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选取2019年1—12月(站址迁移对比期)普兰县国家基准气候站(简称:旧站)和普兰县国家基准气候拟迁站的对比站(简称:新站)的各站的气温、风向、风速、气压、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周围探测环境地形等影响,新站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比旧站偏低,其中最低气温偏低较为明显;新站相对湿度比旧站偏大;新站风速比旧站略偏大。分析认为,探测环境、地理位置和人类活动是造成各类气象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兴县气象观测站1958-2012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暴雨日数、高温日数、低温日数等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讨论分析近55年来新兴县气温与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新兴县1958-2012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趋势系数为0.0077℃/10a。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升高最明显,其次是秋季、夏季,春季上升最慢。高温天气7月最多:低温天气1月最多。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平均降水量最多,其次是春季、秋季,冬季最少。新兴县的降水月分布为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在6月和8月。  相似文献   

3.
利用内蒙古巴雅尔地区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巴雅尔地区1960年~2009年的气温、降水、风速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得出:巴雅尔地区近50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年降水量90年代以前变化趋势不明显,80年代降水量最多,2000年~2009年平均降水量最少,平均风速逐渐减小,大风日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荒漠化草原主要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内蒙古苏尼特右旗1961~2006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风速、沙尘暴、大风发生日数和1965~2006年日照时数等相关资料,分析了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荒漠化草原的主要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苏尼特右旗荒漠化草原年平均气温为5.0℃,温差较大,温度偏低;年平均降水量为181.9mm,降水偏少;年日照时数为3102.3h,日照时间长,光能充足;年大风日数为59.6d,年沙尘暴爆发日数平均为12.1t。  相似文献   

5.
利用海晏站1980~2019年近40a的地面10m风向风速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极大风速及风向的特征,结果表明:(1)全年最多风向呈现明显的两极化特征,即以东南和西北风为主,其中东南风出现频率最高;(2)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转换特征,夏季盛行东南风,秋冬季盛行西北风,是具有季风倾向的地区;(3)日最大风速基本都是以偏W为主;(4)年平均风速为2.8m/s,整体表现为冬春季风速大、夏秋季风速小的特点;(5)偏西北方位上的风速,无论平均风速、最大风速还是日极大风速,均较其在东南方位上的风速大,尤其在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统计中表现更明显;(6)月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及月极大风速在40a中表现阶段性震荡起伏的趋势,无明显增强或减弱趋势,但在近10a略显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6.
清远新旧站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清远市新、旧站搬迁后1年的自动站观测的温度、湿度、降水气象要素资料,利用差值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对观测环境变迁引起观测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站点搬迁造成观测环境变化大,常规观测要素气温、湿度、降水等差异明显,新站比旧站气温低、湿度低,降水多。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与地理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2020年9月~2022年8月青海省冷湖赛什腾山区域自动站小时风向风速数据,按照年、季节、月、昼夜分别统计分析赛什腾山的风向和风速变化规律;同时按照季节、月分析了赛什腾山大风日数的出现频次和出现占比。结果表明:赛什腾山全年盛行风以W-NW为主,次盛行风为S-SW,偏东风的次数较少;春季盛行风向是SSW-WSW方向;夏季盛行风向为NE,次盛行风为SSW-WSW;秋季风向频率最高为SSW,次主导风为WNW-NNW;冬季风向所占比例最高为W-WNW。昼夜盛行风差异较大,夜间盛行风以西北风为主,白天盛行风以西南风为主。赛什腾山平均风速逐月和季节变化特征明显,10月份开始风速逐步增大,至5月达最大,以后风速逐步减小。季节排序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冷湖地区与赛什腾山风速月际、季节和日变化不相同,可能是赛什腾山和冷湖站地形、海拔不同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敖汉旗宝国吐和新惠气象站1981年~2015年气象观测数据,利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雾霾天气的气温、降水量、空气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结果表明:①宝国吐年雾霾天气较多;②新惠站主导风向为南西南风,且规律性强,宝国吐西北风~北风频率高,宝国吐比新惠站平均风速小;③宝国吐站雾日数以夏季多,霾日数分布以冷季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日照国家基本气象站(54945)新、旧站址2014年1~12月同期气压、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总时数、地温、风等气象观测资料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期新站本站气压、平均地温和月平均最高地温低于旧站,平均最高地温、风速大于旧站,气温、相对湿度差异不明显。分析引起日照站新、旧站址气象要素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主要有三方面:地理位置、拔海高度、地形和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李进  陈勇明 《科技通报》2019,35(12):46-53
利用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1951-2016年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近66年杭州市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市气温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最低气温上升最快,平均气温次之,最高气温相对较慢;冬、春季增温最快,秋季次之,夏季最为缓慢;气温一般在90年代至2000年发生突变,之后气候显著变暖。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近66年杭州市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减少,而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增多,年降水量呈波动变化特点,2000年之后,年降水量有增大之势。暴雨发生次数对年降水量的贡献作用举足轻重。分析发现未来杭州市年降水量和年暴雨日数增多的概率均较大。杭州市气候变化普遍存在较长尺度的32~34年及较短尺度的准2年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1.
选用镶黄旗国家气象观测站1992年—2021年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2 min平均风速、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等气象要素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对镶黄旗地区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1992年—2021年镶黄旗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397℃/10 a的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以15.231 mm/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以23.362 h/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2 min平均风速以0.414 (m/s)/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大风日数以1.646 d/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沙尘暴日数以1.646 d/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统计1996~2015年茶卡站降水等气象资料得出,茶卡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24.7mm,日平均降水量为0.6mm;多雨时间为41天,少雨时间为221天;年平均气温为2.8℃,夏季短暂,冬季漫长,雨热同季的特征比较明显;湿润日数为118天,干燥日数为247天;夏半年多以偏西南风为主,冬半年多以偏西北风为主,属于温带干燥型气候类型;年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属于三类可利用地区;降水量、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总辐射每10年分别增加43.269mm、0.558℃、0.231℃、0.739%、22.287h、22.409MJ·m-2,平均气压、平均风速每10年分别减少0.317hpa、0.155m·s-1。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61~2018年青海湖流域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近58年来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对青海湖水位、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8年青海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4℃;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14.5mm;年平均风速降低。暴雨日数显著增多,中雨日数、降水强度及强降水量增加,而干旱日数微弱减少。受降水量增加、布哈河来水量增多的影响,自2005以来,青海湖水位连续14年回升,累计上升2.37m,湖面积总体增加。未来在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下(RCP4.5情景),青海湖流域气温将呈上升趋势,降水增加,蒸发增大,受气候暖湿化影响,青海湖水位可能继续上升、湖面积有进一步扩张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1-2012年海河流域35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连续复小波(Morlet)、正交函数分解法(EOF)、线性回归分析法、滑动t检验及空间差值法等,研究不同等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年降水量存在5a、15a、25a左右的周期变化;降水变化场表现出全区一致多雨或少雨、南-北向降水分布相反、东南-西北向降水分布相反的空间分布特征;(2)海河流域夏季对年降水量、年降水日数和年平均降水强度的贡献最大,各时间尺度降水日数均以小雨为主,各级别降水强度也均呈夏、秋、春、冬季依次递减。其中,年暴雨量和暴雨强度、夏季暴雨量和暴雨日数均呈明显减小趋势,夏季大雨量和大雨日数也有明显减少趋势;(3)永定河系对全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贡献最小,各子流域降水日数也均以小雨为主。其中,永定、子牙、大清河系的暴雨量和永定、大清、北三河系的暴雨强度均呈明显减少趋势,北三河系的大雨量和大雨日数减少趋势明显,子牙河系的中雨量、中雨日数和中雨强度均呈明显减少趋势;(4)海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会引起地表径流减少和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现象恶化。  相似文献   

15.
运用察隅县1980~2010年月、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低)气温、年极端最高(低)气温、月、年降水量、月、年平均风速,1970~2010年月、年日照时数等资料,分析该县近32~42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得出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变化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风速呈减小趋势,察隅地处藏东南,海拔相对较低,日照适中、热量充足、降水充沛,这些有利的气象因子非常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这样的气候对本地的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因此察隅成为西藏的主要农作物产区。  相似文献   

16.
利用索伦国家基准气候站1991-2000年,十年气温和降水的观测数据,分析索伦镇四季气温状况、气温年变化、年降水量大小及降水的季节变化等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索伦镇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大,四季分明,气温年较差大,年平均降水量约431.9mm,属于降水量较少的地带,且雨热同季,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潮湿.  相似文献   

17.
赵玉萍  张宪洲  王景升  沈振西 《资源科学》2009,31(11):1988-1998
本文利用1982年~2003年GIMMS每15d合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Index,NDVI)数据集和藏北高原8个气象站1981年~2003年逐月气象资料,用相关分析研究了NDVI与6个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及其时气候因子的时滞响应情况,同时计算了气温、降水和风速3个气候因子与NDVI的偏相关系数.结果表明:①除噶尔和改则之外,6个站的NDVI与同期月均气温、月均最高气温、月均最低气温、月均相对湿度和月降水量都呈高度正相关(P<0.001),其中与月均最低气温的相关性最好,NDVI与当月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那曲>索县>安多>当雄>班戈>申扎;月均风速与藏北高原草地NDVI呈高度负相关(P<0.001;当雄除外,为D<0.05);②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有滞后效应:改则和噶尔NDVI对气温滞后3个月,其它6个站滞后1个月;噶尔NDVI对降水的滞后期为2个月,其它7个站均滞后1个月;申扎和改则(噶尔)NDVI对空气湿度分别滞后1和2个月,其它5个站无滞后;那曲、安多、班戈和申扎NDVI对降水的累积滞后期为1个月,当雄和索县为2个月,改则和噶尔为4个月,NDVI对降水响应的累积滞后相关系数从东到西呈降低趋势;③除改则和噶尔之外的6个站NDVI变化受气温的影响大于降水;在气温-降水-风速组合下,除改则和噶尔之外的6个站NDVI第一相关因子仍是气温,但索县、那曲、班戈和申扎属于气温-风速-降水驱动型,安多和当雄属于气温-降水-风速驱动型.藏北草地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受植被类型、海拔、年降水量和年平均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定日气象站(站号55664)的气象资料,选取的年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最大日降水量出现的月份这四个变量,分析了1961~2010年西藏定日站的降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定日站年降水量基本呈现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其变化可用方程Y=15.639X+2424.1进行拟合;而定日站的降水日数整体却呈现逐年减少的变化趋势,其可用线性方程Y=-0.1808x+64.67进行拟合;定日站的最大日降水量整体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其可用线性方程Y=1.7262X+243.2进行拟合。7月和8月是西藏出现极端降水概率最大的月份,其概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云南省香格里拉气象站55a(1958-2012)的逐年气温、降水量、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霜日数资料,引入多元最小二乘估计模型(多元OLS)、多元向量自回归模型(多元VAR)和结构方程模型,基于Morlet连续复小波(Cmor)变换的主周期数据,探索未来50a香格里拉气温等气候环境要素的定量预估模型、变化趋势及5个主要气候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未来50a内香格里拉的气温以0.44℃/10a的速率升高,50a后气温将升高2℃左右;降水以围绕平均值做周期振荡为主,并以14.7mm/10a的速率增多;绝对湿度以0.06 mg/L/10a的速率增大,并有明显的周期振荡;相对湿度以-0.96%/10a的速率减小,并有周期振荡;年霜日数以-2.8d/10a的速率减少,并有周期振荡。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霜日数的变化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显著相关,气温变化对湿度和霜日数的影响大于降水量的影响,气温的持续升高是除降水外其他气候要素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昌都地区年降水量较常年大部分地方正常,中部地区偏少;雨季开始期较常年偏迟,结束期正常;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异常偏高,夏季高温日数异常偏多;年平均日照时数较常年类乌齐偏少37.8小时,各地偏多37.6-~276.3小时,是近几年来日照较多的年份;年平均风速偏小,大风日数偏少。年内强降水引发了暴雨、洪涝。雷电导致人员伤亡,造成电器设备不同程度的损坏。总的气象条件属利大于弊的年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