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康拉德的小说中,《吉姆爷》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角度都堪称杰作。本文从悲剧美学入手,以主人公吉姆的悲剧命运为线索,试图对作品的悲剧艺术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近代哲学家尼采的超人思想及悲剧思想对人类文化曾产生过强烈的冲击,他的思想对老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旨在以老舍小说《月牙儿》解读尼采解读尼采的悲剧思想及超人思想。尼采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但是人必须要自强自立实现自我价值。这与老舍的小说《月牙儿》中的主人公月牙儿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3.
莫莉 《文教资料》2009,(36):9-10
由于受传统大众解读方式的影响,鲁迅作品《阿Q正传》中的“阿Q精神胜利”成了作品揭示国民劣根性的主要思想。文章作者全面研读作品,从恋爱、情感这一角度.对封建礼教中的两性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作品中“恋爱的悲剧”不仅仅是阿Q的,而是像阿Q样的一类人悲剧.也是那一代人或更多的中国人情感悲剧,从而将作品的思想内涵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加深了作品的悲剧色彩.也加强了作品的讽刺力度。同时,也为我们研读作品指明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其在学生人格培养上的重要地位,而其悲剧审美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更具独特条件和意义。本文以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悲剧作品的审美解读为切入点,从悲剧审美价值、审美心理、审美意境等角度促进学生人格培养作了思考与探寻。  相似文献   

5.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他在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女性。回顾这些女性人物,我们不难发现,曹禺描写了大量的女性悲剧命运。本文从曹禺早期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来分析曹禺是如何通过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描述,来深度探究悲剧形成的根源,对封建社会中遗留下来的愚昧落后思想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6.
《窦娥冤》是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本文拟从叙事学角度解读作品,从作品叙事时间、叙事视角、作者意图与矛盾三方面入手,分析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以及关汉卿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是在发生了时空置换的文化差异中来解读屈原的。在史官文化的感召下,司马迁剖析了造成屈原悲剧的社会和思想缘起,再以儒家的文艺理论对《骚》进行了文化定位,纳《骚》入诗,揭示了创作主体的悲剧心态和作品的悲剧精神。司马迁还从游士文化角度和道家观念出发,反思屈原命运的最后结局,寄寓了司马迁复杂的情绪和人生感喟。论文最后分析了司马迁作这种解读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邵练炼 《海外英语》2012,(21):182-184
国内外评论界曾用冰山理论、悲剧意识等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进行过充分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开始从生态文学的角度重新解读这部作品,这篇文章立足于老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生态批评理论,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重建和谐统一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9.
吴菁 《考试周刊》2014,(37):23-24
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是其思想艺术技巧最成熟的作品。小说揭示并批判了战后美国拜金主义思潮下虚伪、冷漠、自私的人性本质,是一部关于"美国梦"的实现与幻灭的悲剧。从生态主义角度解读,作品主人公盖茨比的人生悲剧是一个由外部环境、其与他人、其与自身和谐关系遭受严重破坏而导致的生态悲剧。  相似文献   

10.
德莱塞的《美国悲剧》引起人们对当时美国社会及其普通人生活的深刻反思,从而也激发出进行哲学思考的勇气,也体现出不同时代对优秀文学作品的不同解读是促成该作品本身保持魅力和价值长久不衰的真谛,德莱塞的《美国悲剧》以她所列举的触目惊心的案例而成为当今消费社会里人们防微杜渐时要阅读的一部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11.
尼采的"日神说"和"酒神说"是理解其悲剧思想的钥匙,他的全部哲学思想就是从这两个概念引发出来的。尼采悲剧学说的价值在于他觉察到西方社会正在孕育和发展着的深刻的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和文化危机,并已经意识到旧世界及其所珍视的一切价值的必然没落,要求加以无情的否定。所谓"上帝死了"的说法,正是这种思想的形象化的表现。他的悲剧学说对后世,尤其是对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等20世纪西方重要的美学流派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是知己之爱,也是叛逆者之爱。这种爱情损害了家世利益,不容于封建思想和制度,而被拆散,形成悲剧。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缘"虽说"终成眷属",但由于宝玉的出家,亦成悲剧。这两处悲剧都是封建末世时由封建家长所造成的,两者是时代的悲剧,其悲剧性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主题,历来都有不少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为性格悲剧说,一为命运悲剧说。本文则试图从社会悲剧的角度来重新解读此文,深入挖掘作者的社会批判意识,以期为读者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纳西民族史诗《创世纪》的思想性及文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纳西民族的东巴学可谓源远流长,其中不乏优秀巨,但是要以民族史诗《创世纪》的影响最为深远。史诗中所折射的纳西先民的思想光辉与我国汉民族的“道”家思想有某些契合之处,特别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所反映出的整体性和封闭性成为后来纳西学一大主题--爱情悲剧的思想基石。  相似文献   

15.
倪吾诚是一个“多余人”的典型形象。中西化的撞击冲突是使其成为“多余人”的历史原因,倪吾诚在现实生活中的迷惘,挣扎,无力,失败,符合典型的“多余人”特征,倪吾诚与其他“多余人”比较,同中有异,个性鲜明。倪吾诚的是性格的悲剧,是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文章着重论述了“三个代表”的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其创新表现在党建目标、党的先进性及其实现途径和对社会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等方面。“三个代表”思想是从国内外、党内外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实际作出的科学论断,体现了我们党求真、务实、创新三位一体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超人"是一个特殊的语汇,就杰克·伦敦而言,在其思想倾句和作品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因为两者的结局都具有"悲剧性"的因素,文章试图从"超人的悲剧"这一特殊的角度,透视、分析作家和其艺术创作中的丰富内函.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曾经引起无数的争议,其中“嫉妒说”长期在《奥赛罗》研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尽管一批著名莎学家、文学家从各种角度对嫉妒一说进行了否定,指出“嫉妒”并不能令人信服地全面解释《奥赛罗》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从“他者”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角度,可以看到不断被强化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中国改编莎剧也注意到《奥赛罗》中文化身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重写文学史的缘起、应遵循的方法原则及在写作中当预防的层面等的阐述,阐明了文学史写作的终极目标虚是产生出具有审美性和个人立场的研究型的学术著作,且这种文学史的重写工作需要不断进行。  相似文献   

20.
元代著名南戏作品《琵琶记》,以其对民间故事的成功改编,悲剧结构的成功设置,甚至是在情节上明显的疏漏,制造了一出较为典型的悲剧。文章分析了剧本改编的意义,双线结构的特点,并认为其结构的缺失之处在于,在本剧的后面部分关目中,以由“悲”转“喜”的大团圆结局对其悲剧性有一定意义上的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