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前,通识选修课的教学管理存在着管理理念落后、教学管理者素质偏低、教学管理结构不合理、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二要完善管理结构,实行四级教学管理;三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2.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从高等教育教学内在规律出发,通过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理念与方法,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从而全面构建和完善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推动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3.
王平 《考试周刊》2012,(11):9-11
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扩招,高职院校在学校规模、教学环境方面出现新变化,进一步加大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工作量.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繁重。本文就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顺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效率不高、管理队伍不力等问题。在教学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推进规范管理;强化服务职能,优化教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效能等多种途径优化教学管理,形成高效、和谐的教学管理局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论成人高等教育中教学督导的失衡与有效运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实行成人教学督导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保证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我们必须在全面把握成人高等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成人教学督导理念,健全成人教学督导机构,完善成人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才能充分发挥成人教学督导在成人教学及教学管理上的监督、指导作用,切实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实行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两条线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种尝试。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实行两条线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益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两种倾向和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学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制度与以人为本的关系,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队伍等提高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质量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观念落后、制度不完善、队伍不稳定、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教学管理观念,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9.
地方本科院校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八成以上,其办学质量如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至关重要。当前,影响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质量的主要问题有:教学和科研发展不均衡,导致教学弱化、学术异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实践亟需加强;大学内部治理中,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理念尚未有效落实;高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不高,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执行力和创新力;高校“去行政化”的核心在于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各得其所,这需要制度建设和大学文化的有力支撑。只有切实解决以上问题,地方本科院校才能提高办学质量,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科学化是新形势下对教学管理全过程动态的有效管理,是学校内涵升本的重要表现,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新建本科院校在推进教学管理科学化的进程中,一是要深化认识,树立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二是要增加投入,确保教学管理经费足额到位;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构建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四是要强化制度建设,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民办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在经历了规模化扩招以后,民办高校正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民办高校教育质量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唯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公办高校间求得自己的生存空间。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机制,提高"育人"成效,提高教育质量,走科学发展之路,已刻不容缓地摆在每一所民办高校面前。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高等学校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针对目前高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千校一面的趋同化现象,本文从哲学的角度解析了中国的“和”文化以及“和而不同”的儒家思想,同时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战略中,深入地分析了“和而不同”哲学思想对高校办学特色建设的启示,为我国高校的特色化办学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一直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五化一体"范式的职业素质教育创新体系,以坚持人本性、凸显职业性为主要特点,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使命,融项目化的内容、多样化的载体、学分化的管理、标准化的检验和制度化的管理于一体,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一定示范和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管理人员的工作是院校发展的基础;是日常教育教学正常开展的保障。但是高职院内部公共关系的开展通常以学生、教师为主,管理人员为辅;通常认为管理人员应该是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开展的主体,忽视了他们是内部公共关系的客体,这种错误的思想是导致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将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运用到高职院管理人员的管理之中,对将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对于解决高职院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工作是各高校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教育"的教育理念下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和完善学生工作体系也成为各高校在发展特色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构建"124"学生工作体系的内涵与意义为基础,展示"1个阵地"、"2支队伍"、"4大和谐"学生工作体系在高校教育实现全面辐射和全员育人过程中的重要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针对我国现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革新"五重五轻"的观念,向重视法律应用能力的卓越教育培养理念转变;优化法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高校与实务部门共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教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的"五个梯次"人才培养格局;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以两个"基地"、四个"平台"和八个"专训"为内容的"248"实践性课程教学体系;重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形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实务部门对高校的评价、实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价所组成的"四方评价"闭环系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协调发展与否已经成为制约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外部环境为视角,政府管多治少,大学的自主权名不副实,其权力的运行状态在控制与放任中游弋;高校经费来源渠道狭窄,负债发展的现实使学校陷入吃饭财政与教学建设的两难境地;社会环境纷繁复杂,使师生们徘徊于课堂与市场之间,不能安心于教与学的本职工作。治理外部环境,政府必须转变观念,健全法制,明确职权,依法宏观管理;依法加大对普通本科院校的经费投入,着力解决学校负债发展的严峻问题;优化社会环境,降低市场经济对高校的负面冲击,遏制"大学商业化"进程,为广大师生营造安心教学、潜心研究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地方本科院校应响应国家教育部规划纲要提出的"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地方本科院校要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向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型"的号召,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产学研协同创建实践教学环节和师资队伍,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德国"双元制"模式被公认为一种比较完美的职业教育模式,该模式"重校企合作、重实践过程、重方法训练、重能力培养",其成功经验被许多国家借鉴、采用和推广。我国行业转制高职院校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面临更大困难。科学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促进行业转制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卓越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需要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育,发挥课程对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种课程认识的心智品质和课程建设机制的“课程想象力”,强调以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为教学共同体,共同推动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及课程的人才培养价值功能,其建构和完善是高等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