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选取我国上市医药制造企业专利合作数据,利用专利共同申请人构建企业专利合作网络,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专利自我中心合作网络的特征指标对企业不连续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我中心网络规模、关系频率、结构洞均对企业不连续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自我中心网络密度对企业不连续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当前创新实践的重要模式。基于2015年江苏省28所高校的联合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UCINET软件构建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网络密度、度数中心势、小世界性以及结构洞指数等指标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具有较低的网络密度和度数中心势,并表现出了明显的小世界性;不同高校的结构洞指数具有明显差异,表明其具有不同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据此分别针对整体网络和高校提出创新活动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电子信息、电力以及装备制造行业的189家企业在2003-2013年期间合作申请的专利数据,研究了网络位置与技术距离对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占据网络中心和结构洞位置都对企业的合作创新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距离与合作创新绩效呈现倒U型的关系,技术距离与网络中心性的交互作用负向调节企业的合作创新绩效,技术距离与结构洞的交互作用正向调节企业的合作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当前创新实践的重要模式,高校作为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2015年江苏省28所高校的联合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UCINET软件,构建了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网络密度、度数中心势、小世界性以及结构洞指数等指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江苏省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具有较低的网络密度和度数中心势,并表现出了明显的小世界性,不同高校的结构洞指数具有明显差异,表明其具有不同的获取利用资源的能力;据此分别针对整体网络和高校提出了创新活动策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科学院1985-2019年合作专利数据构建专利合作网络,在对专利合作态势以及城市尺度合作网络进行演化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检验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结构洞及其二次项对创新合作网络节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1985-2019年间中科院专利合作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发展过程呈现三阶段特征,其中企业是最广泛的合作主体,专利合作从传统行业向高新技术行业转移趋势较为明显;(2)专利合作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中部地区,基本形成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中心,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为顶点的高强度专利合作菱形区域;(3)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与当期、滞后1期、滞后2期创新绩效均显著呈倒“U”型关系,而结构洞与当期、滞后1期、滞后2期创新绩效均显著呈“U”型关系。研究结论的主要启示为:中科院应继续加强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间的创新合作,并加强跨地区合作、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并要注意避免因中心度过高而给创新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霞  其格其  曹洁琼 《科研管理》2019,40(9):231-240
利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999-2010年间ICT产业的专利数据,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并提取2603家企业的大样本面板数据,探讨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企业合作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合作开放度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存在一个边际合作效应递减的学习效应曲线的U型区域。从动态能力的角度看,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可能会出现动态循环的态势,表现出类似波浪形的学习效应曲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联合申请专利为研究数据,将城市所嵌入的知识网络和城市间合作网络纳入同一个框架中,构建依存型多层网络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体现知识网络属性的知识多样性和知识组合机会均对城市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网络中心度正向调节知识网络属性对城市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合作网络结构洞负向调节知识网络属性对城市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合作网络密度强化了网络中心度和结构洞在知识网络属性与协同创新绩效间的调节效应;合作网络中心势强化了网络中心度在知识网络属性与协同创新绩效间的调节效应。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和提高城市群连通性等措施,以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8.
孙中瑞  樊杰  孙勇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8):131-139
基于中国科学院1985-2019年合作专利数据构建专利合作网络,在对专利合作态势以及城市尺度下的合作网络进行演化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检验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结构洞及其二次项对创新合作网络节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研究期间:(1)中国科学院的专利合作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发展过程呈现三阶段特征,其中企业是最广泛的合作主体,合作领域从传统行业向高新技术行业转移趋势较为明显(2)专利合作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基本形成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中心,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为顶点的高强度专利合作菱形区域;(3)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与当期、滞后1期、滞后2期创新绩效均显著呈倒"U"型关系,而结构洞与当期、滞后1期、滞后2期创新绩效均显著呈"U"型关系.研究结论的主要启示为:中国科学院应继续加强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间的创新合作,并加强跨地区合作、优化创新空间布局,且应注意避免因中心度过高而给创新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农林类高校在农业科研与农业创新技术研发方面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国内41所农林类高校2005-2016年发明类专利申请数据为样本,在构造其合作网络和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这两个网络的结构洞和度中心性属性对高校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合作网络中,申请人的结构洞和度中心性都与高校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形关系,申请人的度中心性与结构洞平方项的交互作用对农林类高校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申请人的结构洞与度中心性平方项的交互作用对高校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在知识网络中,知识元素的结构洞和度中心性都与高校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形关系,知识元素的度中心性与结构洞二次方的交互作用对高校绩效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对城市间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定量研究,更加精准识别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三大创新主体的有效合作特征,以中国296个地级市2011—2020年联合申请专利、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数量为样本,基于三螺旋理论,将产学研专利合作归纳为“产-研”“学-研”“产-学”“产-学-研”等4种类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近10年城市联合申请专利数量增长5倍多,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较少、占比较低,且增速缓慢;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居于主导地位;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密度低、连通度不高,大多数节点间合作强度较低,节点间联系呈“东密西稀、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格局;网络层次清晰,“核心-边缘”结构明显,以北京为核心的放射状空间结构显著,北京、上海、武汉、南京、西安5个城市处于中心地位,对资源的控制能力及自主能力较强。由此提出要发挥北京等核心节点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同时着力培育成都等西部创新中心城市,增加西部边缘城市对外创新合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999—2015年间ICT产业的联合授权专利数据,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并提取14 596家企业的大样本面板数据,使用负二项式回归模型分别从合作广度和合作深度两个维度,考察产学研合作开放度的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科研机构在我国ICT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作用存在异质性。无论从合作广度还是合作深度来看,大学对我国ICT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科研机构对其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则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利用企业所在各个省之间的专利许可表征区域技术网络,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区域技术网络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同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区域技术网络的结构洞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企业绩效滞后两期后显现出来;中心度对企业绩效有着持续积极正向影响;结构洞和中心度的正向相互作用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18,(6):39-44
以我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下文简称"ICT产业")1997~2015年间的专利申请数据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负二项回归模型,构建合作创新网络并研究创新主体的网络中心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聚集系数和结构洞对这一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创新主体的网络中心性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较高的聚集系数能进一步提升该促进作用,而较高的结构洞则会抑制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环境治理是关乎民生的国家战略性产业,对于确保用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水环境治理技术不足的问题日趋严重,而企业的研发能力有限,如何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中国水环境治理产业产学研联合申请的专利数据,分析产学研合作模式、网络结构演化,讨论网络结构对关键成员作用于网络的具体表现。结果表明:中国水环境治理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在过去30年经历了由大学为核心的合作模式向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但是企业的主体地位尚未形成;整体网络的网络密度和集聚系数下降,而中心性提升,个体网络的结构洞优势提升显著;从聚类结果看,网络整体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子网络的核心成员具有显著结构洞桥接优势,但是在促进成员合作,提高网络稳定性的同时,还要避免过于分散,提高网络成员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现状,构建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分析2010-2017年我国28个省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数据,对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数量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越容易导致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资金、人才和项目投入资源出现浪费,而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支持力度越高越能促进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合理利用;(2)剔除环境因素影响后,北京、江苏、浙江与湖南4个地区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综合效率达到最优,云南、福建等8个地区的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需要大力改善.最后,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提出政府完善产学研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正确选择产学研合作模式、高校深化对产学研合作必要性的认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创新行为嵌入在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的多重网络结构中。基于复杂网络角度进行多重网络解耦研究,利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322家企业在1985-2017年间在的专利数据,构建实证模型,探讨企业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的结构属性对其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并分析合作网络结构洞、中心性对企业知识网络结构属性与探索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企业知识网络与和合作网络中心性都对探索式创新呈倒U型影响,企业知识网络结构洞与合作网络结构洞均对其探索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合作网络结构洞强化了知识网络结构洞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弱化了知识网络中心性与企业探索式创新间的倒U关系;而合作网络度中心性弱化了知识网络结构洞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对知识网络中心性与企业探索式创新间倒U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微观网络结构和宏观网络聚类的视角,借助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作为支撑,选取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合作创新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网络结构变量对网络成员创新产出影响效应及整体网络的聚类特征,讨论了网络特征对网络成员创新影响的作用效应及网络成员作用于网络的表现。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合作创新网络中,中心性和结构洞对网络成员创新产出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而中间中心性并没有有效地促进创新产出;网络整体呈现"核心-边缘"的结构范式,几个创新能力较强的网络成员引领着联系紧密的子网络,处于整体网络的核心位置;由于网络连接的单一性,紧密连接的稳定网络并不一定会对其内部成员具有较大的作用力;网络密度对网络成员中介作用具有很大影响,并且创新能力较弱的成员倾向于与创新能力较强的成员组建网络密度较大技术创新联盟。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专利合作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2017年山东省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对专利合作网络网络密度、平均路径长度、节点度数、节点申请专利数量进行测度以及对省内高校合作网络进行分析,揭示了山东省产学研专利合作的现状。最后,从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三个层面提出建议,为相关单位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以期山东省产学研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网络惯例是影响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组织间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网络惯例、组织间学习影响合作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收集的数据进行了规范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产学研合作中网络惯例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倒U型,即网络惯例存在"门槛效应";同时组织间学习在网络惯例和合作创新绩效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社会网络和知识创新理论为基础,对企业技术创新网络进行解耦研究,构建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互相嵌入的创新网络模型,并以我国高科技公司 HW 为实证对象,将网络特性(结构洞和中心集中度)分析和负二项回归相结合,分析合作网络与知识网络特征及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知识网络的结构洞越多,越不利于研发人员从外部获得新知识;同时,合作网络的结构洞越多,越有利于组织进行探索性创新。知识网络的中心集中度与组织的探索性创新之间呈倒 U 字关系;此外,合作网络的中心集中度与组织的探索性创新呈负相关关系。创新网络的解耦研究为创新研究打开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揭示创新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