杭州网部分义工、杭州几家媒体的记者一路将老人送回了安徽老家。  相似文献   

14.
以绿色报道承载生态文明的新闻理想 2009年10月8日,<南方周末>从新闻部和经济部抽调一批资深记者,组成以专职报道"绿色新闻"为使命的采编团队;在版面设置上,打破传统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新闻分类模式,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绿色新闻平台-"绿色新闻"板块."绿版"每周4个版,旨在关注从个人到企业、从区域角度到全球视野的环保话题,主要靠热点新闻调查、独家专题和高端观点立版,新闻口号是"尖锐、敏锐和新锐";通过不断提供深入的调查、精辟的观点、精彩的新闻故事,以获得每一个向往和谐发展、绿色家园的人的共鸣,记录并推动中国的绿色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任海斌 《新闻实践》2007,(11):14-15
我省是频遭台风侵袭的省份。每当台风来临,抗台救灾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也是媒体报道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我省各级各类新闻单位在抗台救灾报道中屡有创新,特别是今年对台风"罗莎"的报道,在报道视角和报道手法上新意多多,较好地发挥了新闻媒体在抗台救灾中的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服务大局的作用。现介绍部分媒体抗台救灾报道的做法和经验,供同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杭州的老百姓熟悉了两档全新的电视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 (杭州电视台明珠频道)和《我和你说》 (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 《阿六头》1月1日开播, 《我和你说》4月26日开播,不长的时间,两档节目已在杭城观众中赢得好评。据AC  相似文献   

17.
李扬 《新闻实践》2016,(4):15-16
随着G20峰会日渐临近,杭州各项环境整治工程进入加速阶段。项目的推进给市民生活带来一些不便,尤其进入三月以来,交通拥堵一度成为不少杭州人"吐槽"的焦点。我省主要新闻媒体纷纷刊发报道和言论,主动回应舆论关切,不回避现实问题,在当前杭城面临的施工阵痛期中发挥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一、直面痛点迅速回应,体现媒体责任担当针对近期杭州各项环境整治带来的不便引发的一些社会负面情绪,浙江日报从3月28日开始在头版重要位置和内版整版推出了《全情投入服务保障工  相似文献   

18.
粤语在杭城走俏,“8”成了“发”,“88”成了“发发”,“88,8·8”成了“发发发发”。又听说广州的大酒店8月8日这一天宴席预订一空,许多杭州的青年男女便也竟相仿效,准备在8月8日举办婚礼,然而,老天爷似乎对这种层出不穷的“新习俗”表示了一种由衷的厌恶,一股旋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杭城,一座看似现代化的城市,一夜之间便陷于瘫痪之中。  相似文献   

19.
郑宇 《新闻实践》2003,(11):37-38
10月15日到16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人类航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面对这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杭城各家媒体大显身手,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密切关注,热情报道,向读者奉献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笔者考察了从10月9日到10月23日这段时间内,杭城几家主要报纸对"神舟"五号飞天的报道,从媒体面对重大事件,如何进行报道的角作一些评点和分析。迅速介入,密切关注迅速及时,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之一。"神舟"五号飞天早已成为杭城媒介关注的焦点,各家报纸介入迅速而及时,成为这次报道的一大亮点。飞船预定升天的时间是10月16号,但在之前几天的报纸上,读者已经可以发现关于"神舟"五号的报道。10月10日,钱江晚报借神舟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负责人之口权威宣布:我国将于10月15-17日择机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浙江日报也于10月11日刊发了对火箭和飞船设计者的两篇专访。10月9日到10月11日,距离飞船发射虽然还有好几天,但杭城各大报纸对这一重大事件的报道大战已拉开大幕。  相似文献   

20.
许林 《新闻实践》2005,(4):F002-F002
人民日报新闻版今年以来改革力度很大,在前年、去年设立《视点新闻》、《体育》新闻版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块新闻版。这五个新闻版已经使人民日报的脸变了,变得更好看了。下面是对近期经济新闻版一组报道的版面处理作一评析。3月15日、17日,人民日报经济新闻版分别刊登了经济部记者彭嘉陵采写的《直面煤矿安全》上下篇文章。这是一篇针对性、启发性很强的文章,而编辑的版面处理尤为值得一提。编辑在版面处理上利用"下篇提示"和"上篇回放"的视觉形式(见版面一、二),融入了"推"意识。"推",有推动、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