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的增长离不开员工之间知识转移,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组织开展知识转移活动的关键,而知识转移的效果又取决于高位势知识员工转移知识的意愿和低位势知识员工吸收知识的能力。本文从知识位势的角度出发,引入知识吸收系数,探讨高知识位势员工、低知识位势员工和企业三方的利益机制下知识转移的效果,分析了多种激励机制在促进组织内知识转移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对知识拥有者采用精神激励加团队收益激励的策略,最有利于员工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2.
组织内员工知识转移和共享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是组织价值链中最具有活力的关键性资本,组织内员工知识的转移和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组织内员工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的基础上,应用博弈论的有关方法对组织内员工间进行知识转移的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构建了组织内员工合作博弈的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FDI嵌入型产业集群中,内外资企业间员工流动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通常内嵌于员工的头脑中,员工流动必然带来知识的跨组织转移。内资企业如何将所转移知识进行整合并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长三角地区FDI嵌入型产业集群中的内资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系统研究了由于员工流动导致内外资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内资企业知识整合机制、知识整合能力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垂直整合机制、水平整合机制和混合整合机制均对知识转移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混合整合机制的影响效果最好,垂直整合机制的影响效果次之,水平整合机制的影响效果最差;内资企业的知识整合能力是影响知识整合机制与知识转移效果关系的关键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4.
员工知识背景差异与组织内知识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党兴华  汤喜建 《科研管理》2007,28(6):50-55,75
以调研案例为基础,分析得出员工知识背景差异与组织内知识转移之间的内在矛盾。引入连接强度与信任两个变量,在分析连接强度、信任与知识背景差异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员工知识背景差异的知识转移模型,同时提出基于员工知识背景差异的组织内知识转移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知识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日益成为推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就组织内员工隐性知识转移为主要研究内容,在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组织内员工隐性知识转移静态博弈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知识转移过程的四种占优策略均衡,同时建立设定奖惩因子促使博弈双方都选择转移策略的博弈模型。  相似文献   

6.
技术转移过程中的知识粘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转移的核心是知识转移,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知识粘性是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技术转移与知识转移的关联出发,结合技术转移主体、知识客体和知识转移机制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知识粘性阻碍组织间知识有效转移的成因,并进一步提出制度层面与组织层面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强制、外化的管理措施无法推动员工自愿且持续的知识分享,该文旨在探究能够激发员工知识分享内在动机,引导员工自发持续地进行知识分享的助推机制。[研究方法]以654份问卷为样本,利用Bootstrap方法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基于助推理论探讨组织和个体(领导和同事)两个层面的环境推力推动员工知识分享的内在机制。[研究结论]结果表明:组织知识分享、领导知识分享和同事知识分享均对员工知识分享发挥助推作用;个体层面的环境推力(领导和同事知识分享)发挥的社会型助推作用更大,并且同事知识分享的从众效应比领导知识分享的榜样效应更能推动员工知识分享;员工知识分享自我效能感起中介作用但存在一定区别,员工参与氛围对员工知识分享自我效能感发挥参与式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8.
吉鸿荣 《现代情报》2010,30(7):16-19,23
组织间信任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正向影响非常显著。文章从信任对虚拟企业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分析入手,探讨虚拟企业组织间知识转移信任机制的构建:建立了虚拟企业组织间信任——知识转移的得益矩阵;将虚拟企业的组织间信任分为初始信任阶段、信任发展阶段、信任维护阶段、信任再发展阶段等4个阶段,并建立了虚拟企业组织间知识转移的信任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9.
跨国企业归任员工在国外获得的隐性知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跨国企业常常忽视归任员工知识的价值,也缺乏有效转移这些知识的机制。在分析归任员工知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沟通理论与知识创造理论构建影响归任员工知识转移过程的关键因素模型,并对这些因素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提出相应的命题。文章有助于跨国企业对归任员工知识转移的理解,同时也为相关的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知识转移者、知识接受者、组织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知识接受者评价模式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该机制的核心是组织将知识共享产出的分配权转移给知识接受者,通过知识接受者对知识转移效果的评价实现间接监督知识共享过程的目的。模型分析的结果说明,组织是知识共享活动的最大受益者,但只有通过多种激励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员工产生知识需求,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