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及其以《离骚》为代表的伟大作品,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离骚》甚至被尊称为“经”。但是,《离骚》称“经”始于何时,古今楚辞学者的意见是很分歧的。我在研习楚辞学史的过程中,对这一问题有了不同于历代学者观点的新的认识。我认为,对《离骚》称“经”时间的讨论,不只是为了澄清学术界长期争论乃至失误的一个老问题,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开展屈原及楚辞的研究。故撰为本文,请专家同行指教。  相似文献   

2.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的伟大诗人。他活动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在其不平凡的一生中写下了以《离骚》为代表的一系列宏伟绚丽的“楚辞”之作。这些辞作与《诗经》中的“国风”共同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故而“风骚”并称。屈原的辞作在中国历来深入人心,对诗歌创作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奇珍。  相似文献   

3.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世界上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创造的楚辞,尤其是《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被后人誉之为可以“与日月争光”的不朽作品。两千多年来,我国第一流的历史家、楚辞学者都不曾怀疑过他的存在及其《离骚》的真实性。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今文经学家廖季  相似文献   

4.
魏敏 《甘肃教育》2021,(3):166-167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和《离骚》是两大艺术瑰宝。《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而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典范,则始于屈原的《离骚》。鲁迅曾对二者做过比较,结论是:“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21,(6):58-64
陈大文《楚辞串解》是稀见的清代楚辞学著作。与陈大文生平相关的文献记载稀少,学术界对他知之甚少,且存在混淆同名者的情况。通过考辨史料,可以得知陈大文为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江西宁都州石城县人。陈大文《楚辞串解》一书体例特别,仅包含《离骚》《远游》《国殇》《礼魂》四篇,“串解”主要针对《离骚》一篇。他从宏观叙事的角度把《离骚》分为前路、正面、后路和总段四个部分,认为屈原是真正接续儒家圣人之道的传人,由此将《离骚》纳入温柔敦厚的诗教中,直接否定屈原有怨情。同时,陈大文还认为《招魂》是宋玉招其师屈原魂之作,并大贬宋玉“持禄保身”,有负良师。  相似文献   

6.
《招魂》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绚丽穷奇、千古绝色的作品,但历代学者其说不一。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确认是屈原的作品。明代黄文焕(《楚辞听直》)、清代林云铭(《楚辞灯》、蒋骥(《山带  相似文献   

7.
谢无量先生楚辞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楚辞新论》一书中。该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和新见,是把《楚辞》作为古老的南方文学的代表,把它放在古代南方学术文化的背景下,同代表北方文学的《诗经》相区别进行研究,进而在屈原生平思想、楚辞篇目、《离骚》新释、楚辞学史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见解,发前人之所东发。尽管其论述也有不少缺点和不足,但谢先生筚路蓝缕,勇于开拓新路、敢于破旧立新、大胆冲击陈说的精神,仍是十分可贵的。其以南方文学观为核心的诸多新见与发明。毕竟使人耳目一新,对后来从楚文化角度研究屈原与楚辞之思潮及楚辞文化学的兴起,无疑有深刻启示和巨大影响。还有对“屈原否定论”的首难之功,也不可抹煞。因此谢无量先生的楚辞研究。在楚辞学史以及20世纪学术史上自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屈原作品中的花卉草木新探胡鸿延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乌兽草木之名.”读《诗经》然,读《楚辞》亦然.因为《楚辞》也有许多鸟兽草木之名.历代学者读《楚辞》也很注意其间的草木之名,又多从文学手法着眼,研究其“...  相似文献   

9.
1.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对后代文学很有影响,故常以“风骚”并举。2.风雅颂:《诗经》有《国风》《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等部分。后世用“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3.赋比兴:《诗经》中常用的写作手法。赋:“铺采文,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直接叙述和描写,不用明比或暗比。比:比喻,打比方。兴:“兴者,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用某一事物引起情思。4.屈宋:指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屈原是骚体的开创者,宋玉略后于屈原。5.楚辞:又称“骚体”。句子长…  相似文献   

10.
刘勰结合列于《文心雕龙》总论的《辨骚》篇及其有关篇章,以屈原《离骚》等楚辞为典范,提出了文学创作中“执正驭奇”的“奇正”美学观,“酌奇而不失其正,玩华而不坠其实”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观,以及“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的继承与创新的通变观,确立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离骚》: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汉代班 固在其《离骚赞序》中写道:“离犹遭也;骚,忧也。” 在古汉语中,“离”与“罹”通用,“罹”是遭受之意。 故“离骚”可理解为“遭到忧愁”。 《楚辞》:总集名。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以及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屈原的身份、思想及地位 ,历来颇有争论。有的人贬低屈原 ,说他是“文学弄臣” ;有的人虽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 ,但给他戴上“忠君爱国”的帽子。对这两种观点 ,闻一多都持异议。闻一多从屈原的身份、思想以及他的《离骚》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充分论证了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 ;同时 ,他用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楚辞》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 ,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的新水平 ,其贡献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13.
刘勰《辨骚》篇列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总论,是第一篇全面而高度评价《楚辞》之专论。"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没有屈原便不会有楚辞体的产生。作为才士,屈原的意义不仅在于其继承了北方文化,更为重要的是,《楚辞》"取熔经意,自铸伟辞"的通变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潘啸龙教授的《诗骚与汉魏文学研究》今年元月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338千字。该书乃作者30年来在“诗骚”和汉魏文学方面最有影响的论文之结集。其中对《诗经》“赋法”和“抒情人称”的研探,深入精到;对屈原“放逐”和“沉江真相”的考察,推动了屈原生平研究的深化;对《离骚》“抒情结构”、《九歌》“祭神特点”、《天问》“问难艺术”、《招魂》“民俗背景”和“楚文化”对屈原创作影响的探索,至今驰誉楚辞学界;  相似文献   

15.
关于屈原在身份,思想及地位,历来颇有争论。有的人贬低屈原,说他是“文学弄臣”;有的人虽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但给他戴上“忠君爱国”的帽子。对这两种观点:闻一多都持异议。闻一多从屈原的身份,思想以及他的《离骚》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论证了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同时,他用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楚辞》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的新水平,其贡献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16.
屈原作《离骚》的根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所说的那样:“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对此,班固无异词:“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国将危亡,忠诚之情,怀不能己,故作《离骚》。”(《离骚赞序》)又说:“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转引自《楚辞补注·目录》)司马迁和班固的论断,是非常正确的。从屈原的作品中,我们也可找到证明:如《九章·抽思》,“道思作颂,聊以自救”,为了表达心中的忧  相似文献   

17.
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著作,它的流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之文学,从骚体到汉代骚体赋再到六朝赋一路走来,继承与创新并存,到了王粲的《登楼赋》,无论从内容还是体式它都表现除了一种楚辞精神的回归,是楚辞精神在发展继承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复兴,也因此成为了六朝赋之典范。  相似文献   

18.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它是南北文学长期融合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高不开楚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楚地的风土人情,更离不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现就《离骚》谈谈“骚体诗”的来源和创造。  相似文献   

19.
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作品思想的深刻,艺术形式的完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屈原诗歌艺术是一座丰富而深邃的宝库。本文仅就寓言是屈原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这一命题作一些探讨。最早探讨屈原诗歌艺术特征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屈原列传》称赞屈原《离骚》“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就是说,从屈原的作品中,可以小中见大,近中见远。这种认识还不是很深刻的。《楚辞章句》作者王逸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相似文献   

20.
刘勰结合列于《文心雕龙》总论的《辨骚》篇及其有关篇章,以屈原《离骚》等楚辞为典范,提出了文学创作中“执正驭奇”的“奇正”美学观,“酌奇而不失其正,玩华而不坠其实”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观,以及“取熔经意,自铸伟辞”的继承与创新的结合观,确立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