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权利应当平等,而现实中的权利往往并不平等。这是一个老问题。的确,现代社会是一种权利的差序格局,权利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程序性保障,权利救济就应时而生。在英美国家,“救济先于权利”是最得意的法律作品,如英国法谚: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法律-社会实践表明:权利必须有救济方法和程序。因为救济是通过划定权利的界限来实现权利,通过一定的程序来制约权力,补偿权利的缺损。实质上,救济就是为弱小的个体在权利受侵害时的一种对抗机制,是借助法律的预先规定,通过规范、预测作用,对主体提出预先警告,在主体违反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审判委员会制度设计得较为粗疏、空泛,极易造成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矛盾。改革和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应当以程序公正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行业规章作为民间法的一种,对于行业自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这种保护作用受到制度设计疏漏和政府过度干预这两大因素影响的问题,我们应当对相关制度设计予以完善,并尽量淡化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走在全国各省市前列的。但稍嫌不足的是缺少一部专门性的法规来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我们参照兄弟省份的立法例,结合重庆实际,起草了本条例的学者建议稿。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对中国当下法律哲学的建构逐渐显现出法律人的理论自觉,出现了不同的法学理论范式。作为一种特定时间和空间背景下的知识产出,我国法律哲学的建构和发展必须经由法律人自身的理论自觉和努力才能得以型构出来。庞德社会学法理学产生和发展对当下中国自身的时代性法律哲学理论的建构过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6.
侠与法都是人类追求自身自在自为的生活进行的设计,他们的存在,从本质上言,都是人类不断探索和争取自由的历史产物,从自由的维度透视二者,它们存在着很强的契合性。但在各自的发展中却渐行渐远,究其因亦是二者对自由问题上的差异所致之必然归宿。当今,侠作为历史存在物虽已消亡,但对法治的自由追求之路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法制新闻如何写作,如何给予一定的解释赋予其特有的意义?笔者认为,解释法制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并用法理的视角探求法制新闻事件背后的真实,可对社会或民众产生深层次的影响,更多更精义的法制新闻事件的解释性报道展现给大众,不仅会提升法制新闻自身的品位,扩张与延展法制新闻的生命力,而且更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的一个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川渝口头禅文化是非常丰富、鲜活的,相当要好的朋友见面的一些打招呼惯用语,要是出现在北方,基本上意味着打架斗殴,但为什么川渝大地如此流行,它的源头是什么,来自孔孟之乡的笔者思考了2年多,试图主要使用扎根理论陈述范式、历史分析法和新制度经济学之制度框架探究此问题,以解川渝口头禅文化独特之源、别种之解和极致之情。  相似文献   
9.
川渝口头禅文化是非常丰富、鲜活的,相当要好的朋友见面的一些打招呼惯用语,要是出现在北方,基本上意味着打架斗殴,但为什么川渝大地如此流行,它的源头是什么,来自孔孟之乡的笔者思考了2年多,试图主要使用扎根理论陈述范式、历史分析法和新制度经济学之制度框架探究此问题,以解川渝口头禅文化独特之源、别种之解和极致之情.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一年多以来,并没有引起学界和民间的强烈反响,政府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引起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更深层次的关注,本文对该法的重大价值作了阐述,对该法的三个"凸显"和三个"注重"作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回应现状的时代呼吁,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三个"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