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教育》2006,(6B):52-52
情景再现 这是寓言《南辕北辙》(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的一个教学片断。 教师:你认为楚国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2.
正人教版三年级《寓言二则》中两则寓言《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是用现代白话文写成的,北师大版五年级的寓言《刻舟求剑》《叶公好龙》都是文言文。通常,我们不会要求学生背诵白话文的寓言故事,即使篇幅很短;而文言文  相似文献   

3.
寓(yu)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cai),在我国已有近三千年的悠久(youjiu)历史。多得数不清的中国古代寓言,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南辕北辙》就是一篇古代寓言,根据古书《战国策(ce)·魏(wei)策四》所载(zai)译(yi)写而成。  相似文献   

4.
纵览教材,其中安排寓言成语故事的课文并不很多。二年级(下)安排了《揠苗助长》《守株待免》;三年级(下)安排了《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四年级(下)安排了《纪昌学射》《扁鹊治病》,还有一些在积累运用中作为趣味阅读的内容。寓言以篇幅短小、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深受同学们的喜欢。然而,寓言教学如何能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走向深刻?如何让寓意的揭示水到渠成而不是牵强附会?恐怕这些问题正是造成教学“瓶颈”的原因。而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深人”地解读文本,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上有“浅出”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联动的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并对"寓言故事类"专题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海报式"问题的收集和交流,学习运用"品读关键语句,感悟寓言道理"的讨论法. (3)在寓言故事阅读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续写. 二、联动的教学过程 1.说说寓言,读读寓言 师:在《寓言两则》中,我们又新读了哪两则寓言故事? 生1:《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师:以前,我们还读过什么寓言故事? 生2:我们还读过《守株待兔》. 师:课外,大家也一定读了不少寓言,你们还记得吗?  相似文献   

6.
近读贵刊1992年第十一期刊登的《<我看南辕北辙>》一文,笔者对该文作者李老师提出的论点持不同观点。一方面,尽管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麦哲伦航海使人类真正认识了地球,但魏国人与麦哲伦所处的时代不同,“北辙”与西航的地理环境,交通工具、各自出发的目的也不相同,若在当时真有魏国人的“北辙”,由客观现实条件决定,最终他们的结果也绝不会相同;另一方面,也是笔者同李老师不同观点的根本所在——《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包括《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则寓言故事。这两则人物寓言,用准确、生动、意味深长的语文来描绘形象,说明道理。教学时,要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着的深刻意思,并指导学生掌握规律,懂得阅读寓言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于小语第六册31课《南辕北辙》,我实在不敢苟同。这则寓言讽刺了一个“固执己见,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的魏国人。文末评道:“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离楚国也就越远了。”  相似文献   

9.
《狐狸和乌鸦》《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姬昌学射》《螳螂捕蝉》《一路花香》……一则则寓言,如同睿智之海孕育出的一枚枚灿烂的精神珠贝镶嵌在语文教材里。寓言对语文课程有特别的价值,研究寓言及教材中的寓言文本,对于语文教学有现实的意义。寓言是一座渡人的桥寓言的一端连接着神,另一端连接着人。最早的寓言来自神话,神话的万物有灵是原始人对事物的认识,在寓言里就成为了一种拟人的童话色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教了两则寓言,一则是《南辕北辙》,一则是《亡羊补牢》。我引导学生进行续写练习,即接着文章的结尾处,想象并编造出新的情节。要求编写出来的情节合情理,使读者相信是真的:要有意义,使读者从中受到教育。续写《南辕北辙》,有学生写到楚国去的人没有走到楚国,马累死了,车夫累倒了,盘缠花光了;有学生写到楚国去的人走时还年轻,回来已满头白发,耳聋眼花,悔恨自己走错了路,没能到楚国去;还有的学生写到楚国去的人病死在半途中,临死的时候他悔恨自己搞错了方向。有一个学生发表了与众不同的见解,他写到楚国去的人,花了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到达楚国。明友在大路上又碰上了他,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能到楚国,他说:“我一直向北走,不知怎地竟到达了南方的楚国。”我  相似文献   

11.
詹丹 《语文学习》2020,(1):59-62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除了选入外国的两则伊索寓言外,还选了中国古代《列子》中的《杞人忧天》和《吕氏春秋》中的《穿井得一人》两则寓言。《杞人忧天》的故事已是成语,为世人所熟知,而《伊索寓言》的两则,又是传统教材中的保留篇目,如1987年版的人教社初中《语文》课本和1993年版的九年义务制《语文》课本[1],都选了这两则寓言,只有《穿井得一人》是统编教材新选入的。  相似文献   

12.
<正>钱钟书读《伊索寓言》读出一个新的《伊索寓言》,或者可以说又创造出一部新寓言——钱钟书寓言。这个新寓言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超过《伊索寓言》,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但我并没有否认《伊索寓言》自身的价值。相比较而言,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更贴近我们的时代,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要求,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也是《伊索寓言》不能企及的。且不说钱钟书那诙谐机智的语言给人感情上的愉悦,那独到的见解给人  相似文献   

13.
情景再现这是寓言《南辕北辙》(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的一个教学片断。教师:你认为楚国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1:我认为他是一个固执的人,因为他不听朋友的劝告。学生2:我觉得这个楚国人很有主见,因为他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3:我认为他是一个愚蠢的人,因为他朝北走,是永远也到不了南边的楚国的。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先生曾对《伊索寓言》有过很高的评价:“《伊索寓言》大可看得”,正如他的《读(伊索寓言)》不愧是一篇讥讽和透视现代人情世态的立意深远的妙文。对于《伊索寓言》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钱氏是“读”或说是“别解”,  相似文献   

15.
战国是寓言大量蕃衍的时代,反映在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真是各具特色。《庄子》寓言文辞瑰丽,《孟子》寓言诙谐有趣,《韩非子》寓言朴实平易,《战国策》寓言则好比是人的中枢神经,与政治斗争的风云变幻紧密联系。《战国策》寓言大都是从当时激烈的政治斗争旋涡中产生而又服务于当日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6.
方氏创作寓言凡400余篇,其中入选《当代中国寓言大系》11篇,译成《英语阅读指津》60篇,收有他160篇作品的《方崇智现代寓言》已在台湾面世,《中国文学》用英文和法文向全世界推荐他的寓言,美国的《世界日报》从我国众多的寓言作品中选登9篇,他一人独占6篇,他的作品被选入高规格的《世界寓言精品500篇》中。谁能相信,这些业绩都是由松江二中的一个普通教师创造的。  相似文献   

17.
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创作的寓言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派文学具有明显的寓言化倾向。本文着重分析了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尔这个寓言形象,并尝试地将《变形记》的寓意从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次加以阐述:以作家遭遇为基础的小人物的孤独感和灾难感,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疏远而冷漠的关系;人的异化主题。本文还分析了《变形记》表达手法及风格的寓言特色,并将《变形记》与《美国》、《审判》等卡夫卡其它几部小说就寓言特色方面作了系统比较。  相似文献   

18.
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态。在《庄子》中有《寓言》一篇,我国的“寓言”二字即始见于此。外国寓言作品中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还有古印度的寓言。  相似文献   

19.
论《庄子》寓言对神话思维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一书有大量的寓言,其中有的寓言衍生于神话,有的则直接可以看作是神话,《庄子》当中的神人、至人、真人的描述大大丰富了中国神话的内容。同时《庄子》将神话赋予了深刻的寓意,比较彻底地超越了神话传说的思维模式,其充满理性思维的神话式寓言,洒脱而清晰地表述了道家自然无为的学说。  相似文献   

20.
《庄子》的社会批判精神借他的寓言放出了夺目的光彩。庄子认为,一种观点如果没有其本身之外的一些客观事例证明是很难被人接受的,庄子援用、杜撰寓言的真正目的在于有力地论证某个思想,所以在《庄子》中,一个清晰的理性观点,一个哲学思想并不是随着一个寓言而产生的,它只是在寓言中又获得了一次形象的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