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国独立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经济的发展,为其进行西部开发提供了政治和物质基础。美英关于西部土地的争夺和英国干涉美国内政成为了“争夺西部控制权”的第二次美英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本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而引起的内战。英国因政治、经济等原因支持代表奴隶主利益的“南部同盟”干涉美国内战,并以“特伦特号”事件为借口而使英美之间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在林肯总统“不想同时进行两场战争”谨慎对英国让步和英国内工人阶级反对等原因促成下,英国失去干涉美国内战的借口和机会。美国南北战争在没有外来干涉情况下以北部的完全胜利而结束。  相似文献   

3.
这是振聋发聩的一问:“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进步?” 发出这一问的是19世纪末处于资本主义发展巅峰期的美国。这时的美国,像停不下来的列车.GDP飞速增长(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而工人的痛苦和富人的迷惘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4.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单词发音、拼写等方面存在差异,如“dance” (跳舞;舞蹈)一词,英国人读[da:ns],美国人却读[d(?)ns]。“中心;中央”一词,英国英语的拼写形式为center,而美国英语的拼写方式为centre。除此  相似文献   

5.
汪伦 《英语辅导》2002,(1):28-28
英国,英国人的绰号是“John Bull”(约翰牛),而“Uncle Sam”则是美国,美国人,或美国政府的绰号。  相似文献   

6.
近代英国城市学院和美国赠地学院发展障碍与对策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初形之物”的英国城市学院和美国赠地学院在发展初期同样遇到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但是,由于英国的导向对策使城市学院“眼光向上”,而美国的导向对策使赠地学院“眼光向下”,因此,两者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7.
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6月召开的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是英美构建20世纪两种世界经济体系的转折点:英国力图借助美国的金融实力,通过与美国合作恢复由其主导的世界经济传统秩序;美国则希望让英国的领导作用随着旧的世界金融体系一齐垮台,自己“另起炉灶’,建立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新经济秩序。会议失败后美国即着手构建自己设计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学设计》2006,(4):17-17
我们知道,英语中表示“楼层”的单词通常是”floor”,“storey”,但是美国人所讲的“第几层”往往比英国人所指的“第几层”多1层。例如,英国人所说的“the secord floor”在美国人看来指的是楼房的“3楼”,而英国人却坚持是“2楼”。  相似文献   

9.
英国英语的衰落与美国英语的繁荣,如同英帝国的衰落与美国的强盛一样是并存的现象。对英美两个国家进行一下粗略的对比,可发现,英国英语的衰落有其政治、经济和科技及语言本身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中国经济实力、军事工业薄弱,国民政府不得不寻求外援物资。无论从国外购买的、或从他国获得的军用民用物资,都存在着运输问题。当时,国民政府在尽量使用现代化运输工具的同时,又着力开辟古老的驮运路线。在商讨开辟中印“驮运补给线”过程中,英国乘人之危,要挟国民政府放弃西藏主权以换取“驮运补给线”的开辟,觊觎中国领土西藏。美国出于自身的战略考虑,趁机派遣“战略情报局”的军官进入中国的西藏地区,行动诡秘。在表面上,美国不参予英国的阴谋活动,实则美国欲图在战时和战后把整个中国(而不仅仅是局部地区)纳入它的控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工业生产空前高涨,1870年,其工业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32%。70年代之后发展缓慢,逐渐落后于美国、德国、法国。近代英国工业兴衰,科学技术起到重要作用。重视科学技术、特别是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重视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动力。近代英国工业生产的变化,从正反两方面证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异国采风     
线接通了?——话讲完了?一个英国人去美国,一天因急事挂了个长途电话,美国电话员接通电话不久便问:“Are you through?“Yes…”英国人刚说完,电话员就把线路切断了,弄得那位英国人不知所措,很是不快。  相似文献   

13.
和美国一样,英国的孩子甚至很多成年人,在10月31日这天庆祝万圣节。事实上,“不请客就捣蛋”的风俗始于英国。  相似文献   

14.
在职业技术教育系列中实行“双证书”,即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制度,是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本主要就西方五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美国)的双证一体化教育进行介绍分析。  相似文献   

15.
英国崛起始于16世纪末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终于1815年的拿破仑战争。对于美国来说,它的独立就意味着英国在北美大陆主导地位的丧失,尽管它从建国伊始就奉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并无意于世界霸权,但它的日益增长的强大势力却最终使它取代了历经二次世界硝烟、衰败不堪的英国。为什么英国和美国得以最终成长为世界霸权呢?为什么它们之间的霸权转换没有引发战争呢?  相似文献   

16.
美国独立战争中,英国在经济、政治、军事和组织诸方面均占优势,而美国则处于特别的劣势,美军处境十分险恶。英美之间的力量悬殊和险恶的战争形势,就使得美国争取外援的外交活动具有了必要性。独立战争前的一两个世纪以来.英国发动的一系列争夺海上霸权的战争,使其与法、西、荷等国结下世仇。同时,英国在海上的蛮横行经.损害了其他列强的商业利益,又使其与这些列强结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英国与其他列强问的复杂深刻的矛盾.又使得美国取得外援具有了可能性。这种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结合,就使得争取外援活动的成功具有了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交通运输与近代美国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是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当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稳占“世界工厂”地位时,美国的经济还不能完全独立,仍具有殖民地性质。可是,此后不到半个世纪,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竟超过英国而夺得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宝座。纵观近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是它的突出特点。经济建设要求交通运输与之相适应,使劳动力、生产资料、原料、产品都能顺利地、迅速地流通;而交通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虽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但英国政府还是决心研制自己的原子弹,在强调英美特殊关系的同时,走出美国的核保护伞。此举有力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和独立性,使它重新成为世界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英国政治家克罗斯曼把英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说成是“1945年以来英国政府所做的最重要的政治决定”。  相似文献   

19.
关于北美独立运动的起因,人们通常认为英国对殖民地的政策构成“殖民压迫”,殖民地居民不能享有平等的权利,受到母国的“掠夺”;甚至将独立战争视为“民族解放”,暗指英国对北美的统治构成“民族压迫”。自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学大多不再从这个角度解释美国革命的起源,而更加注重殖民地的内部变动和北美居民的态度、想法和活动。  相似文献   

20.
何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张志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1944年7月,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金融货币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