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材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其日记以保持原始档案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受害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的亲历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  相似文献   

2.
正本丛刊精心选取近现代中国(晚清与民国)各类士人的日记、书信、奏牍、笔记、诗文集、诗话、词话、序跋汇编等,为读者提供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史叙事背后的历史细节,展现大变革时代的个人生活图景。第四辑《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共十二种:《江瀚日记》、《英轺日记两种》、《胡嗣瑷日记》、《王振声日记》、《黄秉义日记》、《粟奉之日记》、《王承传日记》、《唐炬日记》、《王锺霖日记(外一种)》、《翁同龢家书诠释》、《甲午日本汉诗选录》、  相似文献   

3.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资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其日记以保持原始档案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加害者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 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其个人亲历档案──日记具有其它档案资料不可取代的价值。 明妮·魏特琳(Minnie Vantrin),中 国名华群,美国传教士。1886年出生于美 国伊利诺州。1919年至1940年5月,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等职,在…  相似文献   

4.
江沂 《山西档案》2005,(3):54-54
有关1937年12月南京那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研究成果已经很多,或是对罪行的揭露,或是对历史的反思,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挡住日本右翼势力对累累罪行的否认。面对如此无耻的行径,近年来史学家们又开始转向对史料的发掘,通过公布彼时彼刻亲历的记录,用篇篇带血的控诉对右翼势力进行批驳,收到了掷地有声的效果。近年公布的《魏特琳日记》、《程瑞芳日记》就是从浩瀚史料中挖掘出来的。日记作在大屠杀期间用沉重的笔。逐日记述了亲见的日军暴行,成为“历史事实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退想斋日记》内容的介绍,旨在指出其在研究山西政治、民俗和晋商方面的史料价值,进一步指出日记对近代社会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科布多史料辑存》由我国研究边疆问题的已故著名史学家吴丰培先生辑录而成,包括《桂祥科布多奏稿》、《连魁科布多奏稿》、《科布多巡边日记》和《科布多政务总册》四种罕见的珍贵史料,是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编辑的《中国文献珍本丛书》之一。吴先生指出:外蒙古地区“惟以地域辽阔,人民崇尚骑射,文献少征,而管理该地区官员也忽略了编纂地区志乘”,致令该地史料“均较内蒙、西域为少,使幅员辽阔之区,地貌不详,  相似文献   

7.
有泰的十六卷《驻藏日记》(以下简称《日记》)是现存所知驻藏大臣唯一完整的日记,记录了他在藏期间藏政、外交、历史、宗教、风土人情,尤其是以较早知情人和见证人的身份直接描述了英第二次侵藏的一些具体事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4月29日,应中日友协的邀请,来京出席《东史郎战地日记》首发式的东史郎一行到北京市档案馆参观了《中华民族不可侮--北京地区抗战史料展》,并将其《战地日记》一书捐赠档案馆,以表达他对中国人民的谢罪.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卷《幸存者的日记与回忆》,其第一部分日记周记和第四部分叙事诗的作者均有作者介绍,而第二部分幸存官兵的回忆和第三部分幸存难民的回忆则均无作者介绍。身处乱世,能够幸存,当属  相似文献   

10.
古代来华日本人的汉文日记中,包含许多珍贵的中国史料,这已是史学界众所周知的事实。如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享誉"东方三大游记"之一。白化文先生评述:"它在了解中唐时代我国的地理人情、风俗制度、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以及政治、宗教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外国人所知所见的第一手宝贵史料。" 国内学术界对人唐僧人的日记比较关注,《人唐求法巡礼行记》已有多个本子面世,圆珍的《行历记》也有相应的研究。然而,数量和质量上均不亚于前者的日本人宋僧日记,却未见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日本人宋僧的日记,举其要者有成寻的《参天台五台山记》、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不断被发掘、整理与出版。这其中最著名的是南京大屠杀期间滞留南京的西方国家人士从第三者角度所著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日本侵华老兵东史郎从加害者角度所著的《东史郎日记》。这 3 部日记被译成中文出版后,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以日记这种文体,以亲历者的身份,记录下了侵华日军对南京人民所犯下的这种反人类、非人道的累累暴行。人们在审视这些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时可能要问,有没有中国人自己记录下的日军暴行日记?如能发现当时中国人自己所写的日军在南京所犯暴行记录…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晚清出洋大臣的史料不断刊出,为研究清末外交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其中,郭嵩焘、薛福成、张德彝等出洋大臣,系近代中国最早出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外国尤其是在欧美的记载(如奏章、日记、札记、随笔等),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认识西方的重要文献,向来为学界所重视(如郭嵩焘的《伦敦与巴黎日记》、薛福成的《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晚清时期多种日记与档案中戏曲史料的比对分析,认为《王文韶日记》中的戏曲史料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价值:一是其中的宫廷演剧记录可在观众人数、座次、礼仪等方面弥补清宫升平署档案之不足;二是其中的官府演剧不仅具有明显的官方色彩与礼乐性质,而且绝少见诸其他文献,于同类史料中殊显珍贵;三是从作者的戏曲活动与观剧感受看,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态与戏曲态度。  相似文献   

14.
吴汝纶考察日本学制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著名教育家、桐城派后期大师吴汝纶,曾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赴日本考察学制,同年九月称疾引归,历时三月有余,并有考察记录。对此,《吴先生尺牍》中多次提到过。在《答贺松坡》书中,曾谓:“《东游日记》,草草记所见,不能得其要领,亦无论说,不足观采。”另在《与张野秋尚书》书中亦说:“仅将文部所讲及视阅各学日记,抄呈台览。”此外,还在《同记者俱乐部送别会答词》中说:“现将所访各节,交印工排印,限初九蒇事。”这些都证明,吴汝纶考察日本时,确实专有记录,然而,并未发现有《东游日记》刊行于世。新近,我们在搜集资料时,从安庆市四中退休教师金杏村处找到了吴汝纶当年访日的史料。史料为日记体,纸质为毛边纸,采取纸捻装订而成册,封面未标名称。规格是23公分×12公分。所记内容始自清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初一(1902年7月5日),止于十三日(7月17日),共计十三天的考察情况。这是至今所发现的有关吴汝纶访日的第一份史料。据初步考证,日记显然不是吴汝纶本人所记。有关资料表明,极有可能出自吴汝纶所器重的弟子、随员李光炯之手。这本只有十三天访日记录的日记,是否就是吴汝纶多次提到过的《东游日记》,尚无法定论,现发表如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拉贝日记》是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包含丰富的情感层面内容,折射出拉贝的性格特质,被质疑记述具有主观偏向。文章基于BERT模型对《拉贝日记》进行分句情感极性识别,并通过时序统计、地图映射和史料对照,从整体视角探索南京大屠杀前后拉贝的情感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和对不同人物的情感倾向。研究表明:对日记全文的情感分析有助于完善拉贝在南京时期的人物形象,为既有研究提供佐证;日记全文情感曲线呈现持续下落趋势,且未体现明显的悲剧型情节编排,表明拉贝没有强化日军暴行的叙事意图;情感曲线的变化趋势与南京形势变化契合,反映拉贝的情感书写受到外部时局的严重影响;而拉贝对日本大使馆成员客观多元的情感倾向表明拉贝对人物的态度主要受到其行为的影响,并没有明显的国族偏见。  相似文献   

16.
《公事日记》记录光绪十三年(1887)三月一曰到六月二十九日山西布政司衙门日常事务之梗概,为考察清末山西布政司衙门日常行政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光绪丙中年日记》记载光绪二十二年(1896)间贵州巡抚嵩昆日常事务,是研究嵩昆生平与交游的必备史料,亦是研究贵州官场的重要资料。《光绪丙午年日记》记述光绪三十二年(1906)元月一日至八月十六日内务府广储司银库员外郎宗芳的交游与日常办公情况,可为研究清代内务府广储司银库提供鲜活的实例。  相似文献   

17.
2014年是巴金先生诞辰110周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巴金全集》将新增6到9卷,增补大量此前从未披露过的书信日记,以及一些对于巴金研究十分重要的一手史料。  相似文献   

18.
简讯     
西德汉堡法院不久前裁决,给予伪造希特勒日记案的主犯,原《明星画报》记者海德曼判处四年零八个月徒刑;给予同案犯康拉德·库乔(军事关系史料收集家)判处四年零六个月徒刑。判决书说,库乔伪造了60本希特勒日记;海德曼明知内幕,却把日记推荐给《明星画报》杂志,骗取了高达734万马克。《明星画报》杂志从1983年5月把日记作为特大新闻开始连载,但不久发现是伪造,便停止刊登。另外,库乔的妻子也协助丈夫参与了这一案件,被法院判处八个月徒刑。原美国的著名经济报纸《华尔街日报》记者R·佛斯达·瓦朗兹被控告在该报“股份公司投资”专栏上,泄露股票情报而捞取私利,经纽约法院公开审理判决,判处记者瓦朗兹  相似文献   

19.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材料。魏特琳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的亲历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其个人亲历档案——魏特琳的日记,详细记载了她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及在此后数年间日军在南京实施殖民统治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绍兴梅墅祁氏家族是明清二代著名的藏书世家。文章记述了民国时期绍兴县修志委员会对其史料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以及《祁忠敏公日记》出版经过,以期存史留真,纪念先贤,传承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