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虎 《科技风》2011,(19):271
尼采的自由思想建立在他的强力意志学说的基础上。他认为,只有具有强大的强力意志的、能够完全支配自己的人才配拥有自由。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19世纪著名哲学家尼采对20世纪荒诞派大师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的影响,并从该戏剧的等待和重复的主题上入手,扑捉尼采的上帝已死和永恒回复学说。同时分析了他们对这两种学说的不同态度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尼采,作为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在世界的哲学史上备受关注,他的思想令人钟爱,在不同时代人们对他的追崇却惊人的相似,以他的独特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染着世人。因酒神独有的特别气质与尼采脑海中的理想人格完美贴合,尼采对古希腊的文化艺术十分热爱,对古希腊时代的美学与哲学中的酒神可谓是情有独钟,尼采的首部正式出版著作是《悲剧的诞生》,作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解释生命的意义和批判现代文化。作品肯定了生命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对酒神的解读进而理解尼采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生命三境界     
正古今中外的学者曾从不同方面将生命的发展划分为三重境界,以此来表现生命成长的过程。哲学家尼采把人生划分为合群、沙漠、创造三个时期。处于合群时期的人自我意识尚未苏醒,个体隐没在群体中,没有任何个性可言。处于沙漠时期的人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但仍未能从群体中脱离出来。处于创造时期的人已经形成独立的个性,通过个人独特的创造而走向永恒。  相似文献   

5.
人与死亡     
“死得其所”是德国哲学家尼采送给人类的一个忠告。尼采认为文明的演进必须以死亡为代价,只有不断地死亡才会有  相似文献   

6.
王文哲 《科教文汇》2011,(25):78-79
王国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悲剧"概念的学者,王氏青年时代曾深受西方哲学家叔本华、尼采等人唯意志论的影响。在深受西方悲剧观影响的同时,身处中华文化熏陶的大背景下,王国维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中国本土化的影响。可以说王国维的悲剧观是中西悲剧观融合的产物。本文拟讨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的观点,对比西方悲剧的特点,探究王国维的悲剧观,为中西戏剧交流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由意志在哲学中是个相当古老的话题,很多哲学家都从不同层面探讨自由意志。本文主要概述了不同学派的哲学家关于自由意志的定义和诠释,还综述了不同流派的心理学家对自由意志的理解以及国内外不同学者对自由意志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辉 《未来与发展》2022,(12):39-44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都是围绕着如何打破旧的社会与实现未来人类社会而展开和建构的,未来社会鲜明的特点就是劳动者的崛起与劳动者精神自觉的升华。劳动者是沟通连接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具体实践者,是认识掌握自然界规律与人类世界规律能动的人。在未来社会中,由于破除了旧的社会与旧的制度,劳动者第一次自觉自愿地进行劳动实践并且站在历史创造者的立场和角度充分发挥自己的意志和自由认识不断运动改变着的宇宙世界和客观世界。因此,劳动者和劳动者群体在各个历史特殊时期高度地实现了精神文化自觉和自我意志。劳动者对于历史必然性的自觉把握是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文化自觉思想的哲学起点,在劳动实践基础上的人类创新是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文化自觉思想的哲学核心,充分弘扬劳动者的精神人格是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文化自觉思想的哲学体现。  相似文献   

9.
肖宁 《科教文汇》2009,(36):242-242
因果关系是一种为了将世界系统化、简单化而假定的伪造,是一种作为生活条件的必要。对因果观念的批判以及独具特色的因果理论,构成了尼采知识论和本体论的核心部分。尼采是休谟怀疑论后非经验论意义上的因果怀疑论者的代表。他否认因果性反映任何实在,也反对因果观念有传统认识论意义上的不可或缺性。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与未来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人类文明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信息时代时,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必然打上这一时期的历史烙印。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整个社会处于一种互动的关系之中,在网络时代,这种互动关系较之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明显。我们可以说,未来的信息时代是网络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教育化的时代。因为网络随时随地传递给人们信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教育过程,人们接受网络信息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过程。 一、网络文化与未来社会世界正在向网络资本主义转变。网络将世界上所有的计算机联结起来,使世界成为了一个开放性的环球网络…  相似文献   

11.
从康德开始真正确立起来的主体性原则在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中陷入了困境。为克服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的局限,尼采以权力意志取代理性作为对人的主体性进行理论重构的基础,这进一步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尼采的这一重建人的主体性的理路,是一份值得珍视和需要合理对待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之间的合作时常被推崇为一种突破而不是惯例。科学史学家有时把他们自己局限于严格叙述性地积累过去科学的详尽史料,而在逻辑实证论影响下的科学哲学家们,则时常鼓吹一种与价值无关、与历史无关的科学模式:所谓“无关”,确实是除了逻辑工具和语义学之外,几乎与一切东西无关。近年来,这两个学科之间的交流已经建立起来了,我们发现日益增多的哲学家在考察各门科学中的历史案例,以便揭示科学推理的结构,并按照在历史过程中实际呈现的那样来理解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中,报刊的意志代表着人民的意志,是人民思想感情的表达者。也唯有如此,人民才得以将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故而关于报刊的新闻出版自由的保障,即成为了报刊强力发声之前,必须通过的狭隘关口:只有取得话筒的所有权,声音的广泛传播才有可能实现。而到现今,结合社会发展现实,人民报刊思想中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讨论,仍是有其巨大意义的。专业化与商业化的对垒,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融会,成为新闻行业追求己身理想的真实形态之写照。  相似文献   

14.
康德对两个世界的划分,在后来的哲学家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很多哲学家都对康德在现象之外设定一个"物自体"的世界十分痛恨.和这些反对声相比,叔本华是非常宽容的了,他对康德两个世界的划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叔本华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康德最大的贡献就是区分了现象世界和物自体世界.我们在读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都会看到很多与康德类似的关于两个世界的设定,只是在康德两个世界划分的基础上,叔本华作了一些改进和变动,以完善康德的两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的不足.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任倩 《科教文汇》2007,(10X):183-184
康德对两个世界的划分,在后来的哲学家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很多哲学家都对康德在现象之外设定一个“物自体”的世界十分痛恨。和这些反对声相比,叔本华是非常宽容的了,他对康德两个世界的划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叔本华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康德最大的贡献就是区分了现象世界和物自体世界。我们在读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都会看到很多与康德类似的关于两个世界的设定,只是在康德两个世界划分的基础上,叔本华作了一些改进和变动,以完善康德的两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的不足。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邹强珍 《内江科技》2022,(3):118-120
自我效能感本质是一种主观心理活动,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意志水平、思维模式、情感反应模式等,是行为的决定因素。自我效能感的强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在学生各学科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探讨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感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有助于为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思路,也有助于初中英语教师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尼采认为,哲学是科学的前提和价值基础,哲学应考虑科学的发展并确定价值目标。现代科学由于与柏拉图-基督教形而上学有着本质的关联,它的虚无主义的逻辑造成世界的非精神化,强加于人一种严酷的奴隶状态,它是禁欲主义的最高表现形式。尼采的价值重估的哲学就是把生命的意义作为科学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与死亡     
赵立凡 《百科知识》2007,(4X):49-50
“死得其所”是德国哲学家尼采送给人类的一个忠告。尼采认为文明的演进必须以死亡为代价,只有不断地死亡才会有不断地新生。也许他有天才的预见,也许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这种思想被现代生物进化论所接受,并且拿出了相当一部分生物学上的证据。这些生物学者认为,越是高级的动物,再生和不死的能力就越低。例如壁虎可以长出一条新的尾巴,而哺乳动物和鸟类就不能,而更原始的阿米巴虫,只要环境容许,几乎会永远分裂下去,但它们却仍然是原生动物,和10亿年前没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9.
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研究资料表明,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双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词汇,增强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是认识事物的信息通道,也是获得各种实践经验,表达自我意志的重要工具。自我服务是一项简单的日常劳动,对幼儿来说,不仅是获得一项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思想世界。  相似文献   

20.
《百年孤独》作为"爆炸文学"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其主题思想一直备受评论界的关注。很多研究者都认为《百年孤独》中有一种消极悲观的东西,表现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而笔者则认为作品中有一种与之相反的一种生命热力,小说用时空轮回手法把生命和历史融合在一起,在作品中作者正是用了一种时间意义上的反衬,把孤独的载体——生命和历史推向了人的理性世界,引发人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