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陈蓓 《青年记者》2009,(24):67-67
深度报道,提升着媒体的品牌效应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是对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进一步深入报道的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在“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是阐明新闻事件因果关系.预测新闻事件发展趋向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不仅要讲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过去和现在,还要预测事物的发展和未来;不仅要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还要报道涉及的地方;要报道当事人,而且还要报道相关的人物;要阐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意义和影响;要有具体的情节和细节,而且更要用事件本身的典型人和典型实事说话,因此,深度报道具有更大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3.
普遍意义上讲,财经报道分为财经新闻报道和财经深度报道,不管是以何种形式出现,这两者都是以事件性报道为主流的,财经新闻报道较为浅显,读者很容易看出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可是大多数的财经深度报道却难以看出事件性来。从另一角度上讲,财经深度报道的事件性报道远远区别社会和时政新闻的事件性报道,如果撰写不好,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一种事件顺序的散乱和观点的不清晰,这主要是由于记者撰写文章的失控。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呢?我在撰写财经深度报道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要有过硬的财经知识。做一篇较大篇幅的财经深度…  相似文献   

4.
当前 ,新闻谈话类节目在电视传媒中方兴未艾 (如央视四台的《中国报道》、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等 ) ,吸引了受众关注的目光 ,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无独有偶的是 ,在纸介质媒体中 ,一种类似的报道形式———“专家访谈”正悄然兴起 ,这种报道形式多见于周报 (刊 )中。有的报纸甚至开办了固定的专栏 ,如《中国经营报》周二刊第五版的《论坛导刊》。“专家访谈”是对传统的“专访”和“答记者问”报道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是深度报道形式的一种变体。它一般聚集于一个阶段内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生活领域中的热点事件和现象、焦…  相似文献   

5.
人物报道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专题性新闻报道形式,代表着一定时期内最具代表性的人及其事件。本文以提高人物报道的新闻性和时效性为目的,从广播电视采编角度进一步讨论了人物报道的特点及技巧应用。  相似文献   

6.
将图文报道的采访对象对准什么?纵观眼下很多报纸的图文报道,内容中有人大政协两会、应届高中学生备战新一轮高考、城市中外来打工一族、黄金周百姓生活实录等,可谓涉猎广泛,其中不乏贴近群众、贴近现实的好报道。诚然,图文报道以其生动的形式在报道火热的现实生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新闻记者仍然要在选题上狠下功夫,宜摒弃部分哗众取宠(如城市里的同性恋)、立场暖昧(如乡村来的洗脚妹)的题材,丢掉偷窥、猎奇的心理,调整积极健康的心态进一步关注社会热点(如三峡工程蓄水)、社会难点(如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社会焦点(如“非典”防治工作)等,进一步走近读者与市民,站在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报道国是与民生,走一条既关注大事件、新现象,又聚焦个体人物命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学简明词典》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是新闻五个‘W’和一个‘H’的进一步深入的报道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要在‘Why’和‘How’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报道的立体化是电视台在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时采用一种新的表现手法,这就是以一条主线围绕事件或人物,采制若干条新闻安排在一起,在同一时间内播出,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向受众介绍新闻的现实情况,分析事件的原因、背景、意义及其发展趋势,使观众全面了解事件的全貌,是一个主题的新闻由多种形式的多条新闻来表现的方法。这种报道形式气势恢弘,震撼力大,内容深刻,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作用,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9.
孙喜云 《新闻采编》2002,(3):17-19,13
最近一个时期,各家党报纷纷加重了深度报道的份量。 何谓深度报道?《新闻学简明辞典》解释其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某些论著称之为:“是一种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深刻透视新闻事件与社会问题,全息结合,富有理性思辩的一种报道方式。”有的则称之: “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种解释应该也可以采取一种客观的形式,努力向广度、深度发展,学会全面、辩证地 一种专业所允许的规则。于是客观性从一看待、分析事件,积极地使用平衡的报道 种信念变成一种对新闻事实的操作  相似文献   

11.
一、要注意把握好报道形式与事件的关系 现场报道是一种鲜活、明快、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但却不一定适合所有新事件的报道。主题平淡的一般性会议、总结式的典型报道等,采用现场报道的形式就如画蛇添足。反之,主题突出的重大会议的报道或重大新闻事件、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运用现场报道的形式,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把握好报道形式与事件本身的关系,是能不能搞好现场报道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立足于危机传播理论,以晋宁"10·14"事件报道为研究个案,从报道形式、主题框架、事件归因、新闻来源、报道基调、危机传播模式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媒体在农村群体性事件议题上的媒介表达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媒体优化群体性事件报道、提升其深度效能的策略路径:应注意进行事件潜伏期的环境监测和危机预警报道;加强危机蔓延期的沟通协调功能和恢复管理期的社会反思功能;注意把握报道分寸、建设性地进行舆论监督;尤其是在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法治价值取向上,还应加强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反思、多元主体利益关系分析等。最后对媒体建构下的施工方和地方政府危机传播管理策略问题作了一定反思。  相似文献   

13.
灾祸事件一直是新闻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媒体报道的重点,有些西方新闻写作教材把灾祸报道分为两类——事故报道(Accident)和灾难报道(Disaster)。事故报道主要指人为灾祸,如交通事故、空难、人质扣押等;灾难报道主要是自然灾害,如水灾、地震、热带风暴等。区分这两的关键在于新闻事件的严重性,即死亡的人数。如果一起交通事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  相似文献   

14.
后续报道就是跟踪报道.它是对已经报道过的新闻进一步追踪,对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新闻事件.或者说某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的持续报道。^①后续报道较之于其他报道形式更能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更能彰显媒体的公信力。所以近些年来,在以民生问题为主要报道内容的都市类报纸上,后续报道出现得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李宁宁 《青年记者》2009,(14):76-77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发展,专题性报道在报纸版面中占有的地位更加重要。要搞好专题性报道,必须策划先行。所谓专题性报道策划,就是围绕某一主题或某一事件所作的系统报道,其主要任务是把既定的选题细化,可操作性较强。策划时要考虑报道范围、报道事件、报道形式和报道方法;还要考虑如何启动,如何展开,如何深化,如何总结,以及报道人员如何安排,社会力量如何借助。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新闻学概括深度报道“是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它不仅要说明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还要分析它的意义,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这就是说,深度报道既要说明“怎么样”,“是什么”,更要解释“为什么”。“是什么”可以从画面中看到,“为什么”则需要报道者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新闻,标题引人注目,行文鲜活灵动,篇幅短小精悍。要在较短篇幅内,做到既要讲述新闻事实、界定新闻性质,又要阐述新闻意义、给人以启迪则绝非易事。 网络深度报道,即以新闻主体事件为基本依托,以相关主题词、关键词为主要线索,以建立标题列表、相关链接和延展阅读为大体形式,对新闻事件的5个"W"做以进一步的解释性报道,对新闻事件的背景资料、外界反应和意义影响等进行全方位的呈现式报道,凸显出新闻的内涵和深度。  相似文献   

18.
巩勇  孙荣刚 《新闻前哨》2007,(2):100-101
专题新闻摄影报道是指运用多幅图片,结合文字报道,全面深刻的介绍表现和揭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一种新闻摄影报道形式。十多年来,中国三峡工程报在摄影报道中运用专题报道的形式,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9.
深度报道是指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它不仅要说明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还要分析它的意义,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作为电视传媒,深度报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镜头参与性。电视新闻文本离不开"纪实情境",这种"情境"应包含三大  相似文献   

20.
杨敦显 《东南传播》2010,(9):122-123
本文以"瓮安事件"等群体性事件报道为例,分析媒体在群体性事件报道为更好实现媒体的报道责任,应注意的报道策略,即注意舆论引导,选择适当报道的形式和选择解释性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