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的探究进行了设计,以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情景激学、问题导学、实验促学、归纳提升等环节设计并实施"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引导学生从价态观和物质分类观角度自主构建元素化合物学习的知识网络,提炼出相同价态和不同价态物质转化的规律,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3.
氧族典型的元素是硫,硫元素有多种化合物,并且硫元素的化合价又多变,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来认识和分析不同价态硫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学好这一知识点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通过展示含硫矿物图片、探究含硫物质间的转化、举例生活及生产中硫的转化、展示精彩网络图等环节设计并实施"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教学,引导学生从价态和物质分类两个维度自主构建含硫物质的知识网络,提炼出相同价态和不同价态含硫物质转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5.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是元素化合物学习的重要内容,性质可在转化过程中体现。以“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为例,通过设置任务载体,利用“物质类别通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完成转化任务,归纳物质转化的一般路径并提炼“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认识性质视角,从而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框架与学习思路。  相似文献   

6.
硫元素有多种化合价:-2 S——0 S—— 4 S—— 6 S,我们在解题过程中经常用到硫元素参与的归中反应和歧化反应,现归纳如下: 一、归中反应同种元素由不同价态(高价态和低价态)  相似文献   

7.
<正>物质的存在不是静止的,物质之间在相互的转化.物质的转化体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元素化合物的核心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物质的转化,如无机物之间的转化,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有机物之间的转化,自然界中的转化,实验室的转化,生产生活中的转化等;相同价态之间的转化,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转化等.利用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人们可以研究物质的性质、制备及鉴别和提纯物质.主要观点:不同物质的转化应用不同的化学反应原理.物  相似文献   

8.
以“探究火柴头中的硫元素”为项目主题,开展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学生通过完成“查阅资料,明确火柴头的成分”“设计实验,检验火柴头中硫元素”“动手实验,探究SO2的化学性质”“绘制手抄报或思维导图,构建元素化合物认知模型”4个项目任务,掌握了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体会从物质结构、类别、元素价态、特性等角度构建元素化合物认知模型,并构建基于证据—推理—实验—验证的学习模型。利用西林瓶、注射器、矿泉水瓶、pH传感器等仪器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汇报实验成果,发展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必备的学科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已知硫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硫元素的归中反应是氧族元素学习的难点。现将其归纳总结如下。当高价态的硫与低价态的硫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应遵循“只靠近,不交叉”原则。  相似文献   

10.
以《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为例,让学生完成对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认知地图的主动建构,培养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与模型。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中明确提出9项学生必做实验,“不同价态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为学生必做实验之一。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2],实验装置缺乏密闭性,SO2气体的逸出威胁着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接触的实验较少且比较简单,而SO2的制备、性质检验及不同价态含硫物质间的转化实验操作量较大。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37):132-133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课例主要是以"元素与物质"这一学科大概念为轴,整合氧化还原概念相关化学史,提出从物质角度、元素角度、微粒角度这三大角度出发,用以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且提出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两视角探析氧化还原反应认知模型,分析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性质及其相互转化,提升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认知和应用。本文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课例彰显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与知识、素养的紧密结合,体现教学过程"教、学、评"的一致化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标准教材化学1(必修)中,学习硫的不同价态转化时,同学们往往设计如下反应:2H_2S SO_2=3S↓ 2H_2O,以实现硫的 4、-2到0价的转化。但由于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均有毒,故在课堂上无法演示。为了克服这个缺点,笔者经过多次尝试,制作出如下演示仪进行课堂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4.
1.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一般来说,同一种元素从低价态到高价态氧化性(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从高价态到低价态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5.
“物质分类与转化”是化学的核心问题,以“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为例,建立“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基本认识,从元素的视角看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构建物质类别转化和元素价态转化的二维概念图,整体设计了硫和含硫物质相互转化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6.
沈晓静 《广西教育》2022,(32):91-94
本文以“探究Fe2+与Fe3+的相互转化”教学为例,阐述教学典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深入分析教材及学生情况,研读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科学探究建立模型以及迁移运用等三大教学环节,让学生经历预测Fe2+与Fe3+的转化可行性、设计及评价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探究、描述实验现象,运用规律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等过程,进而形成金属元素低价态到高价态的转化模型,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使“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实验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通过实验探究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新课标(2020年修订版)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年版)教材为载体进行教学分析,依据新教材特色和新课标要求对这一探究活动进行创新设计。其实验现象明显、装置简单、绿色循环、装置一体化,具有一定的实践和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高中化学知识的差异以及教材编排的特征,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尝试以化合价为抓手,先利用复分解反应的规律进行对相同价态之间的转化进行分析,最后对化合价升降探究。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老师教学主线的设计合理性和学生学习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化学选修课《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对"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以前学习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认知水平上引申的一小部分内容,但其作用却是解决我们很熟悉的问题,如衡量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和解释不同金属离子呈现的不同价态等。在"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的学习中,经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第一电离能的变化,可得第一电离能在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汤群 《化学教学》2022,(8):47-52
“探究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的项目式教学由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入,分成四个核心任务,以问题为驱动,带领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活动,对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作用、制备及含量测定进行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自主运用价-类二维的元素化学认知模型解决相关的物质转化问题,让元素化学认知思路结构化,提升研究物质性质与转化的能力,最终形成能迁移应用的问题解决思路和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