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法哲学和法理学应当是不同的学科。法哲学是以哲学的方式从体制外反思、讨论法律根本问题或难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法理学是以科学即经验的方式从体制内对法律的解释、分析的学科,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法哲学是哲学和法学的交叉学科,是以哲学的方法研究法律问题的学科。因此,对法哲学概念的理解关键在于对哲学概念和法律概念的理解。法哲学就是具有形而上学特点的关于法律的思想或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晚年的法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熠熠闪光的思想宝库中,恩格斯提出和论述了一些法学基本理论问题,科学阐明了国家和法的起源、本质和历史命运的观点,深刻论述了无产阶级法权世界观,创造性地提出了平等义务观念,捍卫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法学方法论.晚年恩格斯法哲学革命的科学意义就在于:通过恢复法学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揭示了法的社会本质并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法律的阶级本质,同时也揭示了法律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我们进一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宝库,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法学思想的产生经过了一个由萌芽、发展直至形成的历史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紧密结合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际,倾毕生精力在解决重大思想理论问题时继承和发展整个西方法哲学思想传统的结果。遵循马克思法学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整体上看,马克思法学思想的产生大致经过了这样四个历史时期,即1835年至1842年由康德主义向黑格尔主义转变的孕育期;1842年至1844年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法律观影响下的反思和批判期;  相似文献   

4.
法理学是一个运用哲学方法研究法律基本问题的学术门类,与法律哲学或法哲学含义相同,都是探讨法律的一般性问题的学科。与其他法学门类相比较,法理学的对象超越了实在法规范,甚至更多地以相关法律思想和学说为研究的直接对象,从中获得思考现实法律问题的精神养料,目的是建构和探索法律的理论问题。因此,法理学的意义主要在于开启心智、启蒙思想、提高法律职业者的理论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法学基础理论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的学科,它涉及的问题比较广泛,比如: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还有国内外和历史上的大量专门法律的问题等等。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前进,法学基础理论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 一、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对象 法学基础理论属于理论法学,它研究的不是某一国的法,也不是某一种法或法律现象,而是把法律上层建筑作为整体来研究它的产生、本质、发展规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着重研究社会主义法,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以及正确、充分地发挥其作用的规律性和条件。 法学的发展象其他科学的发展一样,有愈分愈细的分化的趋势,也有相互联系愈来愈紧密的整体化的趋势。人们对法律现实的  相似文献   

6.
面对科学合理性问题的争议,弗里德曼另辟蹊径,从新康德主义视域出发,试图将库恩的历史主义理论与早期逻辑实证主义传统结合起来,重新阐释科学发展的连续性问题。通过对卡尔纳普等人的新康德路径解读,弗里德曼用一种动态的、构成性的相对先验论主张替代库恩以来认识论研究的自然化和相对主义基本理路,以保留人类理性和规范化在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舍勒从以现象学为方法论抓手的知识论说明切入,展开其人学总体性建构“从两极到中介”的哲学化道路.是其人学理论布展的匠心独运之处。舍勒以批判康德伦理学和尼采道德相对主义为出发点,系统论证了价值、情感、人格及其关系在其实质价值伦理学中的结构性统一,客观上为探索建立一种积极的理想人格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离不开一个系统而专业的法学学术体系作为基础和支撑。法学学术体系包括法学知识体系、法学理论体系和法学学术评价体系三大方面。法学知识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而形成,并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发展而完善发展;法学理论体系包括法的一般理论、部门法理论和法学交叉学科理论,发展法学理论体系关键是理论创新;法学学术评价体系对法学研究和教育至关重要,要在评价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法学学科特点的法学学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对中国当下法律哲学的建构逐渐显现出法律人的理论自觉,出现了不同的法学理论范式。作为一种特定时间和空间背景下的知识产出,我国法律哲学的建构和发展必须经由法律人自身的理论自觉和努力才能得以型构出来。庞德社会学法理学产生和发展对当下中国自身的时代性法律哲学理论的建构过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多数人倾向于将它解读为统治阶级意志论、国家意志论和物质决定论,而此"三论"非但没有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本质的理解,而且不利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试着超越传统的思维定势,以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为考察文本,梳理出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三方面发展:在本体论方面,提出法学的多元观和建构理论,区别于先前的一元观和反映论;在法学方法论方面,采用深度描述的方法,关注动态的法律而非静态的法律,对它们进行解释而非评价;在法学的发展论方面,主张一种融西方法律中的普适性与东方法律的特殊性于一体的复合式发展观。本文的价值在于首次从法哲学层面上解读人类学笔记,希冀能给中国法制现代化以裨益。  相似文献   

11.
庞德的理论是在历史法学派历史发展的观点、分析法学派法律逻辑分析的方法、哲理法学派对价值问题的探讨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社会控制理论即通过综合运用经验、理性和权威的手段,以实现囊括利益、权利和理想社会图景的目标,既具有实用主义又具有相对主义,既坚持功利主义又调和了道德因素,既实现了法律稳定与变化的动静平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线性时间平衡,又实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空间平衡。  相似文献   

12.
遗嘱继承制度的"社会利益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本位思潮在继承法中的反映。以狄骥、拉德布鲁赫和庞德为代表的社会连带主义、法律实证主义和社会法学派的法学家们,在阐述遗嘱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上强调社会利益而贬抑个人利益的倾向顺应了所处时代的要求,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其认识上的片面性亦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从自然法内核、法官裁量与诉讼成本两方面对平衡法理论进行分析,并从自由裁量权、和谐司法两方面阐述平衡法理论带来的启示;其次,从法治理论、法制现代化理论、权利本位论、法律多元化理论、法律全球化理论等方面分析当代中国法学理论及其带来的启示;再次,从法的词意、法的理论中心、法的运行体现、法的永恒目标、法的过程和终点等方面分析平衡法理论的特征;最后,从法学理论、传统法律文化、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普世观念等方面阐述平衡法理论对当代中国法学理论的创新,并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增加人民幸福感、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维持国家繁荣强盛等方面阐述平衡法理论对当代中国法学理论的意义,为当代中国法学理论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法律诊所教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传统法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法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法律诊所教学方法由于其特有的优势,更有利于法学人才的培养。法律诊所教学方法在我国的普及、推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哲学作为一种批判性理论,继承了现代哲学中的相对主义因素,并把相对主义推向了极端。后现代哲学在相对主义方法论的指引下,存在着走向虚无主义的危险,但同时也有积极的方面。后现代哲学的出路如何?关键在于它能否克服相对主义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在西欧中世纪的法律体系中基督教的因素无处不在,教父哲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承袭了希腊古典哲学中的法学思想,奠定了中世纪法理学的理论基础;教会法承袭了罗马法的原则;基督教的宗教仪式为日耳曼人习惯法罩上了神圣的光环,增强了其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7.
哲学、生态学、经济学、法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动互通、耦合联动,共同构筑起中国循环经济法的理论基础。其中,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生态系统整体性及生态规律、"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以及法律生态化趋势对中国循环经济法的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对于许多当代科学哲学家来说,康德哲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背景参考系,他在哲学史中的地位如同一个“蓄水池”,这就是说,康德以前的哲学统统流到康德那里,康德以后的哲学又都出于康德,波普尔哲学也不例外。那么,波普尔哲学与康德哲学有什么渊源关系,康德哲学和波普尔哲学的主要异同点有哪些呢?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对牛顿理论的评价在前批判期,康德的兴趣主要在自然科学方面,可以说,真正决定康德哲学的方  相似文献   

19.
法学各门课程的合理设置是法学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障。有鉴于此,教育部和司法部确定了16门法学核心课程,作为塑造和培养法律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要求。其中,法理学是理论法学这一法学二级学科中最重要的课程。法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法的基本范畴、法的历史、法律方法、法律运行、法与社会的关系等部分,旨在让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概念,养成规范性思维的习惯,了解法律实践,增强法律素养。在本科教育实践中,法理学是开设刑法、民  相似文献   

20.
在学理上,将法律论证作为一种理论进行研究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西方法学界对法律论证理论的研究。以英美与欧陆为泾渭,其中欧陆法学对法律论证的研究又以德国最具特色。通过对哈贝马斯、卢曼以及阿列克西等三位当代法哲学大家的法律论证理进行比较,从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